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移的定义 就是车头的指向与车身实际运动方向之间有一个教大的夹角(肉眼就能辨认出来的),把漂移分开三个阶段:产生、中途、结束。
漂移的产生的原理归咎到底就是一种: 后轮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时前轮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只能失去小部分,最好当然是获得额外的抓地力了),这时只要前轮有一定的横向力,车就甩尾,即产生漂移。
令后轮失去抓地力的方法:
A1、行驶中使后轮与地面间有负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低);
A2、任何情况下使后轮与地面间有正速度差(后轮速度相对高);
A3、行驶中减小后轮与地面之间的正压力。
这三项里面只要满足一项就够。实际上A1、A2都是减小摩擦系数的方法,将它们分开,是因为应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轮抓地力的方法:
B1、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有很大的速度差;
B2、行驶中不使前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减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压力。这两项要同时满足才行。 实际操作里面,拉手刹就一定同时满足A1、B;猛踩刹车,就满足A1、A3、B2,不一定满足B1;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猛踩油门就可能满足A2、B。 说到最白了,产生漂移的方法有:
C1、直路行驶中拉起手刹之后打方向;
C2、转弯中拉手刹;
C3、直路行驶中猛踩刹车后打方向;
C4、转弯中猛踩刹车;
C5、功率足够大的后驱车(或前后轮驱动力分配比例趋向于后驱车的四驱车)在速度不很高时猛踩油门并且打方向。
其中C3、C4是利用重量转移(后轮重量转移到前轮上),是最少伤车的方法。C1、C2只用于前驱车和拉力比赛用的四驱车,而且可免则免,除非你不怕弄坏车。
注意 C1和C2,C3和C4分开,是因为车的运动****会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说明:漂移过弯和普通过弯一样,都有速度极限,而且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最多只可能比普通过弯高一点,在硬地上漂移过弯的速度极限比普通过弯还低!千万不要学《头文字D》里面的漂移过弯可以更快的神话!因为那只适合山区,因为在山区这中多大角度窄弯时确实有效,因为这样做可以保持发动机转速,提高出弯的速度.在普通的街道这样跑只会损失时间.但你如果掌握并灵活应用了这种技术,你以正规的跑法去跑场地是不会落后的,因为你已经掌握了开车的要领—掌握车辆的重心移动,当然可以找到不使车辆打滑最快的行车****咯。
真正的漂移 而如果想车轮长距离侧滑,唯一的方法就是让驱动轮高速空转,必须要装有LSD的、功率足够大的车才可以这样做。为什么要有LSD呢?因为车漂移时车身会倾斜,外侧车轮对地面的压力大,内侧的车轮压力小。没有LSD的车会出现内侧驱动轮空转,外侧驱动轮转得很慢的情况。这个转得慢的车轮与地面间摩擦力大,车的侧滑就会很快停止。 车分为前驱、后驱、四驱,没有驱动力的车轮是不可能高速空转的。那么前驱车的后轮就不能做长距离的侧滑,如果驱动轮(即是前轮)高速空转,侧滑比后轮多,漂移角度就减小,所以前驱车是不能做长距离漂移的。四驱的车很显然是可以的。后驱车呢?后驱车前轮没有驱动力,但前轮可以向车身滑动的方向摆一个角度,所以后驱车也可以作长距离漂移。 侧滑距离与侧滑开始前的速度有关,通常会越滑越慢,最后还是停下来,但如果场地允许、控制得好,理论上可以做无限长的侧滑。因为打滑的车轮仍有一定的加速所用,而侧滑的轮胎也受到地面的阻力,当这两个作用平衡时,车的速度就不会降低了。例如Doughnut(原地转圈)就是无限长漂移中的一种,当然也可以做出转弯半径较大的无限长漂移。 上面说的都是控制驱动轮侧滑长度的方法。
调整车身姿势用到的方法 1.控制前轮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别是对于后驱车 2.调节油门、刹车,令车有加速或减速的趋势,就产生重量转移,通过重量转移控制车头向外滑更多还是车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刹再次产生转向过度。
注意:2中,后驱车(或动力分配比趋向于后驱的四驱车)加油所产生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就有可能因为后轮转速太高而减小摩擦力,车尾向外滑得更多。
最大漂移角度
在漂移中途,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夹角如果大于这个角度,就必须要停车(不停的话就撞出去)。注意不包括漂移产生时。
