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的发源地--两河流域
人生如酒,各有百般滋味;
酒如人生,生老病死,周而复始。
在历史的长河中,昙花一现、轻轻地来又悄悄地走了。。。
酝酿啤酒,正如孕育生命之光
1、啤酒是什么?
啤酒是什么?
我无法解释清楚,正如人生是什么一样复杂,远非工业水啤那样直白、一言可概之。
就像什么是菜一样难以定义。
你说她像简单的紫菜蛋汤,几片紫菜加个鸡蛋烧水也是菜;
你说她像香辣重口的湘菜,煎炸烹煮、各式料包撸吧一起也能色香味俱全;
你说她似绚丽多彩的粤菜,飞禽走兽、冬虫夏草,斧钺钩叉、炖煸焗烩耍尽十八般武艺,更是清鲜嫩滑,原汁原味,恰到好处。
它可以是毫无个性的工业商品,淡而无味;
也可以像精致的葡萄酒那样受人珍宠、令人惊叹,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绝非夸张。
把不同的原料(麦芽、酒花、酵母、水),和不同的气候、时间、温度、心情等多维变数交织一起,就会有啤酒的N种品类和风味,你想怎么演绎就有怎样的味道,正如你想怎样努力就有怎样的人生一样。
酒有酸甜苦辣,人亦有悲欢离合,各自有命,大不相同,人生如此,啤酒亦样。
喝的是酸甜苦辣,品的是悲欢离合
2、啤酒是怎么来的?
啤酒怎么来的?正如生命是从哪来的一样难以回答。
她的历史深邃广阔、极具魅力,探究其所需的视角和深度,远非俗人、简墨便能赋予。
我无法穿越远古,站在她面前,清晰地辨认其中的脉络和错综复杂的关系。
如果仅从只言片语、人云亦云中解读啤酒渊源,不免思维混乱、所言肤浅和不真。
就像凝望星空,经纬交错,时空转换,感觉多维的世界总在不停地翘曲和变换,让你意乱情迷,毫无头绪,不着边际,越想拼命地抓住她,她就越兔脱多变,意想不到。
虽如此,仍班门弄斧,抛砖引玉,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窥探久远。。。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据推测:
公元前约一万年,冰川撤退,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露出来的土地变成了草原。
生活在今天库尔德斯坦山区的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开始把草的种子保留下来,年复一年,最终这些草的种子变成了大麦和燕麦。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
公元前4000-2000年,定居在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的苏美尔人开始将谷物如大麦、小麦等储存在罐子里。
当谷物受热受潮后,表皮老化,谷粒开始发芽,产生多种生物酶,大麦中的淀粉在生物酶的作用下转化为糖类,漂浮在空气中的酵母进入罐中,侵入发芽的谷物,引起发酵,罐子里出现粘稠的粥样物资,这就是古代最原始的啤酒。
这是苏美尔人在中东地区最伟大的发明,他们非常喜欢啤酒,啤酒艺术相当成熟。
从他们的文字中关于啤酒的记载、出土文物、化石遗迹以及关于酿酒原料、酿酒器皿和啤酒种类的的庞大词汇中推究发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即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是大麦啤酒的发源地。
苏美尔文明
同为两河流域文明的巴比伦人、阿卡德人、赫梯人和其他中东地区的人们一样都是啤酒爱好者。
埃及的尼罗河流域,啤酒的发展也是相当的壮观,与美索不达米亚一样,埃及啤酒也是通过特殊方法制成的发芽大麦饼酿造而成,并装入高大的陶罐中泥封保存。
有个埃及神话,塞克麦特是掌管毁灭、鲜血和阶级性复兴的狮头女身的女神,因她父亲(拉-古埃及最至高无上的神)觉得人类在堕落,便派其教训人类。
但塞克麦特杀人如麻嗜血如命,如果继续杀下去,人类便会灭亡。
于是有人便把红色的啤酒给她当成鲜血喝,喝着喝着就睡着了,人类便得救了。
苏美尔人
3、啤酒是如何传播的呢?
啤酒在美索不达米亚起源后,是如何传播到欧洲的呢?
