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德国啤酒文化的起源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2-09-10 11:53   点击:117  编辑:1 手机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德国啤酒文化的起源》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请介绍德国的啤酒文化

德国黑啤酒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明翰啤酒。这种明翰啤酒就是19世纪下半叶在德国的明翰地区发展起来的下层发酵啤酒。

陌生的老朋友——重新认识啤酒

啤酒算得上最大众化的酒精饮料,但凡饮酒的人一定都喝过啤酒。社交Party、朋友聚会,往往能够看到啤酒的身影。可能正是这种“亲民”的特点和随处可得的便利,反而使人们并没有真正重视啤酒,产生“不过就是啤酒,没什么大不了的"的想法。

啤酒,真的只是这样的吗?

长期以来,大多数人对于啤酒的印象,还是停留在“金黄色、有点苦、带气泡的液体,平淡如水!”常喝的人也许说得出几个牌子,不常喝的人可能连清爽、纯生、原浆也分不清楚。更有不少人推崇所谓的“德式啤酒”。这些都是长久以来工业啤酒强大的推广方式给人们带来的印象,十分的片面。啤酒的世界丰富多彩,我们平时常见的不过冰山一角。

啤酒按照风格分类,有80多种(BJCP 2015),而我们平时见到的,无论青岛、燕京、雪花,都只是其中的一种——美式工业拉格啤酒——一种源自Pilsner的下发酵啤酒,通过添加大米、玉米等原料替代麦芽来降低成本的工业制品,口味清淡的很。而所谓纯生、原浆、清爽等类型,不过是过滤、消毒的工艺有所不同而已,其实还是同一种啤酒。这就难怪我们总觉得啤酒都是一个味,不好喝!

世界上好喝的啤酒有很多,口味千差万别。有麦芽的甜香,有酒花的芬芳;酸的令人着迷,苦的欲罢不能;有的似水果、青草,有的似咖啡、焦糖。酒精度数从2%到17%,最高的甚至达到惊人的67.5%,可比烈酒。颜色从浅稻草色、到金黄色、到琥珀色、到棕色、到红色、直到黑色。酒体有的清澈透明,有的浑浊厚实。

世界各地的酿造者对啤酒有着不同的理解和坚持。英伦的传统,德国的严谨,比利时的丰富,美国的创新,啤酒的世界多姿多彩,变化之丰富、创新之精妙,终其一生也不能穷尽。所以,再也不要以“随便来一瓶”的心态轻视啤酒了,用心品饮,才能领略其中之奥妙!

什么是“精酿啤酒”?银大师给出了回答:

到底什么是精酿啤酒?她和所谓“商业”啤酒到底是什么区别?这可能是现在聊啤酒最常见的问题,也是我被问的最多的问题,也是现在啤酒文化中最本质的问题,但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

精酿啤酒,Craft Beer,不止是在中国,在国外,也各种定义,各不相同,有人说,当你喝下一杯酒后,愿意再来一杯,去闻她,去品她,就叫精酿啤酒,有人说,不加大米玉米等辅料,用传统方法酿造的,就叫精酿啤酒,有的人说,小型酒厂产的小批量啤酒就叫精酿啤酒,还有人说,只要好闻好喝口感好,管她哪里产的,就是精酿啤酒,或者,不是吗?

现代精酿啤酒的发源地,美国,有个酿酒师协会官方的关于精酿啤酒厂的严格定义,并已延用了很多年:

这个定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意义和作用?美国人为什么要这样来定义精酿啤酒?回答这些问题以前,我们先来看看那些常见的一些“民间”的定义和说法。

最普遍的一种定义,“好喝”的酒就是精酿啤酒,首先,“好”字是没办法定义的,比如说,受到民众,特别是啤酒爱好者追捧的酒,就是精酿啤酒吗?美国有个Goose Island酿酒厂,美国非常牛比的“精酿”啤酒厂,其产品有相当高的口碑,在全美和世界各啤酒比赛中斩获无数大奖,每年年底都会推出限量版的各种啤酒,上架不到半小时就能被抢购一空,甚至许多爱好者会在高速路上等着酒厂出来的送货车,跟着送货车到送货地点,马上抢购~!你说这样的酒厂产的酒是好酒吗?当然是好酒,但是对不起,它却不是美国酿酒师协会官方承认的精酿啤酒厂,因为她在十年前已经被百威集团收购,而百威并不是精酿啤酒厂,所以也得不到美国人的承认了。

