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啤酒发酵为什么要在低温下进行?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2-12-26 10:37   点击:216  编辑:admin 手机版

简单来说,啤酒归根结体是一种古老的饮料(今天不谈历史),目前消费量排第三(仅次于水和茶)。所以作为饮料,啤酒君就必须适应各路人马的需求,就好比不同地方的人都在喝茶,但风格大不相同。

最早的啤酒只是大麦汁稍微发酵,有点酒味的饮料。根据温度和酵母菌(那时人类还不知道这是啥东东)种类的不同,分成了拉格(Lager)和艾尔(Ale),它俩的区别在于发酵位置的不同,拉格在发酵桶的下面低温发酵,艾尔在上面温暖环境下发酵。好比男人看见女人的反应,多数都变成了下半身思考,所以比起艾尔,拉格要更为普遍。中国所有的啤酒、喜力(Heineken)、嘉士伯(Carlsberg)、百威(Budweiser)、很多德国啤酒,都属于这类,简单无节操。但其实不是如此,拉格其实小批量发酵难度要高于艾尔,因为温度要求比较低,但后来的工业生产解决了这个问题,拉格发酵温和、能大批量产、酒体纯净、口味清淡,这是导致它普及的根本原因。比起拉格,艾尔就文艺的多,荷比卢地区、北欧诸国、英伦都是这种风格,这种酒,高端大气上档次,所以说的啤酒精酿大多数都是指这些。

中世纪的时候,欧洲北部水质很差,但大家不喜欢喝开水,于是比利时一帮和尚开始用煮开的水酿成啤酒,这样能当水喝,味道也很好。大家都觉得啤酒是饮料,所以也无所谓喝啤酒禁令。后来越来越火,于是比利时自成一体,修道院风格(Abbey
beer),我们说的blond(金艾)、double(双料)、triple(三料)、brown(棕艾)甚至quadruple(四料)都是。结果英国和爱尔兰那边水质更夸张,超硬(硫酸钙),他们为了掩盖味道,只能用很多烤过的麦芽,降低PH值,用麦芽焦香掩饰水质味道,于是有了波特(Porter)。后来大家觉得焦香味都不够爽,再来点糊味更好,就有了世涛(Stout),后来更升级为帝国世涛(Imperial
stout),这些酒普遍特点是酒精度偏高。后来英国殖民印度,啤酒海运过去之后老容易坏,他们发现往里面使劲儿放啤酒花可以保质,于是就出现了一个新品种:印度淡色艾尔酒,传说中的IPA(Indian
Pale Ale,印度淡艾),喝的人多了,也就流行了,但这个酒跟印度半毛钱关系都木有好么。

捷克和德国人说了,我们的水好,喝起来就是赞。所以他们用最基本的麦芽最简单的发酵,出来的啤酒已经棒棒哒。皮尔森(Pilsner)、白啤(Wit
beer)、小麦啤(weizen
beer)、德国黑啤(Dunkel
beer)就这么出现了,基本风格一致,突出的都是最原始的麦芽味道,然后作为拉格里的佼佼者,风靡全球。这些酒酒精度数低,可以用很多替代品,成本低适合工业生产,所以世界上90%以上都被这种酒垄断,在中国更达到了100%。

后来这个世界上出现了一个国家叫美国,情况就更不行了,水不好连麦芽都不好。但天无绝人之路,美国特别适合啤酒花生长,再加上农业发达,啤酒花蹭蹭的往物美价廉走。于是老美酿酒商开始流行把酒花往死里用,各种传奇的IPA现身,当然美国叫自己的为APA(美国淡艾),就换了前面国家名而已。后来美国各种商业发达,加上需求旺盛,美国现在已经是世界啤酒精酿的中心,甩别人一大截了,各种类型高端酒都现身美国。(推荐关注啤博士成员 @螂王

的美国精酿酒厂巡礼知乎专栏)

还有一些比较奇葩的酒,比如比利时布鲁塞尔西南一代,空气中有很多野生酵母,那里就出现了像香槟一样利用这种酵母的兰比克(Lambic)酒。在桶中发酵三年,也是醉了,但全世界只有那里能产。

当然其他的还有水果酒、季节性的赛松(Saison)、博克酒(Bock),德国人还老爱以自己城市名字命名,比如巴伐利亚(Barvaria)、科隆酒(Kölsch
beer),维也纳(Vienne)也命名了一种维也纳酒,但都大同小异。

一小时听懂啤酒风格演化史

---------------------------------------------------------------------------------------

本帖内容已由本文作者太空精酿前期发布于【啤博士】微信公众号平台,更多信息,请关注我们。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最新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