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知道喝酒难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要喝酒呢?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2-06-03 18:49   点击:150  编辑:admin 手机版

一、知道喝酒难受,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要喝酒呢?

非常幸运地遇到这个问题,与朋友,与客户,与同学,与同事,与达人...喝过不少酒!还有红白事宴,酒杯碰酒杯,杯杯见底,由着性子喝,喝得颠三倒四,喝得头重脚轻,喝得断层记忆,喝得醉眼迷离...

中国酒文化,超高点赞,什么一醉解千愁,什么酒壮英雄胆,什么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什么贺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中眠,什么五岳捧着擎天柱,喝得黄河水倒流...

酒:敬神,敬佛,敬君子,这理由,任谁挡得住!喝吧,敞开喝,尽情喝,男人,谁也不愿意失尊重,至于谁先倒下?上帝知道,(一看心情,二看运气,三靠临场发挥,)谁服谁?谁怕谁?谁吓住谁?谁喝倒谁?谁也不清楚?,来来来,再来三杯!明知难受也要来!(酒场上谦谦君子,真不讨人喜欢,一人向隅,举坐不欢。)

武二郎,“连喝十八透瓶香,留得美名井阳岗”,打虎英雄,因酒成名!酒场也是战场,不服输~斗下去,斗智斗勇,也斗志昂扬...

在中國,酒是屬於喜慶場景的助慶劑,酒又能讓人解千愁,酒更能讓人抒發情懷,酒亦能讓人增喜高歌歡唱,酒能讓詩人靈感進發,一氣呵成詩才橫溢,詩章濤濤不絕。在中國美酒與人有訴說不盡的情緣,舍不斷的情結,所以中國的美酒譽滿全球,情滿天下。

二、啤酒跟白酒混合喝会怎么样?

古语云:“酒不可杂饮。杂之,善酒者亦醉,乃饮家所忌”。

大家都知道,在酒桌喝酒的时候,啤酒白酒洋酒混一起喝很快就会喝醉。所谓的“深水炸弹”(满杯啤酒里面加一盅白酒)也是酒鬼都发怵的喝法。

为什么酒混着喝这么猛,其中有哪些奥秘呢?

这其实是由酿酒的工艺和原料决定的,工艺和原料的不同,会造成每种酒里所含的成份不一样。不同成分的酒混合在一起,酒精作用效果更快、更强,也就让人更容易感受到醉意。

白酒和啤酒是忌混喝的,因为白酒和啤酒是不同性质的酒。白酒是蒸馏酒,啤酒是发酵酒。白酒酒精含量高,而啤酒则含有太多杂质。

白酒里除少量的杂醇外,主要是乙醇。我国蒸馏白酒基本都在40度以上,常见的白酒更是保持在52度、53度,可以说半瓶酒都是酒精。一般来说,高度白酒能喝一斤还保持清醒,那就是难得的海量了。

而啤酒中含有的很多成分,比如二氧化碳、肽及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抗氧化物质等,这一类物质可以促进乙醇的吸收。

啤酒本身度数低,这些物质对啤酒酒精的影响不大,但如果混合白酒来喝,作用就会非常明显。

白酒如果和啤酒混合饮用,白酒里的大量酒精更迅速作用于人体,因此更容易喝醉;而且混合喝醉更容易断片、上头,宿醉导致的恶心、反胃、头疼等症状都会更甚一筹。甚至混合饮酒还会引起其他中毒症状。

其实不仅是白酒和啤酒不能混喝,在同一宴席上,不同品牌的酒也最好不要混喝。

一般酒桌上最好专喝某一种酒,混合饮用和喝鸡尾酒的效果差不多,更烈、更容易醉。混饮时,酒中不同的成份,会相互发生反应,刺激人的脑神经。

除此之外,混合饮酒时,各种度数的酒你来我往,人体无法适应酒精度数的快速变化,身体分解酒精的酶(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分泌量和速度不稳定,很容易导致反胃呕吐。

而且,一般不同的酒,不仅是酒精含量不同,酒的各种组成成分也不尽相同。你很难判定这些成分是否会组合变化产生有害物质,最好不要随意尝试。

收藏本文,下次酒桌上再有人提议白的啤的洋的一起上,你就可以先侃上半小时,趁着众人倾听时先垫点菜,醉得也就没那么快了。

喝白酒就喝白酒喝啤酒就喝啤酒,千万不能混着喝,一个是混着喝很容易上头,喝多了第二天也会很难受也更容易产生宿醉。无论你的身体有多强壮,排泄酒精的功能有多强,都不能混着喝,看看那些上了年纪身体有毛病的人多数是年轻的时候喝大酒喝混酒甚至酗酒。现在的生活水平和档次都提高了,人大多数都追求品质,重在质量不在数量,白酒是白酒啤酒是啤酒,当然有的人体质好觉得混着喝也无所谓我怎么喝别人也管不着,但是无论什么事情还是尽量坚持自己的一个原则比较好。

