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啤酒产能统计图
哈尔滨啤酒是国内一线品牌,青岛啤酒是国际知名品牌,两者的知名度是不一样的。
再就是两者的产能不一样,青岛啤酒吞并收购了小的酒厂,光我知道的山东省内的就有不下十个地区的生产厂。
再就是地域因素,哈尔滨啤酒在北方偏多,东三省,华北地区,青岛啤酒布局早,全国基本都有销售,青岛啤酒和本地啤酒。
2.中国啤酒产能统计图表
1.雪花啤酒
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始于1964年,拥有纯生/黑啤/脸谱/勇闯天涯系列啤酒产品,华润旗下专业生产/经营啤酒的公司。 1964年,中国啤酒权威云集的产品评比会上,一种新产品击败中国所有的老牌啤酒。此啤酒因其泡沫丰富洁白如雪,口味持久溢香似花,遂命名为“雪花啤酒”。
2.青岛啤酒
始于1903年,是中国较早的啤酒制造厂商,拥有经典系列,纯生系列,黑啤等知名啤酒产品。青岛啤酒味道偏苦颜色偏深,不适合没啤酒瘾的人or女士,比较适合常喝啤酒的男士饮用。皮尔森啤酒源于捷克皮尔森市,采用下层发酵酿造工艺,大大提升了啤酒的清澈度、香味和保鲜期。皮尔森啤酒遵循德国纯酿法,只采用酒花、水、大麦和酵母四种原料,保证了啤酒原始的纯净风味。成品啤酒色泽金黄,苦味有回甘,酒体柔和饱满,口感顺滑,麦香味道强烈。
3.哈尔滨啤酒
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00年,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制造商,其生产的哈尔滨啤酒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至今仍风行于中国各地。哈尔滨啤酒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哈尔滨市香坊区油坊街20号,是中国大陆第五大啤酒酿造企业,共拥有13家啤酒酿造厂。哈尔滨啤酒口感特别清爽,最适合冰饮。入口后沁人心脾,酒色透白,香气诱人,口感绵蜜,口口柔如云雾。
4.燕京啤酒
燕京1980年建厂,1993年组建集团。2014年以来,燕京啤酒中高端产品销量占总销量的比重均超过30%。2016年,燕京啤酒实现易拉罐销量61.3万千升,比上年同期增长14.58%;鲜啤销量137万千升,比上年同期增长3.79%。来自于燕山山脉地下三百米深层无污染矿泉水,味道上肯定有保障,加上现今的工艺,质量更加当仁不让。
5.珠江啤酒
这个品牌创办于1985年,总部地点在广州市,是一座非常发达的城市。珠江啤酒公司是全国文明单位,目前它的产能突破了150万吨,所以说它还是全球最大的啤酒生产中心,因为它的规模很大,在全国都有销售,所以它在中国的啤酒行业中,还有“南有珠江”的美誉。
3.啤酒行业数据
具体数据无法统计,但各城市份额第一的品牌大致如下:
南京:雪花、哈尔滨
苏州:雪花
无锡:雪花
常州:天目湖
镇江:天目湖、雪花
南通:大富豪
泰州:三泰、大富豪
扬州:瘦西湖
徐州:彭城、青岛
连云港:王子
宿迁:青岛
盐城:雪花、天目湖
淮安:天目湖、雪花
4.2018年啤酒产量
雪花啤酒:2013 年,雪花啤酒品牌销量达到 1062 万千升,连续九年全国第一,成为中国首个销量超千万千升的啤酒品牌,巩固了其作为全球领先啤酒品牌的地位。2008 年,雪花打败百威淡啤(Bud Light)成为全球最畅销的啤酒品牌;2013 年,它位居知名酒类网站 The Drinks Business 评比的“全球 10 大啤酒品牌”榜首;2014 年 12 月 5 日,经工信部品牌认知调研,雪花啤酒被评为中国行业第一品牌。
5.中国啤酒产能统计图最新
首先在于国情,国内各大酒厂基本不会去开发“精酿”产品,开发了也不一定有多少人喝,如果做这个酒无利可图的话,就没人做了,没有资本会感兴趣了。性价比目前是不存在的,或许酒花风味为主的啤酒在新鲜度上略有优势。
君未曾见过很多酒酿出来到时候只能靠送人+自己喝完+倒掉,不是因为产品是坏的,是因为售卖渠道狭窄,消费者接受度差,还有那么多国外的竞品,连最低批次的产能都没什么办法卖完,故而毛利就高了些。(现在很多有生存能力和资金能力的厂牌,已经愈发平价了,得给人发展机会不是?)
