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中国啤酒酿酒协会名单》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求一片赞美啤酒的文章,最好是赞美雪花啤酒的。高分,速求,等10分钟
- 2、中国生产的啤酒95%都加了甲醛,是不是真的?会中毒吗?
- 3、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中国啤酒行业的外资为什么大规模撤出中国
求一片赞美啤酒的文章,最好是赞美雪花啤酒的。高分,速求,等10分钟
2007年3月27日,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宣布华润雪花全国产销量率先突破500万千升,雪花单品销量率先突破300万千升,双双取得全国销量第一。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肖德润、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啤酒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杜福泰等啤酒行业协会领导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记者、华润雪花公司各大区的经销商代表出席了此次新闻发布会。
2006年华润雪花啤酒的产销量突破500万千升,约占整个啤酒行业产销量的151,成为中国啤酒行业产销量第一的企业,打破了中国啤酒行业多年不变的格局。华润雪花旗下的全国品牌雪花啤酒继2005年帮肖量全国第一之后,2006年更以3037万千升的产销量,再次蝉联全国销量第一的桂冠。
华润雪花从1994年成立之初的单一区域工厂,发展到目前拥有48家工厂,全国产销量最大的专业啤酒公司,主要得益于华润雪花拥有一整套清晰的企业发展战略和成功的整合模式,得益于华润雪花全体员工坚韧不拔的努力、勇于创新的韧劲和辛勤的劳动。华润雪花始终坚持自己的企业发展之路,从最初的沿江沿海战略到目前的全国发展战略,从区域品牌战略到目前的全国性品牌战略,不但发展了自己,也为中国啤酒行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华润雪花啤酒董事总经理王群表示:华润雪花啤酒一直力求突破和创新,能取得今天的辉煌业绩,离不开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支持。华润雪花将在持续良好增长的同时,与国内其它啤酒企业伙伴一起,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发展的氛围,为广大的啤酒消费者提供丰富多样的优质啤酒。
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表示:华润雪花啤酒是中国啤酒行业首家产销量突破500万千升的啤酒企业。十几年来稳健快速的发展,使其从一个区域性的单一工厂,发展成为啤酒行业中销量最大的企业。华润雪花啤酒产销量快速成为全国第一,也表明中国啤酒行业经过本土啤酒企业和外资啤酒企业的多年整合后,行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表明中国啤酒行业是一个健康、快速成长的行业,是一个大有作为的行业。
追本溯源,华润雪花啤酒辽宁公司的前身——沈阳啤酒厂已有73年的生产历史。而雪花啤酒真正被命名为名牌产品,则是在1979年的国家轻工业部第三届全国评酒会上,“泡沫洁白如雪、口味溢香似花”,来自于东北沈阳的雪花啤酒被命名为全国优质酒。从那时起,“雪花”成为国内啤酒业的名牌产品,也成为了沈阳人的骄傲,无论是外地人还是沈阳人,都毫不掩饰地表现出对雪花啤酒的赞美和厚爱。由于生产规模所限,雪花啤酒在市场上一直供不应求。虽然从80年代初开始,雪花啤酒先后进行了两次的技术改造和扩建,但是年产能也只是在20万吨左右。雪花啤酒尽管有一个响亮的品牌,但其规模和实力仍然不够强大,难以走出家门,无法逾越区域性名牌和全国性名牌的屏障。
让“雪花”真正走出家门,“飘”得更远,这是“雪花”人孜孜以求的梦想。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正值“雪花”需要注入强大资金、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方式,寻求做大做强这一品牌的战略途径之际,沈阳雪花以其良好的市场口碑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了香港华润集团的目光。“雪花”的名牌效应和华润集团的强大实力,双方优势互补,一拍即合,1994年,沈阳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现己更名为华润雪花啤酒辽宁有限公司)宣告成立。
合资后的“雪花啤酒”如虎添翼,香港华润公司和世界排名第二的国际著名酿酒集团sAB,这两大股东为“雪花”注入了强大的资金,提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尤其是以全新的国际化经营理念,使“雪花”这一传统名牌焕发了生机和活力,发展势头更加强劲,2002年起连续两次被国家质监总局认定为“中国名牌产品”。
