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啤酒的产量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2-09-22 09:11   点击:94  编辑:1 手机版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啤酒的产量》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今年精酿市场怎么样?优布劳精酿好吗?

近年来中国啤酒消费持续下滑,而中高端啤酒消费则增长明显。随着国内居民收入增长及消费观念转变,啤酒消费差异化发展趋势明显。2019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为87.3万千升,约占啤酒消费量的2.4%。

精酿啤酒定位中高端

精酿啤酒的定义最初来自于美国,相对于工业啤酒,精酿啤酒主要采用艾尔工艺,上层发酵,可在原料基础上添加苹果等多种材料,口味多样化,在新鲜度和口味上更胜一筹,成为高端啤酒市场的代表产品。

美国的绝大多数啤酒厂为精酿啤酒厂。根据美国酿酒协会(Brewersassociation)数据,截至2018年底,美国共有7450家啤酒厂,其中精酿酒厂数量为7346家,占比为98.6%。2018年美国精酿啤酒销量同比增长4%,占啤酒销量的13.2%。

中国精酿啤酒起步较晚,但发展潜力大。近年来各大厂家纷纷布局精酿啤酒市场,包括拳击猫、珠江啤酒、青岛啤酒等企业。

相对对比普通啤酒,精酿啤酒的价格明显较高,国产精酿啤酒定位普遍在7元/瓶以上,产品定位为中高端。

国内啤酒消费结构分化,为精酿啤酒市场提供支撑

近年来中国啤酒产量持续下滑,而中高端啤酒消费则持续增长。随着国内居民收入增长及消费观念转变,产品消费差异化程度拉大。

根据欧睿分类,将标准瓶(500毫升)价格7元以下、7元~14元、14元以上分别定义为低端、中高端、高端啤酒。

根据欧睿数据,中国中高端啤酒消费占比持续提升。2012年中国中高端啤酒销售占比啤酒比例为为38%,到2018年,该比例上升至54%,年复合增长率为6.03%。

通过京东和天猫在售精酿啤酒占啤酒的比例粗略测算,2019年,中国精酿啤酒的消费量占比啤酒的比例约为2.4%。

2019年1-11月,中国啤酒产量为3524.7万千升,同比下降3.5%。2019年全年啤酒产量预测为3679万千升左右。

根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2-2018年,中国啤酒进口量整体呈增长趋势,2019年有所下滑。出口量则整体保持增长趋势。

通过计算,2018年中国啤酒表观消费量为(产量+进口-出口)3855.78万千升,2019年预测为3684.91万千升左右。

通过中国啤酒消费量、中高端啤酒消费增速及精酿啤酒消费量占啤酒消费量比例测算,2018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在82.9万千升左右,精酿啤酒消费占啤酒消费量的比例为2.1%,2019年中国精酿啤酒消费量为87.3万千升,约占啤酒消费量的2.4%。

以上数据来源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啤酒行业品牌竞争与消费需求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啤酒的历史

中国啤酒工业的调整1900-1949年

1949年以前﹐是啤酒行业的萌芽阶段,这一阶段中国的啤酒业发展缓慢﹐分布不广﹐产量较低,且绝大多数啤酒厂在外国资本和民族资本、民国政府之间交替经营,经营极其不稳定,此外,酒花、麦芽发酵等原料主要依靠进口,酿造机械完全靠进口,生产酿造技术完全掌握在外国专家手中,啤酒生产与消费的区域性和市场认可度不高,造成了啤酒行业规模比较小,发展缓慢。同时,由于这个阶段外国侵略、战争、革命的因素造成国内经济比较困难,居民消费能力不高,饮用者主要集中在在华外国人、外国军队、上层华人,消费范围并不广泛。

到1949年,我国只有七八家啤酒厂,啤酒年产量只有7000千升。 虽然当时国内啤酒工业的软件和硬件设施都还不完善,生产技术也参差不齐,但已有极少数企业初露锋芒,如青岛啤酒,在1906年荣获德国慕尼黑国际博览会金牌奖,成为中国首家获国际金奖的企业。

1978年底,中国啤酒行业年产量已经达到了40万千升,是建国初期的50多倍。 在这个发展阶段,国内啤酒企业已不再局限于国内市场的需求供应,开始探索性的走向国际市场。