后轮驱动车来说,因为前轮没有驱动力,不能产生高速空转向外滑,只是地面对前轮的侧向力控制车头运动。所以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最多只能和前轮最大摆角相等(不同的车前轮摆角不同,一般轿车的前轮摆角可以有30度左右),再大一点的话,除了停车再起步之外就没有任何方法恢复正确行驶。注意平常人提到的“大角度漂移”不是指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而是附图红色标志出的角度,弯越急,显得角度越大。
后驱车也有前轮抓地力不够、转向不足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车头指向与车身运动方向之间的夹角同样不能超越最大漂移角度,否则也必须停车才能恢复正常行驶。
前驱车因为可以保持后轮的抓地力而加大油门让前轮向外滑,所以前驱车的最大漂移角度很大,可以接近90度。
四驱车因为前后轮都可以高速空转,加油时有前轮向外滑得更多的可能性(因为加油时重量转移到后轮,前轮与地面间摩擦力小)再加上前轮可以向外摆,那么四驱车的最大漂移角度就比后驱车大。
比较三种驱动形式的车,前驱车是最容易驾驶、最安全的。
漂移的出弯
出弯的时候就应该结束漂移了,结束方法与漂移过程中减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样。
对于前驱车 1.加油使车头向外滑动(因为除了漂移产生的时候,前驱车基本上是转向不足的) 2.通过前轮向外摆修正车头角度 3.也可以前轮向外摆之后放一点油门。
对于四驱车,2通常是必要的,3也很有效,1则不一定奏效。
对于后驱车,最主要2。视具体情况而定,车的重量分配、驱动力分配、之前漂移角度、路面状况等多种因素都有影响。 注意整个漂移过程中(包括产生、中途、结束)车身都是在向外滑的,所以准备出弯的时候不要把车头指向路外侧,而是应该指向内一点,让车滑到路最外侧时横向速度刚好为零,这就是完美的出弯。
开不同的车做漂移都要有一段适应过程,了解车的特性;在不同路面上也要有适应过程。在拉力赛中,因为每个弯的具体情况都是不知道的,即使在上一赛季已经跑过这赛段,路面也不会与以前相同。所以拉力赛中过弯都崇尚“慢进快出”的原则--进弯前速度慢一点,看清楚弯道之后就可以加大油门出弯。用这个原则过弯不但不会慢很多,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刹产生漂移的,那么当车旋转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后,就应该放开手刹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务就是要调整车身姿势。因为路面凹凸、****弯曲程度、汽车的过弯特性等因素是会经常变化的。所以车手经常要控制方向盘、油门、刹车、甚至离合器(不推荐),以让汽车按照车手所希望的****行驶。 先说明一点原理:要让车轮滑动距离长,就应尽量减小车轮与地面间的摩擦力;要让车轮少滑动,就应尽量增大摩擦力。减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说过,一个是让车轮太快或太慢地转动,一个是减小车轮与地面间正压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让车轮太慢转动的方法即是踩脚刹或者拉手刹了(再强调一次:脚刹是作用于四个车轮,手刹是作用于后轮的。不管是否有手刹作用于其他车轮的车,我所知道的有手刹的赛车全都是我所说的情况)
踩脚刹:四个车轮都会减速,最终是前轮失去较多摩擦力还是后轮失去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论。
拉手刹:前轮不会失去摩擦力而后轮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产生转向过度了。因为无论脚刹、手刹都有减速的作用,所以车很快就会停止侧滑。
至于最终能不能甩尾,跟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系数、车的速度、刹车力度、油门大小、前轮角度大小、车重分配、轮距轴距、悬挂软硬等多个因素有关。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车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难些;行车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驾驶第一条就是不要开快车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高速变线不要连续,可能导致甩尾,即使是小范围的来回撤动,只要你是高速);轮距轴距越长、车身越高,重量转移越厉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车!)