市场永远是产品的风向标。“雪花”多年来的产品定位一直在普通消费群体,在低端消费市场覆盖率很高。但中高档市场的缺失意味着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名牌,为了在中高档场所见到它的身影,华润雪花辽宁有限公司开始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他们组织专门队伍,针对市场需求不断细化的情况,每次投入380万元,灵活运用“五w”分析法(即针对什么样的人who、在什么地方where、是什么时候when、喝什么东西wrnt、为什么喝why)进行全方位的市场调研。在准确把握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先后推出了雪花金麦、雪花炫彩?冰纯、雪花超纯、雪花纯生等不同口味的中高端系列产品,构筑了多元化的产品结构,使“雪花”适应了不同的消费群体,抢占到更多的市场份额。
与国际接轨,高起点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和技术,使“雪花”在产品结构和生产规模等方面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连续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的雪花啤酒品牌价值高达111 85亿元!同时,雪花啤酒还获得了国家产品质量免检证书!
作为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最大的利润中心,华润雪花(辽宁)有限公司是辽宁省最大的啤酒生产基地,在沈阳、大连等城市拥有8家生产企业。盘点华润雪花啤酒辽宁公司的成长轨赋予了无上的荣光,还在于它作为一个本土企业体现出的深厚的责任感和“乡情意识”。“雪花”,以“产业报国、奉献社会”的崇高理念,为“企业公民”这一概念注入了崭新的内涵。
纳税额,往往是衡量一个企业责任感最重要的砝码。2003年~2006年,华润雪花啤酒(辽宁)有限公司上缴利税分别为3365亿元、3534亿元、4115亿元、7237亿元。
从1998年开始,“雪花啤酒”的名字醒目地映现在沈阳海拔最高的建筑物——辽宁彩电塔的塔身上。多年来,雪花啤酒惠及沈阳,惠及社会的慈善爱心也在人们心中树起了一座可以仰止的丰碑:1998年到2005年,雪花啤酒辽宁公司参加各项公益活动的款项达到2300多万元。一所所“雪花希望小学”,一个个居民阅报栏……“雪花”不仅是陪伴聚会开怀畅饮的最佳伙伴,更以其最优秀企业公民的慈善情怀走进了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8年间,“雪花”在站亭以及居民小区设立了75个阅报栏,耗资近60万元,为沈城增添了一道靓丽的文化风景线;在绥中县、辽阳市太子河区、辽阳县等地区出资40万,建立了四所雪花希望小学,在建立希望小学之余,“雪花”还出资5万元,资助10名贫困学生求学。华润雪花啤酒辽宁有限公司总经理那永卓表示:“作为一个成熟的企业,华润雪花不仅要能创造财富,更有义务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而为贫困的孩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则更是一项关注成长一代,有助于祖国人才培养的大事业。支持公益事业,华润雪花啤酒从自己做起,这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不断提升,不断成长的过程。”
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的信念,“雪花”的名字还多次出现在沈阳市的各种大型活动中,华润雪花广场足球赛、庆祝申奥成功、祝贺中国队出线彩车巡游……白1999年起至今,雪花啤酒先后出资1000多万为彩电塔的亮化工程出力,举世瞩目的2006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雪花啤酒提供的赞助费达550万元。
在扶植高雅艺术活动中,“雪花”同样倾情赞助,99年至今赞助戏剧节、中国国际音乐节、新年音乐会等达50余万元。
2005年8月15日,得知辽宁抚顺、本溪、铁岭等地遭遇特大洪涝灾害之后,“雪花”高层领导连夜召开会议,研究援助受灾地区的爱心计划,在情况十分紧急,来不及购买其他生活必需品的情况下,在“雪花”原本拥有大量订单以及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仍然从库房调出25吨酿酒用的大米,紧急送往重灾区。
翻开“雪花”的慈善大事记,不难看到,“雪花”在紧急情况下,将生产屈居第二位,将灾情、人民放在首位的情况不胜枚举,东大屯乡也是这样在紧急关头得到了“雪花”抽调来的价值近3万元的31万斤大米。
从“中国名牌”到“企业公民”,雪花啤酒真正如娇艳的花朵一般用自己优秀企业公民的胸怀和魅力向周围散播着芬芳……
无论是全国销量第一,还是中国名牌,雪花啤酒始终将自己定位于消费者的忠实朋友,用真心为消费者带来快乐,送来祝福;无论未来的路还有多长,多远,雪花啤酒一直怀揣着“积极、进取、挑战”的信念,奋力搏击,阔步前进。
中国生产的啤酒95%都加了甲醛,是不是真的?会中毒吗?