那不被大酒厂控股,产量不高的小型甚至作坊式的酒厂,就一定是精酿啤酒厂了吗?当然也不是,发达国家还好,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很多微型酒厂,啤酒自酿酒吧,产量少,甚至全手工手产,但质量却很低,粗制滥造,明显有怪味,与宣称的啤酒风格严重不符,有的虽然酒品稍好,但酒品没有任何特色,土鳖式的商业气息非常明显,酒品没有自己的思想,没有自己的创造,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一些所谓“德式自酿啤酒”,号称“纯正”德式啤酒,宣扬遵循德国啤酒纯净法(这个法有多么的无聊和愚蠢,有机会我会讲到),明明是个中国啤酒专卖中国人,却象达芬奇家具这样的土鳖企业一样假装一个洋背景,在当前全世界都在以生产本地特色啤酒为荣的时候,还守着个德国老古董不放(而且还学得不象),这样的酒,就算好好做了,又怎能称得上精酿啤酒?

那用传统方法,优质的传统原料酿造的就一定是精酿啤酒吗?或者说,精酿啤酒必须使用传统方法和原料进行酿造吗?当然也不是,从精酿啤酒运动诞生起,创新就一直是和她相伴的,特别是在美国,创新精神本来就在他们的基因里,所以,不管是从原材料上,酿造方法上,甚至整个的啤酒理念和营销方式都有了巨大的革新和创造:酿酒的原材料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丰富多彩过,不仅麦芽,啤酒花,酵母的种类极大丰富,各种其它前端后端的原材料都已用在了啤酒酿造中,各种各样木桶,各种各样的细菌,各种各样历史上都不曾出现的香料,辛料,和瓜果蔬菜,可以说现今的啤酒原料,只有想不到,没有酿酒师做不到的了。酿酒的新方法也是层出不穷,特别是各个美国的精酿啤酒先驱大厂,开创了很多过去想都没人想过的技术,各种创新,各种反传统,难道能说,他们就都不是精酿啤酒厂了吗?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叫精酿啤酒?为什么被大酒厂控制了就不能叫精酿了?跟原料工艺都没关系,那怎么定义呢?让我们还是回到美国人的做法。

美国人的定义里,最不好理解的就是前两条,也被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不认同,常见的观点就是,只要认真做,不偷工减料,好喝,就是精酿啤酒,管她酒厂的年产量或者管它股东是谁做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得想明白,我们为什么需要给“精酿啤酒”,这样一个新兴的,小众的事物一个明确的定义?举几个例子,我们接下来会介绍到的闻名全球的顶级精酿啤酒,比利时的修道院啤酒,这种啤酒要求,只有由信仰Trappist教的修道士在修道院内以慈善生产为目的生产的啤酒,才能称得上修道院啤酒,才可以在酒瓶上打上“Authentic Trappist Product”的字样得以认证,你可以想想,要没有这种出于对文化的保护来进行的这个认证,市场上Trappist Beer早就泛滥,这也再也不是一种质量,特别是文化的象征。你再想想,只有香槟地区产的起泡酒才能叫香槟,只有干邑产的白兰地才能叫干邑,在茅台产的茅台才能叫茅台,每一类产品的定义,都是为了保护这个产品,和与之相关的文化。

