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古代的酒和现在的啤酒(古代有啤酒吗)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2-10-05 11:54   点击:176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古代有啤酒吗

古代的啤酒是没有二氧化碳的,证 据很好找:容器。古代的啤酒容器 是一种腹大口偏小的陶器,不具气 密性,无法加压溶气。具体带气的 啤酒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不只到,但 在汽水之后。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大 部分是后加的,二氧化碳的加入使 酒口味清爽,泡沫丰富,自然就普 及了。

2. 我国古代的原始啤酒

我国古代的原始啤酒可能也有4000至5000年的历史,但是市场消费的啤酒是到十九世纪末随帝国主义洋枪洋炮一起进来的。在中国建立最早的啤酒厂是俄国人在哈尔滨八王子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此后五年时间里,俄国、德国、捷克分别在哈尔滨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厂。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2000吨,这就是现在青岛啤酒厂的前身。1904年在哈尔滨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啤酒厂———东北三省啤酒厂;

3. 中国古代有啤酒吗

在中国古代有曲法酿酒、蘖法酿醴之说,在中国古代,酿酒一般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曲”酿,一种是用“蘖”酿。用曲酿的酒一般含酒精度比较高,发展到现在也就是我们现在的黄酒,另一种是用“蘖”酿。用“蘖”酿的酒一般含酒精度比较低,酒精含量一般在4%左右,这种酒古人把它称之为“醴”,也就是所谓的“醴酒”。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可以说,“醴酒”就是中国古代的啤酒

4. 古代的啤酒有气吗

我国古代的原始啤酒可能也有4000至5000年的历史,但是市场消费的啤酒是到十九世纪末随帝国主义洋枪洋炮一起进来的。在中国建立最早的啤酒厂是俄国人在哈尔滨八王子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此后五年时间里,俄国、德国、捷克分别在哈尔滨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厂。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2000吨,这就是现在青岛啤酒厂的前身。1904年在哈尔滨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啤酒厂———东北三省啤酒厂;1914年哈尔滨又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厂;同年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1935年广州出现了五羊啤酒厂(广州啤酒厂的前身)。1958年我国在天津、杭州、武汉、重庆、西安、兰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资新建了一批规模在2000吨左右的啤酒厂,成为我国啤酒业发展的一批骨干企业。到1979年,全国啤酒厂总数达到90多家,啤酒产量达37.3万吨,比建国前增长了50多倍。然而,我们啤酒业真正的大发展发生在1979年后十年,我国的啤酒工业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80年代,我国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遍及神州大地。到1988年我国大陆啤酒厂家发展到813个,总产量达656.4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名列第三,(到1993年跃居第二)。短短十年,我国啤酒厂家增长9倍,产量增长17.6倍,从而我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啤酒大国。啤酒的种类9千我国最新的国家标准规定:啤酒是以大麦芽(包括特种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二氧化碳的、起泡的、低酒精度(2.5~7.5%)的各类熟鲜啤酒。 酒醴——中国古代的啤酒 啤酒生产是采用发芽的谷物作原料,经磨碎醣糖化、发酵等工序制得。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规定,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清代末期开始,国外的啤酒生产技术引入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啤酒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啤酒生产大国。像远古时期的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和古埃及人一样,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 华夏第一啤 我国最早建立的啤酒厂是1900年由俄国人在哈尔滨开办的乌尔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哈尔滨历史编年》)。清末的啤酒厂基本上都控制在外国人手中。到1915年,才先后在北京建立了由中国人投资的双合盛啤酒厂及广东五羊啤酒厂。1949年前,我国只有七、八个啤酒厂,绝大多数由外国人所控制,酒花和麦芽主要从国外进口,啤酒的销售对象也主要是在华的外国商人及军队,还有一部分“上层社会”的人士。普通老百姓几乎无法享受。1940年,全国啤酒产量达到4万吨,其中大多数为日本侵略者军用。到1949年,全国的啤酒年产量仅达到七千余吨。还不足目前一个小型啤酒厂的年产量。 新中国成立以来,啤酒工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53年到1962年,是啤酒工业的调整和发展阶段,新建了一批新的啤酒厂,啤酒年产量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8.2%。1963年至1972年,速度虽有所放慢,但啤酒产量仍增长1.4倍。到1978年,我国的啤酒年产量达到40万吨。在这一阶段,在啤酒科学研究、教育、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为啤酒工业的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第二阶段:1979年后,啤酒生产全面发展。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自治区都建立了啤酒厂,全国除轻工系统外,其他部们如商业、农业、机械、国防、冶金等都建立了啤酒厂。一些啤酒厂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如在1980年,我国共生产啤酒68.8万吨。 第三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啤酒工业高速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扩建和新建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啤酒生产规模也逐步扩大,在有的省份,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啤酒厂。据1987年的统计,在浙江省就有啤酒厂104个。由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从国外引进技术,装备,人才,加快了啤酒工业的发展,如从国外引进了啤酒生产线,尤其是啤酒灌装线。产量翻番的时间缩短,如1982年,全国啤酒产量为117万吨,到1985年,啤酒产量就达到310.4万吨。1988年,啤酒产量又翻了一番,达到654万吨。 第四阶段:这一阶段可说是中国的啤酒工业进入了旺盛的成熟期,一方面,啤酒工业继续以高速度发展,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开始对啤酒的质量,啤酒工业的经济效益更加重视,啤酒工业的规模按照国际上的惯例,开始向大型化,集团化方向发展。一些中小型啤酒厂被大型啤酒厂兼并。