最近,在网上有一个自称是在啤酒厂工作多年的员工,他透露了许多中国内地啤酒厂的内幕,其中,为了节约成本而加甲醛的事。目前,我国啤酒加甲醛在业内是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行规。原因只有一个,甲醛太便宜了!可是,啤酒企业要活,老百姓的利益就不重要吗?
在啤酒的制造和储存过程中会生成絮状沉淀物,让酒变得浑浊。对此,厂家往往使用稳定剂来消除沉淀物,甲醛因其“质优价廉”成为稳定剂首选。但因甲醛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欧洲国家相继禁止在啤酒里使用甲醛。专家指出,尽管甲醛含量低于每升0.2毫克是安全的,但大量饮用会增加肝的负担,长期饮用还会影响生殖能力。如今,欧洲啤酒厂家已通过无毒方案来解决沉淀问题。比如用PVPP(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来消除沉淀,但成本较高。在中国,甲醛替代物如硅胶、PVPP等生产得很少,几乎全靠进口,与使用甲醛相比,“成本高几十倍”。对于一个年产数百万吨啤酒的企业来说,用甲醛所节省的成本绝对不是一点半点。
2003年3月,深圳金威啤酒宣布在产品中不再使用“有害助剂”甲醛,并声称自己是全国第一家不添加甲醛的啤酒企业,引得业内骂声一片。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律君告诉记者,就产量比例来看,95%的国产啤酒都加了甲醛。有些企业宣称自己不用甲醛,其实往往只是部分产品不用而已。一位业内人士还告诉记者,现在高档啤酒基本上已不再使用甲醛,但一两块钱的啤酒不可能不加甲醛,因为成本根本下不来。
然而,很不幸的是,几乎所有受访的消费者都对甲醛问题毫无了解。专家指出,甲醛在啤酒中经过分解之后,残留量很低,甚至低到难检测出来的地步,因此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甲醛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不能将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国内的标准规定每升啤酒里可含0.2毫克甲醛,但目前国内啤酒的甲醛含量普遍达到了1.2毫克。
中国的啤酒业该到好好反省一下的时候了。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中国啤酒行业的外资为什么大规模撤出中国
一、跨国啤酒企业在华发展阶段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许多啤酒品牌就开始抢滩中国,尤其是90年代后洋啤酒的“大举入侵”更是显著,仅在1993年就有60多家跨国公司挟巨资、技术,以及国际知名品牌来开垦中国这块“酿造业最后的处女地”。而经过几年的“战火硝烟”后,大部分公司被淘汰出局了。然而,由于中国市场的诱人潜力,许多境外啤酒巨头一改往日的作风,又卷土重来。大体上,跨国啤酒企业在华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而由于前两阶段与后一阶段有着明显的差别,有人将它们归为一个阶段。
第一阶段:洋品牌启动啤酒市场阶段
时间:上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初:特点:对中国市场充满梦想:一个遍地流淌着蜂蜜和牛奶的地方。尽管早在100年前,中国便开始了啤酒生产,但真正普及消费还是近十几年的事。跨国啤酒企业就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开始进入中国的,这时也正是中国的啤酒市场真正启动的开始。