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啤酒行业同其他行业一样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借助国家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很多省市自治区从国外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建立了啤酒厂,包括一些偏远的或不发达的省市自治区都积极投入建设啤酒厂。一些重大的国有企业和部门也建立了自己的轻工业产业,啤酒也在投资行业之中,在这一阶段,我国的啤酒工业高速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扩建和新建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啤酒生产规模也逐步扩大,在有的省份, 几乎每个县市都有啤酒厂。伴随国外啤酒消费文化传入中国,人们消费能力的提升,对啤酒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强,形成了供销两旺的情况,啤酒行业快速发展,生产规模也逐步扩大,年增长率达30%以上。

1970年--1978年期间,小城市建立一批2000-5000吨/年小型啤酒厂约100家饮用啤酒城市中开始普遍,啤酒专用装备开始定点生产。

1982年,全国啤酒产量为117万千升。

1985年,啤酒产量就实现了翻番,总产量达到310.4万千升。

1988年年底,全国啤酒厂家达到813个,总产量达662.77万千升,仅次于美国、德国,是世界第三大产国。当时中国的城市数不足700个,意味着八十年代至少每个城市都有一家啤酒厂。

1989年--1992年相对稳定,623到1000万吨。 那是开始停止新建啤酒厂;啤酒市场出现竞争,小型啤酒厂面临倒闭,开始联合发展;专业装备生产得到改造,用新装备改造中型啤酒厂;产品多样化;主要采取挖潜改造,提高产品产量,质量。

中国啤酒业成熟期1989年 -- 今天

1994年雪花啤酒诞生,中国啤酒的总体量不超过1800万吨,规模开始出现个位数的增长。

2002年,中国啤酒开始成为全世界的第一大啤酒市场;2013年中国啤酒的规模达到历史最高点,超过五千万吨。

2008年,我国啤酒出口量和出口额创新高,出口啤酒24.16万千升,进口啤酒2.81万千升,出口量是进口量的8.6倍。中国拥有啤酒企业几百家,连续亲爱呢蝉联世界第一啤酒大国的称号。已经形成了以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珠江啤酒、百威啤酒、雪花啤酒、重庆啤酒等著名的的大型啤酒集团为先导,区域性品牌遍地开花的新局面。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精酿啤酒在中国的发展,好像又回归到七八十年代为了让更多的人喝上本土化的好精酿啤酒。

急求~~~! 求两份市场营销策划报告

实验论文:

青岛啤酒的国际市场营销策划成功之路

摘要: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不仅给我们整个社会的经济、生活带来巨大变化,而且使国际贸易发生了巨大变革,使在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国际市场营销活动面临着新的选择和挑战。营销的各个方面,无论是市场调研、市场开拓、营销队伍和营销组合都显现出新经济的作用。一方面,国际市场营销的空间领域扩大了,营销的技术更先进了;而另一方面,营销的复杂性上升了,营销的难度也加大了。中国加入WTO之后,带来的是新的市场游戏规则,新的理念、知识、技术、资金、人才和全球的庞大市场。由于加入WTO后国际市场壁垒的减少,中国企业将有更多的机会在全球发达的消费市场中展示实力和发展自己的事业,实现跨国经营。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使企业的经营者必须出奇制胜,进行特别的策划。一个精彩的市场营销策划,可使一个企业由寻常变为非凡,由弱小变为强大,国际市场的竞争也已由强力抗争进入了策划制胜的时代。下面就以我国啤酒行业中的佼佼者“青岛啤酒”走向全球化经营的成功之路为例,系统阐述企业在从事国际市场营销活动中,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正确的营销策略。