有几条传播途径:
啤酒、葡萄酒、清酒分布图
❶、公元前3000年左右,起源于中亚的最古老的土著民族凯尔特人,曾分布在德国东部的广大地区,最远可能在土耳其境内,凯尔特人将啤酒酿制技术从中东带到欧洲,并随着迁移而四处传播,在他们定居过的波西米亚比尔森和比利时拉比克地区,时至今日还残留着过去酿酒的遗址。
后来度过英吉利海峡,建立英国,包括爱尔兰、英格兰、苏格兰及威士忌都是凯尔特人。
凯尔特人起源于中亚地区
❷、5世纪时,欧洲大陆日耳曼人的一支--蛊格鲁-撒克逊人开始移居英国,将他们喜爱的饮料--啤酒带到了不列颠,他们将这种酒精饮料叫做ol或者ealu(德语词汇),最终演化ale---艾尔。从6-7世纪开始,啤酒(beer)这词也被蛊格鲁-撒克逊人使用。
Beer源自拉丁文,“饮料”之意,啤酒在当时就是饮料的同义词。
后来日耳曼人建立最具代表性的是德国,包括瑞典、荷兰、奥地利、挪威等国。
❸、6世纪时,法兰克人、撒克逊人、巴伐利亚人生活在现今德国的土地上,酿造啤酒成为最普通的家务劳动,啤酒也是日常饮食的主要部分。
世界公认三大蛮夷:凯尔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
6世纪后,欧洲中部开始皈依基督教,封建国家出现,社会形成封建领主、教会和市民阶层三股势力。
领主(或国王)控制主要经济活动,垄断磨坊、啤酒作坊和面包房,禁止民众私自酿酒,将酿酒权授予修道院等少数人,11世纪,本笃会修道院几乎垄断了德国啤酒的产销。
后来,领主授予市民酿酒权,允许其在1公里范围内销售,并从教会手中收回酿酒权,自己开办酒厂,引发教会激烈抗争。
与此同时,市民酒厂则乘势发力提高品质、完善产销,并在其后几个世纪里几乎垄断了德国啤酒市场。
后来,商人们则建立起横跨欧洲大陆的贸易网络,啤酒成为继矿产、皮毛、干货后的第四大商品。
13-14世纪欧洲商业
4、啤酒技术的演绎
❶、啤酒中格鲁特--多种香草混合物出现
中世纪(公元5世纪-15世纪)时,欧洲几乎所有的谷物酿制啤酒,为延长保质期,啤酒中加入一种由多种香草组成的混合物--格鲁特,通常含有香杨梅、艾叶、迷迭香、薄荷、石楠等,根据口味的需要和效果,其成分和配比也相应演变。
到中世纪后期,格鲁特中出现啤酒花,并逐步发现啤酒花不单能增加苦味,平衡口感,增进食欲,明显延长保质期。
至此,啤酒花逐步取代其他香料,开始登上啤酒酿制舞台。
石楠
❷、酒花型啤酒出现
8世纪时,欧洲大陆开始使用啤酒花,最早关于大规模种植啤酒花的记载出现在查理曼大帝父亲丕平三世(714-768)的遗嘱中描述,“将768个啤酒花种植园留给圣·丹尼斯修道院”。
最早有文字记载酿酒中使用啤酒花的是德国宾根地区鲁伯斯堡修道院长写到:“如果要想使用燕麦酿造啤酒,你要准备好啤酒花。”
公元前1000年,第一批啤酒花啤酒出现在德国不莱梅的汉莎商业工会。
12世纪后,啤酒花被正式应用到德国啤酒中,诞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啤酒(beer).