改革开放之初,在消费产品和生活方式方面,或多或少带进的西方的一些东西,其中啤酒消费是对传统白酒市场及其他饮料市场的一种丰富、一种创新。因为饮用啤酒是属于西方传入的一种方式(西方人称为液体面包),故在当时还属于少数人消费的阶段,未太普及,品牌竞争也不太明显。因此,洋品牌得以顺利进入中国,并开始它的扩张和发展。时至今日,人们还是认为洋啤酒是较为好的啤酒。
第二阶段:在营销战役上铩羽而归
时间:上世纪90年代初~本世纪初:特点:定位于高档市场,用外国品牌征服中国市场。90年代初~21世纪初,外资啤酒进军中国啤酒市场,主要特点是品牌输入,通过输入国外成功的啤酒品牌、成型的营销模式、良好的品牌文化和理念、成熟的市场操作手法……赤膊上阵,一切都亲力亲为,高层是外国人,“用外国人来征服中国市场”!据统计,当时在中国生产的外国品牌有28个,中外合资的有92个,产量占国内总产量的16.7%。世界知名的品牌就有富仕达、嘉士伯、蓝带、百威等。各大巨头几乎齐聚中国。
但是,在外资第一轮进入中国市场的行动中,投资建厂的方式多遭遇失败,并且由于价格、口味、市场等原因,终致水土不服而纷纷撤出,有的品牌甚至彻底退出了中国市场。其原因大体有:
1.以百威、生力、嘉士伯、喜力为代表的国际品牌及合资品牌定位在高端市场,产品价格偏高,难免曲高和寡。
2.进入成本太高,这些企业购并国啤、扩张市场时都下了血本,使洋啤一下子有了吃不消的感觉。
3.随着国产啤酒的逐渐兴起,尤其是早期“老字号”——青岛、哈啤借势重出江湖,加快收购重组,快速向全国市场扩张,抢占市场份额。
4.中国啤酒市场区域化特征十分明显,90年代各地方纷纷建厂投入生产,地方强势品牌不断涌现,一些洋啤在销售渠道上不谙门道,投入较高,销售策略也没有本土化,使它们在市场上不断受挫。
第三阶段:用资本的力量敲门
时间近期以来:特点:教中国品牌征服中国市场。据了解,欧美、日本等传统的啤酒消费市场已经饱和,有的甚至正在萎缩,唯有中国市场保持增长态势。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调查显示,2003年,国内啤酒消费量达到2400万吨左右,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啤酒消费市场。
由于看好这个大市场,自2002年初开始,外资啤酒在中国掀起了新一轮抢滩热潮:南非SAB啤酒公司牵手华润啤酒,斥巨资并购西部大王蓝剑啤酒:我国最大的啤酒酿造商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和世界最大的啤酒酿造商安海斯·布希公司(百威啤酒制造商,简称AB公司)正式签署战略性投资合作协议,百威(武汉)公司也扩增生产线,产能很快将达到50万吨以上:世界第三大啤酒品牌比利时英特布鲁斥巨资入股珠江啤酒,同时并购浙江开开集团:而以朝日、三得利为代表的日资啤酒在华也大肆扩军,并与燕京联袂合作,也使得外资啤酒第二轮进入中国的声势更加壮大。我国啤酒业业已卷入国际一体化的汹涌大潮中。
这个阶段,由于市场竞争的充分,加上口味多样化、消费心理个性化所体现的消费多元化,品牌发展呈现多元特征,区域品牌在特定区域市场依然强势,全国性品牌的扩张步伐放缓,外国品牌重新复苏。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贸然进入相比,如今洋啤酒巨头在中国的表演技巧有了巨大的改变,主要以资本渗入本土啤酒企业,在中国啤酒市场发起新一轮的进攻。
关于《中国啤酒酿酒协会名单》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