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朋友心血來潮,想在香港開間啤酒酒吧,互相比較喝啤酒的經驗,越談越興奮。
我們先確定啤酒的歷史。
早在五千年前,巴比倫時代遺留下來的楔形文字,已經對啤酒的釀製有詳細的記載。
近年在埃及金字塔附近發掘出築塔工人的遺物,除了做麵包之外,便是做啤酒的器皿了。
人類學會造麵包,便跟著釀啤酒,道理很簡單,雨水把吃剩的麵包浸濕,麵包發酵後釀出酒精,就此而已。
啤酒主要的原料和麵包一樣是麥,韓國人最乾脆,到現在還是叫啤酒為「麥酒」。生啤酒就是把釀好的啤酒就這麼拿來喝,不快點喝掉便會變壞,把啤酒入瓶,經過高溫加熱來殺菌,可保存很久,這就是我們常喝的所謂熟啤酒,Lager和Pilsner了。
香港目前最流行的Lager,當然是「生力啤」,近來出品了Dry啤,所謂的Dry,並不是直譯的「乾」或「澀」的意思。主要還是酒精含量較強吧了。
一般啤酒酒精含量是四個巴仙,強的有六個巴仙,還有八個巴仙以上的,喝起來真過癮。但是回頭一想,喝一瓶八巴仙的啤酒,和喝兩瓶普通的,效果一樣,也沒甚麼了不起。
只喝「生力」和受歡迎的「喜力」、「嘉士伯」、「青島」、「藍妹」等,不免覺得太過單調,啤酒和女人一樣,種類越多,樂趣更是無窮。
吃日本菜時喝日本啤酒,牌子不少。老酒客的勸喻是叫「麒麟」,它多年來保持同一個水準,日本水質不錯,又肯深究外國技術,他們的啤酒喝得過的,問題出在和其他國家比較,還是淡。雖然他們出了各式各種的Dry,但總覺得只是拚命在啤中加酒精,不自然。
辣得飛起的泰國菜,最好配他們的「星哈」,它酒精度高,泰國人又喜歡把啤酒凍得瓶中有碎冰塊為止,熱得全身是汗時倒進胃裡,滋的一聲,像冒出煙來。
英國菜最不好吃,但是他們是天下第一愛啤酒人。種類之多,不勝枚舉。英國人整天泡在Pub裡,釀啤酒的智慧自然高了。除了「健力士」很難推薦哪一個牌子是英國最好的啤酒,大製作商巨量生產,味道總不像無名廠家那麼有特色。在英國喝啤酒,最好找一些有私釀啤酒的Pub,可以先買一本叫《Good Beer Guide》的書,裡面介紹全國五千家最突出的Pub,找到包君滿意的酒肆。
德國人雖然喝得比英國人多,但是只是量的問題,不像英國人仔細欣賞。德國人要拚命灌才算喝啤酒,這也有它的樂趣。喝啤酒,豪爽是主要的條件。
除了名牌的「喜力」、「DAB」等等之外,德國有種叫「Jever」的,味道極為錯綜複雜,有點像蜜糖般的甜味,但又有四十四種不同的苦澀,用各類hop花毯,我們稱為香蛇蔴花的,配以最好的大麥釀成。此酒在香港還不常見,到歐洲時請你一定要試試。
能夠在太古廣場西武的「酒藏」買得到的是比利時Trappist僧侶釀製的啤酒「Chimay」。Trappist是天主教Cistercian修會的一派,僧侶生活嚴肅簡樸,又喜歡做長時間的沉思。好傢伙,這一沉思思出天下美啤之一。近年來,他們又沉思,沉思如何做生意,把「Chimay」大力推薦到外國經銷,我們才有福氣在這裡喝到。「Chimay」啤包裝得高貴,每一瓶還帶一個自己的開瓶器,要賣到幾十塊一小瓶,但物有所值。
另一種Trappist僧侶做的牌子叫「Orval」,在一間有九百年歷史的僧院中生產,它用五種不同的麥牙釀製,加冰糖、德國香蛇蔴花,變成一種濃郁橙色的啤酒,有很強的獨特個性。
如果找不到「Orval」的話,你就到澳洲,買他們的「Coopers Brewery Sparkling Ale」,味道很接近。到澳洲不妨試他們的「殘廢」牌黑啤酒Invalid,很甜,很可口。當然比「貓嘜波打」容易喝得多,也沒有「麥奇信」牛奶啤那般焦糖味,又營養十足。
其實普通啤酒的營養也已經是嚇人的。
除了那四五巴仙的酒精,啤酒中含有氮素物質、碳水化合物、甘油、酵素、磷酸鹽、維他命B1、B2、B6以及葉酸等等。一瓶啤酒有二百二十八卡路里的熱量,比吃一大碗白飯還多。
談到這裡,我們這一群人的大腦中樞神經已受影響,漸入麻痺狀態,聊喝酒變成已飲酒。天下也只有酒的話題,才能達到這種效果。
睡在我旁邊的女人,沒有蘇東坡的小老婆那麼聰明,蘇東坡小老婆指著他的大肚皮,說:「你這裡面裝的是一肚子不合時宜!」
望著自己的大肚皮,我也不敢自傲地說:「這是一肚子墨水。」
身邊的女人老老實實地:「啤酒肚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