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今天我来给大家讲一个非常冷的冷知识:为什么高僧舍利会如此之少?原因就是被吃掉了!
大家都知道,佛教高僧在圆寂的时候都会产生舍利,一些著名的寺庙都以供奉这样的舍利为荣。
但是生活在一个万物都可以好、能、怎的国度,舍利也逃不开好、能、怎的命运,不但被和尚被当做大补,对于普通人来说也是大补。许多舍利就被这样吃掉了。
因为舍利子是高僧的佛法结晶,对于某些僧人而言,据说吃掉高僧的舍利,可以增长自己的佛法。【是不是有点玄幻小说的感觉了?】
距不可考证的来源,吃舍利子也要有方法才行,一般是用牛乳油或用水和服。吃下后,舍利子不下肠胃,即上升顶门。吃舍利子之人,罪业日见减少,善功日见增高。如临命终时吃舍利子,一定往生。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舍利子冲水喝,可包治百病。如果是孕妇的话,服用舍利子可免于难产,产下的婴儿也有福气、好养活。如将死之人,气息微弱,舍利吞不下去,也可用舍利泡水给他吃,亦一定往生,舍利仍留下供养。
当然上面的故事都来自于民间,是不是真的已经不可考,今天以史为鉴要给大家讲的是苏轼记录在自己日记中的关于梦境中吃舍利的故事。
一天苏轼做梦,梦到和弟弟苏辙在一起准备进京(连做梦都要在一起,可以看到苏轼多喜欢自己的弟弟了),结果路上碰到个和尚。
于是苏轼拉着和尚就问:此去前程如何?
和尚说:向去甚好,无灾。
苏轼又问到京师有啥必须带的东西?
和尚说:要好硃砂五六钱。
苏轼看见和尚手中捧着一座小塔,问这是啥?和尚把塔给苏轼看,说里面是舍利子。苏轼接过塔,这座塔自个就打开了,其中舍利灿然如花。大吃货苏轼看到后馋的不行,求和尚让把舍利子给自己和苏辙吃。
和尚竟然同意了!于是把舍利子分成三份,三个人一人一口吃掉了。舍利子虽然粗细大小不等,但大约都有一两重,皆明莹而白,也有掰碎了飞迸到空中的。
和尚叹息说:“本来打算修建一座佛塔,不想如今却吃了!”苏辙开玩笑说:“我们三人肩上各放一座小塔便好了。”苏轼也说:“我等三人,便是三所无缝塔。”
和尚被逗笑了,三人一起哈哈大笑,结果就笑醒了。醒来后苏轼觉的胸中像吃东西噎着了一样,好像肚里有东西。梦中的故事也记得清清楚楚,就干脆记到了日记里。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精选回答】来自优质账号→野史日记我知道几个冷知识,颠覆你三观,让你想不到。
秦始皇你知道吗?秦始皇虽然是中国第一位皇帝,但是他却没有皇后,13岁登基,22岁执政。他这一辈子,一直在努力奋斗,为国忧心,为天下一统做善后工作。以至于这位皇帝,没有时间搞对象,虽然建立了后妃制度,但是却没有皇后,想想秦始皇,真的是太可怜了,一辈子在付出,却没得到人生的快乐,后世还有不好的评价。
中国第一任皇后是刘邦的汉高后吕雉。其实邦比秦始皇就大了三岁,他们属于同一时期的人,如果秦始皇活着,刘邦哪有机会欺负大秦呢。
圣旨可能是电视剧给大家留下的印象,让大家对圣旨有了什么误解,好像皇帝不论对谁说了啥,都要派个太监,带一份金灿灿的圣旨去大声朗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据我了解,皇帝其实不是给谁都下圣旨的,一般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也就也是派个人传一个口谕,也就是传话,大太监什么的皇帝身边的人去将皇帝原话告诉给某人,并不拿圣旨,否则一年圣旨的开销都要很多钱了不是?
