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还是不太明白ipa跟pxl安装格式有什么区别
真心说一句,如果你常用iTunes的,那么ipa明显比pxl好,比如重刷好以后,直接用iTunes恢复,或者你突然看到哪个程序不爽了,能在iPhone上面直接删除,也不会有垃圾文件产生,很方便,并且ipa是官方格式,管理起来有统一性,{顺便说一句,我从1.1.2用过来的,当然也是用过pxl,以前只有pxl,但是那时候在iPhone端可是有Installer程序的,在iPhone端也能方便的管理pxl(现在没落了,被Cydia取代了)自从固件到了2.0,官方出现ipa格式后,感觉ipa更为方便}[ 本帖最后由 halberd 于 2009-1-20 17:39 编辑 ]
二、难道installous和IPA补丁有仇?求教大仙们
安装installous会自动安装appsync,也就是Ipa补丁。不要装重复了。反正我从没装过后者!一切正常
三、为何拉康比起IPA关注小彼者来说,更强调大彼者?
彼者?好像更普遍的是称为“他者”吧?拉康继承的主要是佛洛依德早期的无意识理论,而IPA更看重的是弗氏后期的自我理论。由于拉康深受结构主义和虚无主义的影响,所以他主张“无意识决定论”,认为自我只不过是外界给予的一个幻想,而IPA的自我理论无疑是用一个虚假幻象去研究病人症状,是误入歧途,所以拉康极力反对。
所谓的小他者,亦即是“他者身上的自我”,是镜像阶段主体在外部“大他者”身上产生的自我的幻象,它与主体的自我直接联系,从而构成主体的自我。而大他者是绝对的他者,即他者的主体。大他者是“我”的主体所希望的交流对象,然而小他者与“我的自我”通过想象关系形成以后,便出现了一道无法逾越的障碍(即语言之墙),因而大他者对我的主体的反馈在碰到障碍之后只能流向“我”的自我,而在另一方面,大他者也是“绝对的父权”的象征,绝对的父权介入,使得主体对母亲的欲望受到压制,被迫放弃满足感的主体形成了匮乏,从而成为人的欲望的起源。但同时,主体又会无意识地与父权进行认同,以构筑成自我。因而,父权作为绝对的他者,也直接参与了我的自我的构成。
需求是本能需要,可以被母亲满足,而请求意味着语言的介入,并且一旦语言介入,象征界便被开启,欲望便形成了。
拉康认为,大他者是构建自我这一幻象的根源,而且也是处于无意识领域的,他强调大他者,主要是因为他认为无意识才是人的本质。
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可能也有理解错误的地方,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