三、白酒这么难喝,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中国几千年的国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或者米酒(广义上,米酒和黄酒是同一种酒)……比如曹操煮酒论英雄,或者古代小二们倒酒前都要筛酒,就是米酒饮用前用来加温或者过滤的一种方式……黄酒度数低,不杀菌所以要煮酒……

古代状元红,女儿红,花雕等等都是指米酒,自古文人诗情画意,无酒不欢,说的都是低度数的米酒,如果是两三杯就醉的白酒,诗兴未发人就不行了,又如何写出“三杯两盏淡酒”一类的风情,就连粗犷的水浒传中所描述的酒,都是低度数的黄酒……否则怎么可能大碗喝酒,豪气万丈,而高度的白酒只能小杯细抿……

一直到元朝蒸馏技术的兴起才开始出现高度数的白酒(烧酒),也就是说几千年的黄酒(米酒),几百年的白酒……

虽然明清两朝已经有了白酒,但是社会还是比较歧视白酒,认为白酒是不正经的或者劳动穷人寻求刺激才喝的……但是白酒有两个优点,一是,劲大,解乏,适合劳作一天的人,二是,白酒价格便宜,用高粱就可以酿制,不像黄酒米酒那样需要用粮食……

主要还是因为白酒价格便宜,使白酒最终开始产量在清朝年间就超过了黄酒(米酒)……

但直到民国期间,上层社会和精英都是只认同黄酒(米酒)的,包括民间百姓也是平常喝白酒,而把黄酒珍藏起来……白酒还是劳动者解乏用的廉价酒……

而白酒真正翻身是在解放后,国家整合传统酒厂,建立国营大厂,而解放后这段时间,经济困难,粮食比较紧缺,大米不够吃,国家大力推行新工艺白酒,这最终导致黄酒(米酒)彻底一蹶不振,逐渐被边缘化,而白酒占据绝对优势……

所以几千年国酒地位黄(米)酒突然消失了,而白酒瞬间兴起了,各大白酒厂商纷纷花巨资打造中国酒文化,白酒俨然成为新国酒的样子……

以至于现在说到酒,国人第一印象就是白酒,而米酒或者黄酒就边缘化了,甚至和料酒一个水平了……

难喝不难喝看,因人而异,其实对古人来说,白酒解乏,劲大,便宜,足够了……

但是现在随着中国富强,粮食危机已经解除,这些年,黄酒(米酒)似乎又有兴起的势头……

其实白酒成为国内第一大酒类也只有几十年的时间,在中国古代和近代,国内最流行的一直都是黄酒,白酒逐渐流行与黄酒的衰落是分不开的。

白酒是我国独有的一类酒,同时也是世界六大蒸馏酒之一。有人说白酒这么辣,而且味道这么冲,它到底是怎么反超黄酒,成为国内最流行的酒类的呢?

黄酒和白酒:黄酒在古代的地位:

黄酒起源于中国,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为世界三大古酒,由酵母曲种质量决定了其酒的质量,据说黄酒有着7000年左右的历史。商周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从此开始大量酿造黄酒。古代黄酒产地众多,遍布全国各地,种类琳琅满目。

现在我们听说的关于“酒”的典故和诗句,其绝大部分指的都是黄酒。比如“将进酒,杯莫停”,“兰陵美酒郁金香”,“孔乙己的故事”,“武松三碗不过岗”等诗句和典故指的都是黄酒。在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很长一段历史中,黄酒都是占据主导地位的国酒。

白酒的发展:

比起黄酒,白酒的历史就短得多了,大致只有800年左右。关于白酒的起源,业界一直众说纷谈,有很多人认为可能在宋朝白酒就已经出现了。但是根据目前考古而言,还没有发现任何的宋代窖池。白酒真正开始小作坊式酿造是在元代,国内确实也发掘出了小部分元代窖池,比如江西李渡元代窖池。

到了明清时期,白酒持续发展,甚至出现了前店后坊的生产、销售模式。但明清时期仍然是黄酒占据主流地位,白酒仍然是小众酒类,且不被上流社会所接受。

到了晚清、民国时期,白酒逐渐盛行了起来,随后白酒逐渐地侵占黄酒的市场份额。民国时期,山西省的白酒走在了全国前列。一方面是因为山西高粱酒(汾酒前身)在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大金奖,另一方面就是阎锡山的大力支持和宣传,那个时候山西高粱酒甚至都出口到国外。

