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足球应该搞专业化体校制,来踢球的就是真正愿意为这项运动而付出的人,你觉得呢?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2-06-08 12:11   点击:213  编辑:admin 手机版

你好,我是足坛之声,很高兴能够回答你的问题。你提的这个并非没有人想过,我认为这条路行不通。为什么呢?

第一、国外足球是最普及的一项运动,不管你是穷人还是富人都可以踢球,都可以喜欢足球。富人靠足球娱乐,穷人靠足球改变命运。而在中国,大家都能吃饱喝足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够保证足球这条路可以走通,所以所有孩子的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去走足球这条路。因为这条路太难,成材率太低。更多家长愿意他们的孩子考个好学校,毕业后进入体质内。

第二、就算有很多家长愿意让孩子走足球这条路,但中国好的青训教练太少了。就算搞体制足球,体制足球内的球员需要有人来教吧?可中国有好的足球教练吗?几乎没有。那么就算按体制培养,从几岁到二十岁的十多年哪里能够走通,又会淘汰掉多少人!

第三、国内不是没有专业化体校,也不是没有专门搞青训的学校,比如鲁能青训、恒大足校、绿城足校等。但是,就算这个球员成材了,但到了中超赛场上教练却不能给他足够的容错机会,可能又要被废掉。

国外足球经历长足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体系,但国内还需要很长时间。最主要的是,一定要有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能够帮助到你,谢谢!

我个人认为,题主的这个设想是错误的,并不是设想本身绝对没有实现的可能性,主要是错在了脱离历史环境去思考问题,必然没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和执行意义。

专业化体校制到底有没有用,这种制度当下还有没有执行的可能性,对足球的弊端又有哪些?这些问题需要从几个方面思考。

首先,专业化体校确实曾经给中国足球带来了很多人才。

在中国拥有职业足球之前,包括整个甲A时代甚至中超联赛开始的最初几年,从小有过专业化体校经历的球员依然是中国足球青训的最主要来源,包括国足历史上最重要的几代球员,尤其是范志毅、李铁、孙继海等在中国足球甚至欧洲足坛都取得过成功的人物,都有过体校背景。

他们的轨迹几乎都如出一辙:从小学球、师从名师——进入著名足球小学——小学毕业后进入专业体校——之后从体校走入职业队。

而这种模式之所以曾经在中国足球的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最主要的一点是,在没有职业足球和职业足球刚启蒙的阶段,很多成年队的体系建设不够完整,缺少成熟而且负责的梯队,很多小球员看似进入梯队,其实根本不受重视,水平也绝对不足。

专业体校由于需要肩负全运会等任务,加上有固定的拨款,反而更成熟、更系统,因此可以承担一个小球员从业余时代到职业时代的关键过渡。

其次,专业化体校模式早已经没有了执行的可能性。

在2001年中国足球冲出亚洲之后,马上而来的是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出现的足球学校,这些足球学校需要大量的教练人才,从专业化体校吸收了大量教练,也抢夺了大量生源,直接导致了专业体校的没落。

之后几年,足球学校的倒闭浪潮、中国足球的反腐扫黑先后让很多基层的老教练心灰意冷,又让很多退役球员下定决心远离足球,这直接导致的后果是,中国足球现在大量缺失青少年足球教练,真正有能力执教的大多数都在职业俱乐部的梯队,或者自己创业开办足球学校或者足球俱乐部,这一切都导致能去专业化体校执教的教练人数太少,根本不足以支撑体校模式的继续发展。

体校模式最大的困难有两个:

没有钱;球员的前途分割不明。在当下这个经济环境下,运营一支青少年球队的花费绝对比几十年前大很多,已经是很多体校无力运营的局面。包括:

维护一群出色的教练需要高额的工资,才能避免他们被挖墙角;青少年球员的饮食、训练设备和恢复、伤病理疗、各种比赛的差旅费等都需要资金支撑;体校模式与足校模式最大的区别,是体校不需要交钱、反而会给优秀运动员发工资,而足校模式则可以通过向学员收费的方式缓解压力。

而球员的前途则是更大的问题。

所有在体校学习的小球员,最终都是要走向职业化道路的,而按照国际足联的规定,年轻球员不得签订职业合同,因此,在体校学球的球员,未来到底会去向哪里,会选择哪个职业队?

当年专业体校之所以盛行,主要是小球员们的选择不多,比如辽宁体校的运动员大概率都会进辽宁队,上海体校的运动员大概率都会进上海队,确实有到处漂泊的情况,也确实有被挖墙脚的情况,但更多都是在没有被所在省份的职业队选中的情况下,才会去其他地方碰碰运气。

但是在中超时代,这种规则和秩序早已经不存在,比如上海上港的魏震、换了几支球队的韦世豪、已经消失在中超领域的很多小将,都遭遇过这样那样的合同问题,存在着被经纪人私下引诱、被许诺高额合同之类的情况,而这些问题,资金薄弱的体校根本无法跟职业俱乐部抗衡。

更重要的是,专业化体校一直并不利于选材和流动,因为缺钱,没有市场化运营,体校通常难以在全国范围内招生,辽宁体校的覆盖面积只有辽宁及周边那么大。

反观现在的职业俱乐部的足球学校或者专业梯队,比如山东鲁能、广州恒大、上海上港等球队的足校或者梯队,通常都已经是由来自五湖四海的小球员组合而成。凭借着强大的资金实力,他们可以更大范围的选材,也更有可能成功。

最后,专业化体校模式已经不适合足球运动,市场化是必然结果。

中国体育目前还有很多存在体校模式的运动,但是肯定已经不包括足球了,准确地说,专业化体校在足球中发挥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

进入体校或者进入足球学校的小球员们,有多少是真正愿意为这项运动努力的?还是说摆在他们面前的路已经很少,既不擅长学习、又不擅长其他领域,最后只能靠踢球碰碰运气?甚至这些小球员在当年选择足球而不是其他运动时,又有多少孩子是因为自己喜欢,又多少孩子是因为家长喜欢?

一切都没有确定的答案。

纯粹的市场化运营已经是中国足球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尽管现在的中国足球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开倒车不会解决任何问题。

专业化体校的没有资金来源、无法给球员提供职业未来等一系列问题,在现在这个时代已经成为严重的制约。专业化体校曾经确实给中国足球贡献了足够多的人才和力量,但是现在已经没有实际大范围操作和推广的空间。

中国足球真想发展,还是要学习日本韩国的青训体系,建立足够完整的青训模式,坚持举办大量高水平的比赛,坚持把小球员们送到欧洲,长此以往,才有成功的可能。足球的青训是漫长的工作,最急不得,任何急功近利的想法,都不可能成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