关键词:国际市场营销环境 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国际目标市场选择 青岛啤酒

我国一些企业进入国际市场也开始实行跨文化营销战略。美国是一饮料大国,外国饮料想挤进美国市场是不容易的。我国青岛啤酒不但打进了美国市场,而且销量逐年上升,10年间出口量增加了50倍。目前,在上万种各国啤酒中,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排名第9位,其价格是美国市场上两种最高的啤酒之一。青岛啤酒能打入美国市场,其原因正是在于青岛啤酒的风味和品质迎合了美国众多消费者的口味和爱好,重视文化沟通,市场切入准确,促销手段得当。在促销广告形象宣传上,代表中国餐饮具的筷子与青岛啤酒合二为一,象征着中国的餐饮。在美国引起轰动。本来对中国人使用筷子的技巧、习惯怀有浓厚兴趣的美国人,当然同时也爱上了青岛啤酒。正是洋为中用、中为洋用的跨文化战略使青岛啤酒大获全胜。

国际化仅仅是把产品卖到海外市场,还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进入国际市场是要夺取市场份额,还是要制造利润?在进入国际市场的具体策略上,选择区域的时候应做何考虑?走在国内啤酒行业国际化前列的青岛啤酒,在得失之间走出了自己的路子。

2006年11月1日,位于青岛港的1号码头锣鼓喧天,青岛啤酒集团在这里举行庆祝青岛啤酒出口海外市场的第1亿瓶啤酒装船仪式。截止到2006年9月底,青岛啤酒的出口额比去年同期增长12%。走在国内啤酒行业国际化前列的青岛啤酒,近几年来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得失之间走出了自己的路子。青岛啤酒至今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大致形成了东南亚、欧洲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

青岛啤酒的管理层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首先思考并解决了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一、 是否进入国际市场?

从历史上来看,中国企业早期到海外“开疆拓土”主要是为了给国家出口创汇,青岛啤酒早期的道路也是如此。如今,青岛啤酒之所以主动进入国际市场的主因之一是,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啤酒生产国和重要的消费市场,而国内市场的产能过剩、品牌分散、盈利水平低、外资大量介入等因素将迫使国内啤酒产业在未来三年内面临新一轮深度“洗牌”。 随着世界上其他知名啤酒企业跻身于国内市场,中国国内啤酒行业的竞争加剧,生存空间被持续挤压,国内市场趋于饱和。

而在国际市场上,尤其是美欧市场,由于老百姓的购买力强、利润高、竞争环境好而比国内市场更有利可图。青岛啤酒海外事业部总经理汪治国用一个具体的数据告诉我们:“中国国内1吨的啤酒销售收入才几千元人民币,而在海外市场最起码要在1万元人民币以上。啤酒企业在国外的利润空间就大一些,其投入市场的资金就大,就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二、何时进入国际市场?

尽管中国的啤酒消费量从2002年开始已经连续三年跃居世界首位,且每年的消费量都增加10%以上,但大而不强却仍然制约着中国啤酒业的大发展。那么,对于中国的啤酒企业来说,是要在国内市场做强之前就进入国际市场,还是要等到在中国的市场做强、做大之后再进入呢?

汪治国先生的回答是:“同时走。” 国际化并非高不可攀,它只不过是资本寻找商机的一个过程。据统计,到中国开展业务的美国商务协会的新成员有一多半是中小企业的经理。尽管2003年中国啤酒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比前一年有所增长,达到63.6%,可是整体利润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处于低水平状态。例如,中国一桶啤酒经营性利润只有美国的10%,一瓶630mL的啤酒平均销售价格在3元人民币以下,销售量占总销售量的70%以上,在很多地区还有1元人民币出售的啤酒,甚至低于一瓶矿泉水的价格。中国本土啤酒企业处于低价、低端和薄利的阶段。“青岛啤酒往外走,可以不断壮大自己,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问题。”

啤酒行业是中国开放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外啤酒数十个著名品牌涌入中国,几十家5万吨以上的啤酒厂进行了合资,其产量占当时全国产量的31%。近几年来,竞争格局又逐渐演变成青啤、燕京、华润“三强”鼎立的态势。

三、 中国啤酒企业在自身还“大而不强”的情况下,此时“远洋出海”有何好处?