但是白酒的购买对象主要还是在普通老百姓、穷苦人民,仍无法取代黄酒的主流地位。到了建国前后,由于一系列的社会变革,白酒开始取代黄酒成为主流。建国后,国内大多新建、整合的酒厂都是白酒酒厂,部分原来生产黄酒的酒厂也改为生产白酒。

白酒为何会取代黄酒:首先我们知道,白酒和黄酒并不是一类酒。黄酒是一种以糯米或黍米为主要酿酒原料,酿造的度数一般只有十几二十度的低度发酵酒,而白酒则是属于高度蒸馏酒。为什么白酒会取代黄酒呢?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黄酒消耗的粮食更多:

因为酿造酒需要大量的粮食,但是在建国前后,国内的粮食根本不够吃,在粮食稀缺的情况下,显然是不能拿过多的粮食酿酒的,所以在当时限制了酿酒行业的发展。建国后的一段时间,国内的粮食甚至不能自给自足,所以黄酒首当其冲就被限制了,使得黄酒的产量大大下降。

按理来说,白酒的产量也应当会下降很多。但情况却相反,虽然白酒也需要粮食,但是白酒的可调节性比黄酒强得多,可以通过勾兑的方式成酒,尤其是可以通过各种作物生产食用酒精再酿酒,当时把酒精勾兑酒称之为新工艺白酒。因为最初政府秉着要让老百姓喝得起酒的原则,所以就把白酒的范围定得很大。

薯干类国优酒——山东坊子白酒:

但酒精酒出现的初衷并没有恶意,它不过是想要让普通老百姓都能够喝得起白酒,不过是后来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导致现在很多人都将酒精酒看作是洪水猛兽。除此之外,像薯干、甘蔗等一些非谷物也能生产白酒,所以白酒的产量远远超过了黄酒。

第二、黄酒度数低,其他酒类的竞争力小

黄酒尊崇古法纯粮酿造,没有现今白酒的反复提纯,使其度数相对较低,一般酒精度在14~20度左右。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用相同的价钱能买到酒精度更高的酒,那就是赚了,所以尽管当时的白酒都是五六十度,老百姓也愿意买。

白酒、黄酒都是我国独有的酒类,而啤酒和葡萄酒可以说是从国外传过来的。一方面还不能被当时所广泛接受,另一方面就是在技术上、产量上远远落后于国外,根本就没有取代黄酒的可能。所以白酒取代黄酒的势头不可逆转。

第三、地主、乡绅和上流社会的消失

在民国时期,那些达官贵人、地主乡绅等上流社会的人士认为在喝酒上,需要跟普罗大众有一个界限划分,所以这些人都是以黄酒为正统。白酒只有比较贫困的老百姓才会去买,所以白酒始终得不到承认。

建国后,国内实施的一系列土地改革,老百姓都分到了土地,地主、乡绅阶级在改革中走向消亡。黄酒消费整体的减少,而白酒的消费群众却在增多。高度的白酒比低度的黄酒更能刺激建设时期的青年人,分泌更多快乐物质多巴胺,让他们更加有干劲。

五届评酒会和放开名酒定价权:建国后,我国举办了五届国家级的评酒会,对白酒成为主流起到了巩固的作用。在1952年的首届评酒会上,共评出了八款名酒,其中白酒就占了四款,分别是山西汾酒、贵州茅台、四川泸州大曲酒和陕西西凤酒。从这个时候开始,白酒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

此后的四届评酒会上,白酒在名优酒总数量上面均超过其他酒类。尤其是1989年的第五届名酒评选,因为白酒参评产品过多,高达390多款,所以第五届评酒会只允许白酒参加。最终共评出了17种国家级名酒和53种国家级优质酒。

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白酒的生产受到了很大的限制,也并不是说自己想生产多少就能生产多少,更无法根据市场情况来准确地调节生产,而且不能够自主定价。1988年,国家开始放开名酒定价权,此后到了九十年代陆续放开其他白酒的自主定价权。

九十年代白酒界风起云涌,各省的白酒分庭抗礼、比肩称雄。自此白酒的主流地位不断稳固,虽然近几年产量在下降,但是白酒的市场规模仍然在扩大,主要是因为白酒的提价太厉害。

最后: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2021年中国白酒总营业收入达到6033亿元,占整个酒类市场的69.5%;产量上规模以上企业总产量约716万千升,占酒类市场的份额约13.2%;利润总额约1702亿元,已占整体酒类利润的87.3%,在轻工行业中利润贡献占比位居第一,营收利润率达22.4%。

但现在黄酒的分布范围已经很小了,在江浙沪闽等地集中连片,在北方很少能见到了。但是并不是说黄酒不好喝,黄酒也有它自己的优点,所谓存在即合理,更何况黄酒已陪伴中国人度过几千年漫长的岁月,只不过属于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