据我所知,皇帝即便是下了圣旨,对五品以上官员的圣旨,和电视剧里一样,金灿灿的,然后有大太监去宣读。其实给其他人的圣旨就不是这样的了。
包公铡刀都分三六九等呢,这个圣旨自然也不会例外了,五品官员以上,分为由三彩、五彩或七彩绫制作圣旨,级别越高,圣旨颜色越多,越花花。五品以下的圣旨,就直接用白绫了,当然了,这白绫是短的,要是赐的长了恐怕要发生什么误会。
尽管白绫是一样的,但是为了区分等级,圣旨上的字体颜色还是不一样,以此来区分等级,不得不说的是,古代的等级真的是森严。
女子嫁人要检验古代女子,不是处女你想嫁人?抱歉了,您嫁不出去了。据我所知,在明清时期,那处女情结可是相当的眼中,这关系到家族的名誉。如果谁家有了婚前非处女,真是钻地缝的心都会有。
在古代结婚的时候,你可能看到新郎骑大马,带大花迎娶,但是电视里没演的是,在结婚之前其实是有验明正身的程序。在婚礼前一天,会有人去新娘家打探消息,查明这新娘是不是处女,至于验明正身的方法,今天在这里不详细说了,欢迎关注我持续关注。其中的一种方法就是守宫砂,这种方法是最直接,也最容易观察的。
如果验证后确实姑娘是处女,那么好了,皆大欢喜,两家人按照既定程序完成婚礼仪式,迎亲,热热闹闹。
如果验证后证实姑娘不是处女,好吧,只能是当场撕破脸皮了,索要回聘礼不在话下,还要进行赔偿和所有开销。然后第二天婚礼流程全部撤销,因为当时的人都明白咋回事,一旦撤销婚礼,邻居相亲都知道这家闺女不是处女了,这辈子就甭想出嫁了。
“古稀”罪这世界什么罪名都有,甚至还有“莫须有”的罪名,但是以“古稀罪”被处死的人却只有一个,这个人就是乾隆年间原大理寺卿尹嘉铨。
据我所知,本来原大理寺卿尹嘉铨已经退休在家,颐养天年了,一生优哉游哉好不快活,但是不知道他怎么了,突然想起来给自己家的老爷子争取点虚名,想给过世的父亲申请个从祀文庙的待遇。
本来这也没什么,但是在上奏乾隆的时候,犯错了。这尹嘉铨在奏折之中说明原委和请求,但有一点致命了,他自称是“古稀老人”。乾隆一看,这是要造反啊,我自称“古稀老人”你也称自己是“古稀老人”。我自称“朕”,你也要自称“朕”吗?于是下令给尹嘉铨处死了,罪名是“古稀”。
不得不说这乾隆的脑洞真的是大,想了那么多,估计尹嘉铨自己都没想到,自己会这样送命,乾隆的造文字狱能力也是真的高明,这不是孤例。
将相和语文课本里讲过一个故事“负荆请罪”,这个故事主要是想表达一个“将相和”的主旨,在文中廉颇和蔺相如,一个将军,一个丞相,相处的融洽。
但是根据我查询资料得知,这廉颇是将军不假,这蔺相如却从来没当过丞相,最大的官职是上卿,这一点在《史记》中发现的,至于为什么会有“将相和”这一出,我还没找到原因,知道原因的朋友可以留言说一下。
其他冷知识关于这样的冷知识实在是太多了,我再说几个给大家分享一下!
历史上最长命的皇帝其实不是乾隆,还有一位叫南越武帝赵佗,这位老哥一直活了103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有人搞笑的改为“床前明月光,地上鞋两双。”其实这里的“床”意思是“井栏”,意思是说有水井的故乡。地上鞋两双咋回事儿?难道跳井了吗?
看看人家诗人杨万里,人家吃雪糕都能吃出诗来:
“似腻还成爽,才凝又欲飘。玉米盘底碎,雪到口边消”
在宋代的时候,有一种叫“冰酪”的冷饮,当时杨万里就买了一个吃,顺便吟诗一首,看了让我很脸红,吃那么多,什么也没写出来。
……
今天就说到这里,我是野史日记,欢迎大家关注我,顺便给我点一个赞支持一下,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