14世纪,法国、荷兰等地开始使用啤酒花。
1500年随着潮水般的弗拉芒移民登陆英格兰,酒花啤酒随之在英国登堂入室,大约在1600年,英国所有的啤酒中都使用了一定数量的酒花。
最终,整个北欧逐渐繁荣,酒花啤酒成为典范,所有的酿造活动集中在德国的公国、弗兰德斯、荷兰和英格兰等地,一直持续到500以后,诞生了许多经典风格的啤酒。
德国啤酒花
❸、1700--1900年间酿酒技术的变革
酿酒业的发展,除了市场推动、官方规范和资本加持外,更离不开技术的进步。
因为需要逐步解决其中动力、制冷、干燥、提高酵母发酵率,温度和糖度的控制等一系列问题,才能更好地控制品质、提升产量,控制成本。
公元1700年蒸汽机面世,1784年,英国詹姆斯·瓦特等对蒸汽机进行改良,用于伦敦一家酿酒厂,蒸汽取代人力、水力和马力,使得大规模工业酿酒成为可能。
英国工业革命的号角
1714年,德国华伦海特制成第一支实用水银温度计,创立华氏温度。1742年,摄尔修斯创立摄氏温标,贝维斯托克是首位尝试使用温度计的酿酒者。温度计使测量结果更具一致性,同时,更便于研究酿酒过程。
18世纪,法国化学家安东尼·波美发明了液体比重计。1785年,理查森撰写第一本详述如何在酿酒中使用比重计测量的方法,提高了酿酒工艺水平,改变了啤酒的实际风味。
玻镁比重计
1859年美国人发明商用制冷单位,揭示单位时间内从目标单位吸取热量的数值。德国工程师发明二甲醚制冷机器于1873年在啤酒厂安装,到1890年,人工制冷已经成为各地大规模酿酒的规范作业。
麦芽干燥技术出现,取代以木头直火干燥向以煤等燃料间接干燥的转变,1817年,丹尼尔·惠勒发明筒式烘焙炉,彻底改变麦芽制作工艺。
以上种种,均来自于啤酒生产中解决问题和积累技术后的突破,目的都使酿酒产量提升,成本降低,品质更加稳定出色。
第一次工业革命路线
⑤、中国啤酒的历史
◆酒醴——中国古代的啤酒
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
类似于远古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苏美尔人和古埃及人一样,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
《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
《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
《尚书.说命篇》
《尚书》云:“若作酒醴,尔惟曲蘖”,是说“醴”以“蘖”作为原料。
《说文解字》解释:这种“蘖”正是大麦曲,恰与现代啤酒十分相似,中国古人常喝的“醴”饮料,正是中国古代版的“原创啤酒”。
再看《诗经》、《周礼》关于“醴”的记载,其“酌醴”的盛景屡见不鲜。
自西周至春秋年间(古埃及晚期),古代中国人“喝啤酒”的风气十分火热,汉朝时,“醴”的消费还是汉政府重要的财政来源,甚至在与匈奴和亲时,还被作为馈赠匈奴的礼品,把匈奴人“灌”得十分开心。
2016年的陕西米家崖遗址考古研究发现,米家崖遗址制作酒类的材料是麦芽和植物块根,其制作过程与啤酒制作一致,距今约有5000余年的历史。
陕西米家崖
◆在西汉后期,因味薄而遭淘汰
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
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把甜酒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
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
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自西汉后期起,这款火热的“啤酒”风,逐渐淡出。
个中原因,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一语道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
这是造成“中国原创啤酒”淡出江湖的重要原因,本身“味薄”,度数太低,兼之西汉中后期,中国古代酿酒业发达,酿酒技术先进,各种黄酒、果酒、清酒层出不穷,人们饮酒有了更多选择,非主流度数低的醴没有竞争力,也就很自然慢慢消失。
古代酿酒
◆因逐利而引进
清代末期开始,国外的啤酒生产技术引入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啤酒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啤酒生产大国。
华夏第一啤我国最早建立的啤酒厂是1900年由俄国人在哈尔滨开办的乌尔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哈啤的前身)。
1903年英德合资在青岛开办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公司。
清末的啤酒厂基本上都控制在外国人手中。
哈尔滨啤酒厂前身
1915年,中国人投资在北京建立了的双合盛啤酒厂及广东五羊啤酒厂。
1949年前,我国只有七、八个啤酒厂,绝大多数由外国人所控制,酒花和麦芽主要从国外进口,啤酒的销售对象也主要是在华的外国商人及军队,还有一部分“上层社会”的人士,普通老百姓几乎无法享受。
1940年,全国啤酒产量达到4万吨,其中大多数为日本侵略者军饮用。
到1949年,全国的啤酒年产量仅达到七千余吨,还不足目前一个小型啤酒厂的年产量。
青岛啤酒厂前身
⑥、各种风格的啤酒陆续登上舞台
啤酒经年累月的发展和演化,各式各样的啤酒在各地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表演。
至此,你若静下心来,去回顾、探究其中的关系和渊源,真会一头两大,摸不清头绪。
错综复杂而又交相辉映,活脱脱一副乱哄哄、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热闹景象。
修道院啤酒
从两河流域的中东起源,至欧洲的英国、德国、比利时等传统大国以及美洲大陆乃至风靡全球;
从远古时代泥瓷罐里粘稠的液体开始,到各式各样传统的艾尔和拉格风格,乃至现在充满魅力和神韵的各式精酿啤酒;
从传统私酿的手工作坊开始,到上流贵族阶层享受的特权酒厂,到老百姓喝的上、被资本垄断的啤酒工业。
等等等等。。。
啤酒的故事还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岂能一千零一夜讲的完?
试问天下苍生,青春一饷,谁能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终究是碌碌无为,终其一生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