1.扩张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和全球认知度。

譬如,青岛啤酒进入美国市场本身当时就是一件比较轰动的事情,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的销售,其影响力并不在于销售多少啤酒,而在于品牌的影响力,或者是政策面的影响力比较大。美国最早认识中国市场就是从认识青岛啤酒开始的。

2.提高品牌的文化内涵和和忠诚度。

例如在美国市场,家用冰箱及洗衣机市场中,前五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80%。在欧洲,至少有80%的冰箱是卖给以旧换新的顾客,而消费者换机时往往选择原来的品牌。因此,品牌代表产品特性及价值甚至文化内涵,而发达国家市场的大多数消费者宁可选择自己认识的牌子。在啤酒行业尤为如此。据有关数据显示,在美国啤酒市场一个忠诚消费者一生贡献的金额为1.8万美元左右。

3.海外市场高利润的吸引。

例如,对家用电器而言,美国市场的总利润超过20亿美元,是中国市场总利润的9倍,巴西市场的100倍。就消费电子产品而言,美国市场总利润亦高达10亿美元,比中国市场高出10倍,比巴西市场高出20倍。而且,发达国家市场中还存在各式各样、规模可观的不同市场区隔。啤酒行业的情况也是如此,青岛啤酒在海外市场的扩张不仅仅是占领市场份额,更主要的是海外市场的利润远远超出中国国内的利润。

四、最先选择哪个地区市场?

在青岛啤酒看来,对于海外市场的进入,前期或许是一种无意识的进入,先期进入的就是与中国毗邻的东南亚市场。

1. 由于历史和文化渊源,东南亚历来和中国有着密切的联系。

早在1947年,青岛啤酒即开始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被誉为中国的“国货精品”。在东南亚形成了青岛啤酒传统的海外市场,拥有了稳定的消费群。而近年来,青岛啤酒通过中国香港、台湾地区作为进一步开拓东南亚市场的前哨站。通过在中国台湾建立纵深基地,直接出口到东南亚市场的青岛啤酒将在新鲜度上有大幅提升,并且能充分利用台商对东南亚市场的熟悉和网络资源强化对东南亚市场的开拓能力。通过中国台湾地区这个跳板,青岛啤酒可以辐射东南亚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2. 青岛啤酒源自于德国人之手,因此与欧洲有着不解之缘。

在拥有相当悠久的啤酒文化和酿造历史的德国,啤酒酿造工艺和啤酒质量都是相当高的。在这样的市场上,青岛啤酒受到消费者的喜爱,他们愿意高出其他世界品牌啤酒两倍的价钱购买青岛啤酒。青岛啤酒备受欧洲消费者的青睐,并且多次获奖。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口欧洲后,欧洲成为青岛啤酒出口的传统市场。尤其是1985年以来,青岛啤酒在欧洲市场的出口量逐渐增加。1992年到2001年间,销量增长幅度高达481%。

3. 美国是世界上啤酒生产和消费最多的国家,例如在1987年,美国的啤酒产量就达2293万升,比居于世界产量第二至第四位的西德、英国和日本的啤酒产量之和还要多。早在1978年,随着中美关系建交,青岛啤酒首次进入美国市场。青岛啤酒在1981年举办的“华盛顿国际啤酒会”和1985年华盛顿“亚洲国家啤酒评比会”上两度夺冠。1987年,在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市举行的国际啤酒评比中,青岛啤酒第三次在美国名列榜首。自此,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上有了一定的品牌影响力。就在这个激烈竞争的美国市场,从1978年到1986年8年间,青岛啤酒销量就从2万箱飞涨到100万箱,是其他进口啤酒增长率的6~7倍以上。从1987年~2002年,青岛啤酒在美国市场的中国啤酒品牌中销量占95%以上,在美国市场上的销量占亚洲12个出口国家出口量的25%,成为亚洲在美国最畅销的啤酒和美国售价最高的啤酒之一。

4.南非的啤酒市场是一个高度垄断的市场,本国啤酒的市场占有率在几年前高达98%,这几年虽然受到其他品牌的冲击,仍然占据90%以上;南非的市场容量非常大,不仅本国啤酒年销量300万吨,而且还能向南部非洲乃至整个非洲大陆辐射,发展前景广阔。青岛啤酒的口感与南非人喜爱的外国品牌荷兰的喜力口味接近。因此,青岛啤酒进入南非市场具有一定的自身优势。