啤酒一定是生产规模越大,单位价格越低,而现在国内大部分“精酿厂牌”都没有能力销售更高的产能,成本比较难以降低
6.中国啤酒行业规模
华润啤酒
据相关的行业数据显示,华润占据的市场份额有23.2%,而青岛仅为16.4%,至于燕京就更少了。同时根据华润啤酒在2019年的业绩数据中显示,华润啤酒的营收也相当的高,据悉,就去年半年的时间华润啤酒就实现了188.25亿元的综合营收额度,相当于每天赚1个亿。由此不难看出,华润品牌我们国内最大的啤酒集团。
7.中国啤酒产量
中国每年消耗约370475万吨粮食。按照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除各类果蔬、肉食之外,我国人均每年的主粮消费量(包含原粮、谷类、豆类以及薯类)的消费分别为132.8千克、122千克、8.3千克、2.6千克。
人均主粮一年的消费量为:132.8+122+8.3+2.6=256.7kg,相当于513.4斤,折合为每天消耗1.45斤各类主粮。那么14亿人,每天需要消耗的主粮为:1.45斤*14亿=20.3亿斤=10.15亿千克=1015万吨。
民以食为天,而最近一份报告显示,这个“食”怕是有点不够用了!
消息来源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8月17日发布的报告,称到“十四五”期末,中国可能会出现约1.3亿吨的粮食短缺应该说,人们的担忧是正常的。毕竟,人们把食物放在第一位,现在很多人都经历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时代,仍然记得那种痛苦。
1.3亿吨的粮食缺口看似巨大,但在中国巨大的粮食消费面前却只占很小的比例,因此1.3亿吨的粮食缺口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中国有近14亿人口。如果有效粮食消费人口是13亿,那么1.3亿吨的粮食缺口相当于每人100公斤,这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大。
此外,中国的粮食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自给自足,而不是像传言的那样严重依赖进口。根据《中国的粮食安全》白皮书的数据,中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稳定在6.5亿吨以上,人均占有粮食约470公斤,实现了从“吃不饱”到“吃饱”、“吃好”的历史性转变。因此,消费者不必担心食物短缺。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经从战略上建立了粮食储备,并为大中城市建立了应急粮食储备机制,这可以确保中国城市居民的粮食供应和安全。目前,中国有6.7亿吨标准粮库和2.4亿吨简易粮库,也就是说,中国的粮食储备能力已经达到9.1亿吨,足以保证一年半到两年的粮食安全。此外,在大中城市和价格容易波动的地区,紧急成品粮食储备已经建立了10-15天。
根据中国目前人均占有470公斤粮食,实际上,直接用于粮食消费的数量约为200公斤,饲料消费已占人均占有粮食的一半以上,居民人均直接消费的口粮有所减少,而动物性食品、木本食品和蔬菜、瓜果等非食品的消费有所增加,导致食品更加多样化。这导致了中国粮食结构性矛盾的增加,从而导致不可避免的大量进口。
数据显示,大豆和玉米,饲养生猪,家禽和水产品等动物,占中国进口粮食的绝大部分。2018年,仅大豆就占进口总额的近80%。2019年,中国大豆产量为1810万吨,大豆进口量为8851万吨,是中国产量的近5倍。
8.中国啤酒产值
青岛众成啤酒是并不是青岛啤酒
青岛众成酒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啤酒酿造销售公司,公司位于新加坡美芝路152号,风景优美,地理位置得天厚。集团集麦芽培植、啤酒酿造、全封闭无菌灌装于一体,年产量80万千升,产值7.8亿,出口到亚洲十余国家。
为了更好的开拓大中华市场,经有关部门批准,集团受权委托山东中港甘霖啤酒有限公司生产旗下劲虎品牌啤酒。劲虎原浆啤酒采用优质澳洲大麦,进口啤酒花,露天大罐一罐发酵,全程无菌灌装。原始的保留了优质麦芽的营养成分及啤酒花香气
9.国内啤酒企业生产基本情况
2020年底我国啤酒生产3411.1万千升,同比下降9.4%。2020年消费量为3826.4万千升。
从消费量来看,人均消费量的减少是影响啤酒行业产量下降的重要原因,2014-2018年啤酒消费量持续下降,近几年消费量虽然有所上升,但均在4000万千升以下,2020年消费量为3826.4万千升,预计2021年我国啤酒消费量可达3856.6万千升。
10.国内啤酒企业生产规模
1、中国啤酒行业竞争梯队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啤酒产业经济指标数据,2020年我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346家,完成酿酒总产量3411.11万千升,同比下降7.04%;完成销售收入1468.94亿元,同比下降6.12%;实现利润总额133.91亿元,同比增长0.47%。我国啤酒市场高度集中,九成市场被五大品牌占据。
2、中国啤酒行业市场份额
根据中国酒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啤酒市场被五大集团瓜分,华润啤酒、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英博以及嘉士伯五大集团中国啤酒市场占有率高达92%。其中,华润啤酒在中国市场占据31.9%的市场份额,青岛啤酒市场份额达到22.9%,百威英博占据19.5%的市场,燕京啤酒和嘉士伯市场份额分别为10.3%和7.4%。
