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水处理每年的销售额是多少?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2-06-02 01:45   点击:269  编辑:admin 手机版

  反渗透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国内反渗透膜及其应用我国从6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反渗透膜,与国外起步时间相距不远,但由于原材料及基础工业条件限制,生产的膜元件性能偏低,生产成本高,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相比而言,我国的超滤、微滤膜研制虽晚于反渗透,始于70年代,但目前已发展到数百个生产厂。
  虽然有品种少、质量、性能不够完善等问题,但因价格低廉,不仅有效地阻挡了国外同类产品的大量流入,而且也扩大了应用范围。国内反渗透应用始于70年代后期,最早多限于电子、半导体纯水,80年代以后逐渐扩大到电力及其它工业,90年代起在饮用水处理方面获得普及,现在反渗透已进入到家庭饮用纯水。
  最近三年是反渗透应用大发展阶段。根据保守的估计,各种反渗透膜元件1997年国内销售额在1~1。5亿人民币左右。随着国内几条引进行生产线的陆续开工生产,预计今后国产反渗透膜的市场份额会有上升。纵观国内反渗透应用市场,有以下几个特点:1大型反渗透装置集中于锅炉补给水用途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100吨/小时以上的反渗透装置已超过50套,但除少数电子等行业以外,大多数都集中于锅炉补给水用途。
  最早是火力发电厂,后来扩展到炼油、石化、化肥、化工等行业。其中最大规模为600吨/小时,估计本世纪内会出现超过1000吨/小时的超大型反渗透装置。国内在此领域已积累了丰富的设计、施工和运行经验,现国内承建过100吨/小时以上规模反渗透装置的水处理工程公司已超过10家。
  2饮用水处理应用限于中、小规模在国外,1000~10000吨/小时规模的超大型反渗透或纳滤装置多用于城市供水系统,而国内在饮用水用途的反渗透装置还都是数十吨/小时以下的中、小规模。随着经济发展和膜技术的普及,这一领域的应用前景很大。3油田用水及废水处理应用还有待开发由于这一领域的应用技术难度较高和经济成本原因,目前国内还处于研究、开发阶段,伴随石油工业发展和水再利用、环境保护呼声日益高涨,膜技术大量进入这一领域已为时不会太远,对膜厂家和工程公司也是一个绝佳的商业机会。
  4纳滤膜应用刚刚开始纳滤膜在饮用水净化处理、污废水排放处理、各种水溶液的浓缩与精制领域的优越性虽然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但由于膜成本较高和应用经验不足,国内在此领域还刚刚起步,预计今后会有很大发展。国外反渗透及其应用美国是反渗透膜技术的发明国和最大生产国,但日本作为后起之秀,现在的研制、开发能力已开始赶上和超过美国,例如1996年日东电工推出的ES20系列超低压膜代表了今天反渗透膜的最高水准,它已实现0。
  75Mpa压力下脱盐率99。7%,产水量0。8吨/平方米·日。该公司1997年生产出的耐污染型低压反渗透膜LF10系列显示了反渗透膜开发的新方向。该膜在传统的芳香族聚酰胺膜表面复合上一层聚乙烯醇,既消除了膜表面的负电性又提高了膜的亲水性和耐氯性,从而大大提高了反渗透膜的抗污染性能。
  目前国外反渗透膜的主要生产厂商均为美国和日本公司,其中美杜邦(Dupont)公司和日本东洋纺(oyobo)公司垄断了中空纤维反渗透膜的世界市场。卷式反渗透膜的主要厂商为7家,他们是:美国Hydranautics公司,该公司于1987年成为日本日东工集团的全资子公司日本日东电工(NittoDenko)集团美国Filmtec公司,该公司于1985年成为美国DowChemcal(陶氏化学)公司的全资子公司美国Fluidsystem公司,该公司现为美国KOCH公司的子公司日本东丽(Toray)公司美国Desel公司,该公司现为美国Osmonics公司的子公司美国Trisep公司美国、欧洲反渗透用途主要为各种工业用水及饮用水;中东、西班牙的海水淡化应用较多;日本主要用于半导体、电子;韩国、台湾除半导体、电子外,小型饮用纯水需求量很大。
  下面介绍美国饮用水用途膜分离应用情况:美国除大量使用中、小型及家用反渗透系统外,还建有许多大型公共供水系统。1996年9月美国国立研究所曾以问卷调查方式统计了美国大型饮用水脱盐装置的状况。该调查发表了美国50个州中的21个州的以饮用水为目的的179家脱盐水厂的数据。
  结果表明这些装置总的产水能力为140万吨/日,各种脱盐方法在总装置产水能力中所占比重分别为:陆地水(苦咸水)反渗透47%、纳滤膜软化31%、可倒极电渗析13%、海水淡化8%。值得注意的是,纳滤膜软化的增长速度最快,从1992~1996的4年中,纳滤膜软化装置增加500%,大大高于其它方法。
  这是因为纳滤膜不仅可在低压下对水源软化和适度脱盐,而且可脱除三卤甲烷生成能(THMFP)、色度、细菌、病毒和溶解性有机物,因而日益受到青睐。该调查还对各种脱盐方法的经济成本进行了统计比较。其结果如表1所示,无论是一次设备投资还是运行、维修费用均以纳滤膜软化为最低。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