有人提到多种漂移方式,实际上都在上面五种之内。包括《头文字D》里面描述的先向右拐,再猛向左转的漂移方式。这是一种增加重量转移的方法,例如在他的情况里是为了进一步增加右前轮正压力。为什么这样能进一步增加右前轮压力?去复习一下重量转移啦。而又为什么要增加右前轮压力呢?因为利用C3或C4方式产生漂移时外侧前轮的压力是四个车轮中最大的,扮演最重要的角色,进一步增大它的压力,就可以使车身旋转得更快。
最高级的漂移产生方法Scandinavian Flick
这是一种WRC拉力赛里面用到的特殊动作,也有人称其为Pendulum Turn。如果我没记错,那是由拉力车手 Carlo Sainz 创始的。
假设将要进入一个比较急的右弯。D1、如果从之前的弯出来后你的位置就在左侧,那么就直行,如果位置不是在左侧,那么不要马上靠向左,而是方向偏左一点行驶。D2、保证车行驶方向稳定、正确,把刹车踩到底,四个车轮很快就被抱死,车就会按原来的方向一直滑下去。D3、在将要进弯的地方,方向盘向右打一定角度。抱死的前轮的导向作用是很小的,车头不会很快向右偏。D4、到了该进弯的地方,迅速放开刹车。这样车头就会猛向右拉,车身旋转速度极快。
前面说的D1、D2是化简了的准备动作,做起来容易得多。完整的准备动作看起来不可思议——要让车身向前滑行的时候车头是指向左的!要产生这样的滑行,方法是先向右打一点方向,再向左打一点方向。因为车的运动从向右变为向左,中间必然有一个向前的时刻,就是在这个时刻马上把刹车踩到底,车身就向前滑了。又因为这个时刻到来时车头的指向一定是向左了,所以就产生了车身向前滑行、车头指向左的动作。
这个起始过程只在不足一秒的时间内完成,因为路面是很窄的,不容许大的左右偏移,所以这样的动作是一个危险的高难度动作。注意这里又是一个漂移哦!即是说完整的Scandinavian Flick是两个漂移的组合。 限滑差速器,英文名为Limited Slip Diff,简称LSD
车速40~60为最佳安全飘移速度(按各人胆量与喜好不一),入弯中打轮比平时稍大一点(按弯路角度加10%左右),按住手刹顶端开关快速提起手刹(按住开关,主要为防止手刹锁定后飘移过度无法及时减轻后刹车片压力),这样可使后轮抱死产生横向飘移,按弯路大小再调整手刹提起力度与时间长短,过弯约一半回正车轮,想再帅一点就突减档猛加油,这样可听到连续两次车轮尖叫(1飘移后轮声音,2急加速前轮声音).
提醒一点:前驱车城市路况弯路飘移,使用传说中的反方向打轮,有企图自杀之嫌!
第一次尝试手刹不要提拉太猛时间过长~否则变成原地360度调头!!!
本人飘移+拉胎虐车次数十万次以上,奥拓至奥迪之间受虐车型种类繁多,个人感觉,后盘式刹车飘移感觉最好.
注*车高大于车身宽度的车辆,最好就不要尝试了~上法主要适用于前驱轿车!
慢慢体会所驾车辆的手刹制动效果+路面附着力+打轮与回轮时间,这样慢慢变成弯路上回头率超高的前驱飘移高手!
上列方法是本人十年中浅浅的心得,望大家给予指教与批评!
(以下是评论员提供,稍有改动,十分感谢!)