所以,为什么要提出“精酿”啤酒,是因为我们想把某一类“啤酒”独立出来,更好的发展她,保护她,而为什么要保护她?因为天敌实在太多太强。

道理很简单,大型的资本,大型的工业啤酒集团,他们天生就是精酿啤酒运动抵挡者,他们天生就是杀手,这是资本和生产的本质决定的,他们无法接受这种强调多元化,精品化,和本地化的新兴事物,而所有的精酿啤酒厂,至少她的起步一定是小型的,很多酒厂因为她的特色化,永远也只能小型化生产,而这些小型的啤酒厂,就算完全联合在一起,也根本无法在广告上,法律上等各个层面,和大型工业集团做任何竞争,所以,只有只让小型的独立性啤酒厂有资格享用精酿的名字,才能更好的保护和推广这个运动,把“精酿”定义为小型的独立啤酒厂,也许会让一些“好酒”被排斥掉,但这样却保护了小型的独立酒厂,保护了这个运动。

一个很有名的例子,2014年,美国国内的精酿啤酒销量总和,首次超过了百威淡啤,成了一个历史性的标志事件,随即,在当年的美国“春晚”:超级碗决赛的广告时段中,百威的一条广告直接抨击精酿啤酒,暗示爱喝精酿啤酒的“都是装逼的老头”,而与此同时百威却在私下加紧收购一些精酿啤酒厂,对此却从不宣传。这样的广告,就是精酿酒厂凑在一起,也没钱去做,这就是资本的力量,和反扑。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精酿啤酒运动,哪怕在美国这样信息透明自由流动的国家,也需要名义上的保护,才能保证这个运动健康和持久的发展。

那回到这个定义,前两条强调了精酿啤酒厂的小型和独立化,那第三条是什么意思?用不用辅料有什么影响呢?

前面其实也讲过了:在任何一个食品饮料生产企业,都必须工业化的超大规模生产,才能降低成本,但要超大规模的生产,就要降低自己产品的口味,去瞄准最低的底线,具体到啤酒厂,那它就会想尽一切办法,做出尽量让更多的人至少能接受的口味,什么样的啤酒能让最可能多的人至少能接受?那当然就是冰水了,所以国内的啤酒都是一个水味,做得不好的还有尿味。在把啤酒做成水味的同时,还能进一步降低成本,那就更好了,所以,大米,玉米,甚至淀粉,被大量的应用到了很多工业啤酒的生产中,他们能让啤酒更象水,同时还比麦芽便宜,一石二鸟。所以美国人定义的第三条,就是强调,如果你大部分的产品,为了降低风味而大量添加辅料,就不是精酿啤酒厂。

所以,美国人这个定义看似简单,实则有很深的道理,化大繁于大简,可以说,美国精酿这三十年能从零到世界老大,爆发式的发展,除了历史的决定性这种因素外,这个定义居功至伟,她让“真正”的精酿啤酒厂得以正名,在市场上得以蓬勃发展,美国人在这个定义里也自己解释到,精酿啤酒就是一种创新精神,而要推广这种创新精神,就需要很多本地化的小型酒厂的共同努力,而要保护这些小酒厂,就需要这样的定义。

美国这个定义是很好,我们中国可以拿来直接用吗?先来看看我们中国的国情。

在中国,从法律到官方到民间,完全没有小型酒厂的概念,中国现行法规甚至明文规定要淘汰小型啤酒厂,这就导致全国都被一种鸟味的水啤占据了几乎所有的市场,国人只能高价购买进口啤酒。同时,国内有一些大型的啤酒集团也开始注意到国外这个新鲜词汇,开始使用一些初级的,高质量的国外原料,生产所谓“精酿啤酒”,迷惑了不少人。我们做任何一个关于“衣食住行”的消费,如果没了文化和灵魂在里面,这个产品,又怎能和“精”字挂勾呢?

此外,中国还有一个和美国极不相同的地方,在这里,土鳖和装逼犯比较横行,社会信用严重缺乏,我们还欠缺推广精酿最重要的一点:诚实。怎么样诚实,最基本的一些,比如不做假的或有诱导性的宣传,比如有的酒虽是在国外生产,但其实专卖大陆,但却号称当地知名啤酒,这样的事在各种商品中,中国人都干了不少,专骗中国人。另外,最重要的诚实,也是推广一种文化必须的,就是不抄袭,不模仿。而这是在中国最难的,也是被很多人忽视的最重要的一点,在美国,或是任何一个文明国家,他们都没有这个问题,哪个土鳖想去模仿抄袭会被所有人鄙视,加上健全的法律保护,会死得比翔还惨,而在中国我们都知道,越抄可以活得越嗨,无数的傻X人和公司,靠抄袭发家致富,然后洋洋得意的以成功人士身份向大家忽悠成功之道,无耻无畏到极致,却不妨碍他们在人心中的“成功”形象。这样的文化已经毁了不知道多少产业,伤害了多少天才。精酿啤酒远不止是一种商品,更是一种文化,一种创新和一种美好的生活态度,这是和抄袭格格不入的,流氓文化只会毁了精酿。