5. 古代的啤酒瓶

一、汉晋酒具

酒具在我国出现较早,如东汉时有瓷耳杯,它是按照漆耳杯的造型所仿制的。

漆耳杯是一种酒杯,多用托盘盛放。东汉时期的托盘很大,一个托盘可以放好几只耳杯,而后托盘逐渐减小,里面所盛放的耳杯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东晋时期的托盘中仅仅有两个耳杯,以后又发展成一个耳杯,最后二者结合起来,形成了“盏托”。

此外,晋代还有一种非常形象的鸽形杯,它不但可以饮酒,还可以用来观赏,设计非常巧妙。

二、隋唐五代酒具

隋代的酒具中比较多见直口杯。

唐代的短嘴执壶,又名为“注子”,是唐代非常有名的酒注。

五代时期的执壶较唐代容量更大,而且壶底由唐代的平底改成圈足,壶身以椭圆形居多。

三、宋元酒具

宋代酒具中以执壶、梅瓶、倒流壶、鸳鸯转香壶、玉壶春瓶最具特色。

其中执壶的壶身多呈瓜棱形,流、口和柄等高,柄也比较长。

梅瓶是当时贮藏美酒的一种酒瓶,上面多写有“醉、乡、酒、海”四字和“清、沽、美、酒”四字。

倒流壶是北宋时期耀州窑的得意之作,当入酒时酒可不溢出,设计新颖奇巧。

鸳鸯转香壶,是宋代皇室中所用的一种特殊的酒壶,因为它可以在一个壶中倒出两种美酒来。

玉壶春瓶是宋代一种非常实用的装酒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之瓷。玉壶春瓶造型优美大方,其中元代的玉壶春瓶承袭了宋制,圈足外撇,体形多瘦长。造型除了最为常见的圆形之外,还有特殊的八方形。