为了安全我在这里给有兴趣的车友补充几句,使用手制动飘车安全训练要领及注意事项为:
一、要先找到使用手制动的感觉(练前进行手制动检调)。先在较宽阔的场地里(最好是硬化地面),不动方向直行用手刹停车(13-20公里/小时);找到手刹感觉后打方向训练(方向为5度左右);在20公里/小时下打方向同时拉死手刹,这时车辆出现漂移;以此操作多练习几次后,再慢慢提速和结合使用脚刹控制好车速,在使用到前轮能准确定点时,才能上路练习。
二、上路训练要注意安全。训练开始时,要注意路肩(边)的摩擦系数和路中间是不同的,在飘移时的飘速飘距会有所差异。
三、初上路训练,最好找有护栏和路面宽阔的车辆少的路段训练,随时注意过往行人车辆。
四、训练对车辆各部件会有所损耗,请大家注意。
近来我看了大家的回帖,感到车友们对飘车的认识上还有一定的误区和偏差,在这里我补充一下:
“飘车”实际上是驾驶员对车辆驾驶一般常用技能熟练后,运用车辆行驶中的滑移特点,来帮助车辆在行驶中达到特定需求目的的一种特殊驾驶技能。这一技能在当今已广泛地运用于警察、武警、部队特种兵和赛车运动员,在追击罪犯、特种用途、临机回避风险和比赛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因使用安全性问题和车辆受伤较大,所以,日常用车中使用这一技能的较少。
“飘车”技能不神秘,但要得心应手,就需要较长时间的练习实践才能掌握。其运用要领是,利用车辆单头(两前轮或两后轮)或双头(四轮)在变向时,由于制动(抱死轮胎制动),车辆在变向中受离心力的作用,克服了轮胎与地面的附着摩擦力后,车辆出现横向、画圆等形式的侧滑漂移,多数驾驶员在泥泞(冰雪)道路上的“甩屁股”就是“漂移”,不过“漂移”是有控的,而“甩屁股”是无控的罢了。
真正地漂移不只是停车到位功能,它还有定点摆位、定点调头、弯道修正、定点变向等功能,要想训练完这些科目,必须在专职教练的指导下才能完成,为了人身、车辆的安全,车友们应尽量不要自学成才。
漂移的类型有:一是向前行驶两前轮弧形左漂移、右漂移;两后轮弧形左漂移、右漂移;全车四轮左平行漂移、右平行漂移;全车四轮左切角平行并划弧漂移、右切角平行并划弧漂移。二是向后行驶前轮左或右弧形漂移。
漂移训练的原则:在确保人车安全为前提下,应本着飘位先小后大、车速先慢后快、科目先易后难、训练先场地后上路,多路况,多天候,多车种的训练体会。
几点提示:1、安装了ABS系统的车不宜训练。2、车高大于车宽1又1/3的车不宜训练。3、车高大于或接近轴距3/4的车不宜训练。4、安装有防侧滑的车不宜训练。5、负重车辆不宜训练。6、精神和身体不佳时不宜训练。7、车辆各部调整不到时不宜训练。
手刹脚刹的使用和相互配合:
手刹使用目的通常是使后轮抱死,而前轮能转动,脚刹的使用目的是使四轮抱死。轮胎抱死车辆变向,则便会在原惯性作用下,抱死轮胎沿原行驶方向出现侧滑,出现侧滑是飘逸的基础。
要达到飘定的10种指标,在操作中要注意手刹、脚刹、方向、油门、离合器等不同使用方法的协调操作,和在不同车速下操作的时机、力度、多少、长短的训练掌握。训练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太多,我就不累述了。
拣要紧的说几点:1、方向先于手刹,手刹先于脚刹,离合刹车同用,先后时机得当。2、方向打后要回正。3、飘时档位挂低档(1-3档)。4、前轮定位靠脚刹。5、全车横飘不用手刹(横飘极易翻滚车)。6、单头飘定位要准确。7、切角飘要注意切到位后加油和再修正方向。8、飘前后方向使用先正后反(正方向产生甩屁股,反方向修正行驶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