青岛啤酒在海外市场的全球布局是:“先市场、后建厂”,先集中力量,加大传统的美洲、欧洲、东南亚三大市场的营销力度;首先在中国台湾地区建厂,以台湾地区为重点基地深度开发东南亚市场,最后将辐射南非市场,逐步在美洲和欧洲设厂。最终搭建美洲、欧洲、东南亚“金三角”的国际市场框架,完成青岛啤酒国际化世界版图的雏形。

从上面的叙述来看,从东南亚、欧洲到美国,直至南非市场,青岛啤酒继2002年出口增加10%(在美国和欧洲均实现10%的增幅)之后,2004年拓展海外市场的力度进一步加强,2004年1~12月,青岛啤酒出口较前一年同期增长113%,每月出口量都在8000吨以上。由此可见,市场培育对于一个“出海”企业成长的重要性。

青岛啤酒国际化的思路:已经百年的青岛啤酒是中国的老牌企业,是一个骨子里浸透着浓厚本土文化的传统企业,而正是这样一个企业,同样面临着不走真正的国际化道路,就不能完成做强、做大的战略性课题。这种战略性的危机感,催生了青岛啤酒的国际化战略:走真正的国际化之路,市场要国际化、企业的内涵也要国际化。

五、青岛啤酒带给我们营销启示:

青岛啤酒国际化具有一定的个性化特征,既是自身国际化历史的自然延伸,也是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环境下的必然选择。国际市场高额的利润空间使青啤在进入国际市场后,有了更大的操作空间。令人意外的是拥有几十年国际化经验、在国外有很高品牌知名度的青啤在国际化时竟然“资源被人锁定、渠道被人管控,海外扩张的成本极大,国内的利润不足以支撑青岛啤酒走出去”,这说明我国大企业国际化市场拓展能力仍是发展的瓶颈。

众所周知,啤酒行业在国内市场有很强的区域性,是因为啤酒行业的利润太薄,市场半径增大所引发的运输费用会吞掉其微薄的利润,因此工厂所覆盖的市场半径有一定的范围。但这一规则在进入国际市场时已不再适用,因为国际市场上的啤酒价格高出国内市场近乎一倍以上,这为青啤国际化提供了动力。

青啤的国际化历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还停留在最初级的出口阶段,主要通过代理商销售。这种国际化方式风险小,有助于青啤在代价很小条件下,逐步熟悉了解国际市场,尤其是消费者。但青啤的出口不可能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衡量这一阶段的成败主要是看通过代理商的销售在多大程度上帮助青啤熟悉国际市场,为进一步的国际营销奠定基础,而不在于利润的多少。

国际化的下一阶段是进入局部国际市场,试图独立营销,细分市场,影响消费者,使品牌生根,形成稳定的市场。在这一阶段衡量成败的关键也不是看利润的多少,而是看对市场是否进行深入了解,营销定位是否成功,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这一步当然与区域市场的选择有关。

不同国家消费者的特性及该国的市场生态环境差异较大。有先易后难,积累资源与经验、逐步拓展模式的;也有先难后易,先占高端市场、顺势而下的。选择何种模式,优先进入何种市场取决于企业现有的资源与能力,特别是对国际市场的调研和判断。两种模式本身无所谓优劣之分,关键是与企业自身资源能力的匹配和市场机会的把握。由于啤酒行业利润微薄,不足以支撑青啤在国际市场上多头并进,尤其是国际市场已进入饱和状态下,需要进行大量的调研,并充分借助当地合作伙伴,初期可以从边缘市场进入,或差异化进入,避开在位竞争者的激烈反应。

结论:

二十一世纪更加充满机遇和挑战,我国需要培养一批有经济实力的国际企业,我认为有赖于目前在国内已取得较强竞争力的、有名牌威望的企业。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外贸经营领域的放宽,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意识增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机会的增大,中国更为需要国际市场营销理论来指导企业国际化的实践,而且这种愿望和要求将更为强烈。因此,国际市场营销理论在中国企业中将有着广泛的运用前景。

综上所述,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将涤荡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国际市场营销的纽带已经将整个地球经济联成了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中国企业的市场营销只有融为时代潮流中的一朵浪花,才能领略澎湃巨浪的雄伟神奇;只有成为整个航空母舰的一个零件,才能追随和影响整个航空母舰,在浩瀚无涯的海洋中畅行无阻,直至达到理想的彼岸。