3、中国啤酒行业市场集中度
总体来看,我国啤酒行业整体格局稳定,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五名市场份额不断增长,龙头效应显著。2017年,前五名市占率(CR5)约为75.6%,到2020年,CR5达到92%。整个中国啤酒市场被五大集团牢牢占据。
4、中国啤酒行业企业布局及竞争力评价
国内啤酒行业公司中,华润啤酒的啤酒业务做的最大,2020年销量突破1000万千升,少数几家企业啤酒能达到百万千升的销量级别,其余企业啤酒销量均在百万千升以下。大多数企业呈现地域性发展。
5、中国啤酒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从五力竞争模型角度分析,目前,我国啤酒行业在酒业中相对其余白酒、红酒等酒类产品性价比,受众面广,替代品威胁一般;现有竞争者数量较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上游供应商一般为麦芽等原材料以及设备包装等,议价能力适中,而下游消费市场由于产品同质化严重,议价能力较强;同时,因行业存在品牌效应,大品牌市场占有率高,并且渠道建设难度大,潜在进入者威胁一般。
11.中国啤酒市场规模
“不少大排档都只卖一种啤酒,我们没得选择也没办法,只能接受。”一位姓周的食客告诉记者,自己在某种程度上丧失了选择品牌消费的权利,但又不知道该如何解决。
随着四年一度的世界杯开幕在即,不少啤酒商家纷纷摩拳擦掌,从啤酒的包装到价格都使出浑身解数。然而记者发现,不少啤酒商家为争夺销售终端,在热门的大排档一条街进行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企图实现区域垄断。
时代周报记者历时一周,走访广州市区各热门大排档区域,发现垄断现象的确存在。调查中,多数大排档只卖一种或两种啤酒,只有少部分提供4种以上的啤酒供顾客挑选。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食肆选择成为某种啤酒的“专场”,虽然根据协议规定不能出售其他啤酒,但可以拿到不同种类的“专场费”。据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一家中等规模的大排档每个月可以拿取数千到上万不等的“专场费”。
近年来不少媒体曝光啤酒行业销售的潜规则,但事实上大部分酒店餐饮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涉嫌商业贿赂。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相关规定,经营者不得以财物为诱饵获取商业机会,排挤其他经营者,国家工商总局对此也有明文规定。
2008年,青岛啤酒温岭总代理被曝因涉嫌巨额商业贿赂,被当地工商局处以行政罚款,涉案的6家单位共被罚172.7万元。
而上海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仇少明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啤酒“专场”现象不是正常市场竞争,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甚至可能列入商业贿赂范畴。酒店、烧烤摊收了所谓的“进店费”、“买断费”,实际上是剥夺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工商部门应当依法查处。
而啤酒营销专家方刚则认为,“专场费”的出现是啤酒行业恶性竞争的结果,啤酒厂商是在“砸钱圈地”。
啤酒“专场”大行其道
时代周报记者来到广州市多个热门的大排档一条街进行调查。这几年来,随着广州市中心铺租上涨的压力,不少类似大排档的中低端食肆纷纷搬出了繁华路段,迁到相对偏远的地区开张。记者发现,海珠、番禺和白云区等地成为目前较为热门的大排档选址。
广州啤酒销量大幅增长的背后,啤酒推销员功不可没。一位负责百威的推销员告诉记者,她已经在广州工作一年多,每天晚上都需要卖出300瓶以上,到月底按啤酒的销量提成。
记者来到海珠区下渡路一家生蚝烧烤店,两位身穿珠江和青岛品牌服装的啤酒推销员热情地向记者推销她们的啤酒。但当记者提出要喝另一品牌的啤酒时,服务员表示这里只卖两个品牌的啤酒。
同样,在下渡路附近的其他大排档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其广告牌也是由啤酒厂家赞助提供。记者走访了当地多家大排档,大部分店内只售一个或两个牌子的啤酒。
食客周先生告诉记者,在他的印象中,类似的啤酒“专场”以前在夜场、餐馆中较为多见,但近年以来,似乎连大排档也成了不同品牌啤酒“圈地”的场所。他在多个大排档都发现了这种“垄断”现象。
据了解,大排档卖场收取啤酒商家的“专场费”,一般分为3种类型:一是进场,即允许其产品进场销售;二是专场,主卖某种啤酒;三是专卖,不允许其他同类产品在该店销售。这3种形式的费用依层次递增。为了排挤竞争对手,一些有实力的啤酒厂商会选择向大排档支付专场费,要求大排档推荐并主卖它们的产品。实际上,这个费用就是对大排档少卖其他企业产品的一种补偿。这种专场费的形式不仅在啤酒,在其他酒类也很常见。
记者也走访了广州大学城的部分大排档。以贝岗村的店家为例,记者发现这里的垄断程度并不高,有不少大排档能提供3种品牌以上的啤酒。一位店家告诉记者,由于学生对啤酒的消费需求较低,因此还没有达到专场的程度,主要还是根据食客的偏好来决定提供哪些品牌的啤酒。不过他透露,大学城的啤酒供应商相对单一,记者随机调查的大部分店家的啤酒都出自同一个供货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