所以,在中国,我认为的精酿,就是小型独立的酒厂或啤酒屋,以诚实的态度生产的特色啤酒,强调创新,强调多元化,本土化,符合这个精神,就可以被称作精酿啤酒。

所以,“精酿啤酒”强调的是创新和多元化,反应了酿酒师真诚的态度,而这正是啤酒带给人们的意义。

啤酒是个不折不扣的大家族,按照BJCP 2015年的分类,世界上啤酒风格有80多种。下面这张是世界啤酒族谱:

图上每个圆圈代表一种啤酒风格,红圈标注的就是我们常见的“美式工业拉格”。虽然这种风格在啤酒大家族中是口味最淡、风味最差的一种,但却迎合了大啤酒厂对于成本和产量的要求。所以非常不幸,世界上90%的啤酒都是属于这个风格,都是一个味。

如果你自己觉得比较熟悉啤酒,百威、嘉士伯、青岛、燕京也喝过不少牌子,那么当你看到它们只是这张图上一个圈圈的时候,是否有种天地如此广阔,而自己就像井底之蛙的感觉呢?是否有种冲动想重新认识一下啤酒这位老朋友呢?

不知你会怎么样,反正我是立即跑到超市,买了一打不同风格的啤酒开始品尝了。如果你也有这种冲动,欢迎进入精酿啤酒的新天地!

明媚的午后,来上一杯角鲨头90分钟IPA,细细品味其中的滋味,犹如和大洋彼岸的酿酒师的一次对话,探讨着对生活的热爱。

又或者夜色渐晚,三五好友边喝Stout边侃天侃地,仿佛生活中的烦恼一扫而空。

这才是啤酒,这才是生活!

因为疫情德国人在去年少喝很多啤酒,德国有着怎样的啤酒文化?

新冠疫情影响下,德国人少喝5亿升啤酒。德国啤酒行业异常惨淡,无论是出口量,还是生产量都大幅度下降。上世纪70年代,德国人均啤酒消费量高达150升,一直以喝啤酒为乐的德国人平时也注重健康生活,近年来逐渐向喝咖啡、茶、果汁等饮品过渡。那么德国的啤酒文化究竟有多么出名,德国人又是多么喜欢喝啤酒呢?

一、德国啤酒文化

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德国人更加喜欢喝啤酒的民族了,数百年来,德国人已经养成了独一无二的啤酒文化。啤酒又称“液体面包”,是德国人最爱喝的饮料,为了满足德国人对啤酒的需求,德国啤酒生产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和无酒精啤酒这六大类。

德国人喝啤酒到什么程度呢?连法律都不会追究酒驾的责任。可见,在德国喝啤酒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普通,又那么地习以为常。无论何时、无论何地,都能见到喝啤酒的德国人。甚至形成了自己的啤酒节,德国人就像享受生活一样享受着啤酒,长久以来就变成了习惯。

二、疫情下的德国啤酒产业

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长,世界经济受到严重摧残,德国啤酒产业也受到很大冲击。德国关闭了酒吧、餐馆等公共场所,就连德国啤酒节及啤酒销售都遭受到严重打击,一些啤酒不得不被倒掉。

三、德国啤酒文化能否发扬光大

德国啤酒文化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时刻影响着全世界啤酒产业,牵动着众多爱好喝啤酒的人士的心。啤酒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而是经历过战争的洗礼,经历过时光的更迭,更经历过岁月的沉淀。希望德国啤酒能战胜疫情的影响,将本国文化发扬光大。

关于《德国啤酒文化的起源》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