四、明清酒具

明代的酒具几乎各朝都有一定的特色,其中洪武时期主要有青花执壶和釉里红执壶等。

永乐时期压手杯是最为知名的一种酒杯。此外,永乐瓷酒具中还比较多见青花竹节壶,以及青花釉里红高足杯等。

宣德时期比较多见青花高足杯和青花执壶,以及白地红彩高足杯和仿哥釉执壶等。

成化时期比较多见高足杯,撇口杯、卧足杯、鸡缸杯、马蹄杯等。品种主要有青花、釉里红、斗彩、红彩、白釉、仿哥釉等。

弘治时期的黄釉小杯是明代最为知名的作品。

正德时期比较多见釉里红小杯和白釉鸡心壶等。

嘉靖时期比较多见执壶、小杯、高足杯等,品种涉及青花、黄釉、白釉、五彩、斗彩茄皮紫釉等。

隆庆时期比较多见青花杯、斗彩杯、白釉杯和黄釉杯等。

万历时期比较多见执壶、压手杯、高足杯、八方杯等,品种主要有青花、五彩、白釉、黄釉等。

天启时期以青花小杯比较知名。

崇祯时期以青花高足杯和小杯最为知名。

清代酒具中,以杯类器物的品种最为丰富,其中康熙时期的杯类器物品种主要有方杯、压手杯、花卉杯、荷叶杯、铃铛杯、马蹄杯、锺式杯、双耳杯、鸡缸杯、公道杯、带把杯、套杯、螭耳杯、高足杯等。品种涉及青花、釉里红、青花釉里红、五彩、青花五彩、斗彩、珐华、白釉、黑釉、金釉、银釉、黄釉、红釉、洒蓝釉、绿釉、洒蓝釉、豆青釉、白地红绿彩、盖雪红加金彩等。

雍正时期的杯类器物品种主要有斗彩、粉彩、白釉、乌金釉、霁红釉、霁蓝釉、粉青釉、米色釉、绿哥釉、蛋黄釉、仿定釉、松石绿釉、天蓝釉杯、胭脂水釉、青花红彩、青花绿彩、釉里红、青花釉里红、青花五彩、珊瑚红地料、黄地绿彩、紫地珐琅彩等。

6. 古代的啤酒

区别如下:

青岛1903相对于青岛经典版,口感更厚重一些,价格也更贵一些,两种啤酒定位不同,所以风格自然也不同。

青岛啤酒采用了优质的大米、啤酒花、矿泉水制作而成,这个品牌在1903年,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开办,是最早的啤酒生产企业之一。

青岛啤酒是我国最早进军世界市场的啤酒之一。早在青岛啤酒之前,我囯古代酿造啤酒可能就有四千年到五千年的历史了。

7. 古代有啤酒吗?

古代的啤酒是没有二氧化碳的,证

据很好找:容器。古代的啤酒容器

是一种腹大口偏小的陶器,不具气

密性,无法加压溶气。具体带气的

啤酒是什么时候产生的不只到,但

在汽水之后。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大

部分是后加的,二氧化碳的加入使

酒口味清爽,泡沫丰富,自然就普

及了。

8. 中国古代啤酒叫什么啊

醴酒

中国最早的酒叫“醴酒”,是用谷物酿制的,这一点与其它国家有很大的不同,他们大多是从葡萄酒开始学酿酒的,因为葡萄可以直接发酵,工艺相对简单。而谷物不行,要先经过糖化,然后才能发酵。

几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发现了谷蘖能糖化谷物的功能,谷蘖就是刚刚生的”谷芽“,谷芽在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淀粉酶,淀粉酶可以将淀粉糖化。很多苏格兰的威士忌还有啤酒都是用麦芽作为糖化剂的,道理是一样的。不过威士忌是蒸馏酒,历史只有几百年。

用谷蘖酿出的酒称为”醴酒“,谷蘖的糖化力有限,酿出的酒的酒精度只有3-4度,所以醴酒喝上去甜甜的,口感应该很不错,称得上是古代的啤酒。

醴酒有清酒和浊酒之分,浊酒是没有过滤的酒,里面有很多发酵后的谷物渣滓,与如今的甜酒酿很像。

9.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啤酒

“啤”字在中国过去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的。

“啤酒”的名称是由外文的谐音译过来的,拿啤酒的“啤”字来说,中国过去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的。

后来,有人根据国外对啤酒的称呼如德国、荷兰称“Bier”;英国称“Beer”;法国称“Biere”;意大利称“Birre”;罗马尼亚称“Berea”等等,这些外文都含有“啤”字的音,于是译成中文“啤”字创造了这个外来语文字,又由于具有一定的酒精,故翻译时用了“啤酒”一词,一直沿用至今。

正因为啤酒以大麦芽为主要原料,所以日本人也称啤酒为“麦酒”。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