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互联网社交主题有哪些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3-01-27 19:08   点击:244  编辑:admin 手机版

互联网社交主题有哪些

互联网社交主题有开店、排队、话题,再开店、再排队、再话题,产生激光穿透效应。网络社交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络化,在网上表现为以各种社会化网络软件,例如Blog、WIKI、Tag、SNS、RSS等一系列Web2.0核心应用而构建的社交网络服务平台(SNS)。

社交类手机APP的社交属性分析

现今的即时通讯类APP都开始向社交方向发展,而多种多样的社交媒体也在不断更新,笔者试图从几个维度,对社交类APP进行分类与分析。

一、社交APP:社交网络与社交媒体

1、社交网络与社交媒体

笔者先将社交类APP分为两类,社交网络与社交媒体,下面列出二者定义。

社交网络 即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译,中文直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

社交媒体 (Social Media)指互联网上基于用户关系的内容生产与交换平台。社交媒体是人们彼此之间用来分享意见、见解、经验和观点的工具和平台,现阶段主要包括社交网站、微博、微信、博客、论坛、播客等等。

笔者认为,社交网络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交关系在虚拟的互联网上的体现,大部分即时通讯软件实现了社交网络的功能,即好友列表、对话与消息。通常来说,先有线下的社交关系,后有线上的好友关系。典型的APP有QQ,微信等。

社交媒体强调内容发布,每一个个体都是内容的发布者,通过内容关注从而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社交媒体中,社交关系的建立有两条路径,一条是现实好友间的互相关注,另一条是通过搜索或是随机关注。典型的应用有微博,豆瓣等。

2、层级比较

从二者的定义与属性来看,社交网络的层级要高于社交媒体,因为社交网络属于强社交关系,可以向社交媒体迁移,只需基于好友关系建立内容发布平台,比如QQ的QQ空间,微信的朋友圈。由于人的社会属性,交流与社交的需求永远存在,应用内的发布平台一旦建立,用户自发就会在平台上发布状态,好友之间很自然的就会在平台上形成互动。

而社交媒体想向社交网络方向发展,就会困难很多。社交媒体上的人际关系都是弱关系,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评论、私信进行,不易形成连续交流,软件的功能也不是为对话设计的,所以通过社交媒体,陌生人很难成为熟人。

二、衡量指标/分类标准/维度划分

这里选取几个维度,作为对社交APP分析的维度。

1、实名与匿名

社交APP注册时,使用何种方式为自己命名,体现了APP设定的隐私保护策略、功能定位、社交关系强弱等因素。

实名制:人人网,腾讯朋友。实名制的目的是让社交关系更加真实,可信。

昵称/实名:微博,微信。大部分普通人倾向于昵称命名,一方面保护隐私,另一方面彰显个性。在微博中,一些名人会采用实名认证,确保微博是本人,容易被搜索到,增加人气。

昵称:陌陌,抱抱。以陌生人社交作为定位的陌陌,一定以昵称取名。因为陌陌之前的名声,用户一定不想被熟人发现。

匿名:微密。一些APP提供了匿名消息发布和聊天功能,有时是熟人之间,有时是陌生人之间。用户直接以化名命名,或者直接没有名字。

2、开放与封闭

根据动态/发布内容的可见性进行分类。

高可见性(所有人可见):微博,人人,陌陌。弱社交关系的社交媒体,用户一般不会发布隐私消息,微博和人人提供热门推荐,陌陌基于地理位置查看,都是高可见性的体现。当然,产品也提供可见性选项,保护用户隐私,比如微博的可见性选项,提供好友圈/指定的人/自己可见等等。

中可见性(访问可见/好友可见):人人个人主页/QQ空间。这类产品提供不同的可见性选项,用户可以自己设置。

低可见性(共同好友可见):微信朋友圈。微信朋友圈比QQ空间更为封闭,在QQ空间中,所有人对自己好友的评论都可见,而在微信中,只有共同好友的评论才可见。

3、社交关系的建立方式

这里列出建立人与人之间联系的方式

基于好友与共同好友,基于手机通讯录,基于地理位置,基于共同爱好,基于搜索

4、好友关系层次

陌生人-单项关注-互相关注,悄悄关注,好友

陌生人-没有任何关系的两个人

单项关注-一方关注另一方

互相关注-双方互相关注

悄悄关注-提供非公开关注功能

好友-双方互为好友,任意一方解除好友关系,好友关系即结束

三、典型APP分析

1、微信

核心功能:通讯录,对话,群聊,朋友圈,公众号

其他功能: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

微信以即时通信功能为核心,逐渐发展成为社交服务平台,朋友圈-社交媒体,公众号-阅读与服务,微信支付-移动支付结算,多种功能集合在一个产品中,紧紧围绕人与人进行

2、微博

核心功能:发布消息,浏览消息,评论,私信

其他功能:热门微博,搜索

新浪微博自2010年发布之后,迅速得到互联网关注,用户数量爆炸式增长。微博以传播信息快,范围广,即时性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但是碎片化浏览不利于深度挖掘消息背后的内容,这也是微博的缺点。

3、陌陌

核心功能:结识附近的人,即时聊天,动态,联系人

其他功能:聊天室,游戏,同城服务,附近活动

陌陌以陌生人交友为产品定位,产品上线之后因“约X”而成为热门产品,之后推出LBS服务,将服务、交友、社区加入产品,带来正向循环。

4、人人网

核心功能:校园交友,发布动态,浏览动态

其他功能:热门分享,大学社团

人人网定位为校园社交产品,曾经一度风行,近几年因为一系列原因,逐渐没落。网上有很多分析,在此略过。

四、PC端向手机移动端的迁移

一些社交类APP是从PC网页端迁移到手机APP的,如新浪微博,也有一些是手机原生APP,如微信,陌陌。

两类APP在发展过程上会有不同。迁移类APP有许多PC端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是也背上了功能架构复杂的包袱,如何精简功能适合移动端使用,是这类APP最大的问题。原生APP一切从零开始,没有经验,却可以放开手脚,披荆斩棘,如何在众多现有产品中杀出血路,也须下一番苦功。

五、APP定位图

这里从两个维度,即“封闭-开放”和“实名-匿名”对APP进行定位,寻求APP间的差异。

这里的分析还是有些乱,社交网络和社交媒体混在一起,功能定位也不一样,可比性有些差。希望接下来可以有更好的分类划分标准。

俊森

2015.11.25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