参考文献

[1]田茂永.新东成西就〔J〕.IT经理世界,2002,(3).[2]王明星.入世后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与道路选择〔J〕.经济师,2001,(11).[3]薛云建.价值链与国际市场营销策略〔J〕.中国经济流通,2001,(1). [4]马洪主编:《国外企业管理的比较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第1版[5]纪宝成主编:《市场营销学教程》,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第2版。

美国有哪些饮料

美国政府于去年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人口普查,无论填写人口调查表的人填得多还是填得少,他们都没有被问及任何关于饮料选择的事。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疏忽。

那么整个美国到底喝些什么呢?看来是能喝的都喝,但喝的种类不同,在种类上又有多有少,与以前的饮料消费相比也有一定的变化。

软饮料

让我们从美国最多的饮料---软饮料开始说起,饮料营销的主席麦克.贝拉丝(MICHAEL BELLAS)说:“又是一个发展缓慢的年头。”实际上,去年美国软饮料工业的产量上升了0.5%,与1999年0.6%%的增长率相比,略小。人均消费量继去年开始,再一次出现了下降,从5.9加仑下降到55.7加仑。百事可乐公司和可口可乐公司去年的产量上升了0.1%,但股份却下降了0.1个百分点。碳酸饮料虽然发展平平,但仍是饮料工业发展中的一个巨大组成部分。

贝拉丝列举了一下几个事实来证明这一点:

近两年价格的增长使碳酸饮料失去了部分消费者;人口的老化使得含糖软饮料的竞争力减小。

瓶装水

消费者对瓶装水饮料的热衷不改,且大有上升之势,成为2000年饮料销售的受益行业。所有的这些都开始于以PET瓶装的水饮料。去年,PET瓶装水饮料增长了28%,从而大大促进了美国瓶装水饮料的发展,去年,美国瓶装水饮料的总产量为50亿加仑,上升了8.3%,是1992年生产总量的两倍,而瓶装水的销售量也跟着增涨了9.3%。

贝拉丝说:“PET瓶装水的发展是让人史料未及的,这个行业在迅速地增长尽管到一定时期,它的增长速度将缓慢下来,但该行业的基础仍是强大的。”贝拉丝预言说,瓶装水将最终在人均消费量上击败其他饮料,但他说,这只是个迟早的问题。“咖啡、牛奶和啤酒的人均消费量都在22加仑到23加仑左右,。瓶装水到2004年将超过它们,成为美国仅次于软饮料的第二大饮料业。问题在于,瓶装水到底会涨到什么样子?

啤酒

啤酒业的合并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闻了,只是在于你如何去看待它。三家大的啤酒企业BREWERS-ANHEUSER-BUSCH, MILLER 和COORS-CONTROL几乎占了美国80%的市场。啤酒的桶装量上升了0.8%。1982年以来,美国出现的新型啤酒品种达到了4万种之多,最为成功的品牌是BUD LIGHT。”贝拉丝说。

进口啤酒在美国市场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加。由CORONA和HEINEKEN领头,美国2000年啤酒的进口数量增加了12.3%。

其他饮料

除了软饮料,瓶装水饮料和啤酒以外,果味饮料上升了1.4%,果味饮料已经略微超过了果汁饮料的增长。白酒和葡萄酒的增长在2%到3%之间。运动饮料的生产量增加了6.4%,而速溶茶饮料则增长了4.5%。

zubr1768的绿牛啤酒

SABMiller正在打造一个多样化的经营组合

:与澳大利亚的可口可乐Amatil公司合资成立了太平洋饮品公司,对集团的3个国际高档啤酒品牌进行进口、市场运作和分销业务。

在越南,集团与Vinamilk创建的合资公司已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位于胡志明市的啤酒厂已经投入生产,从而在这一快速增长的市场构建了一个平台。

在印度,集团收购了富仕达品牌及其啤酒厂,现在已与SABMiller的印度业务成功合并,整体年销量预计增长36%%。

在中国,其合资公司华润雪花啤酒有限公司通过进一步的收购和投资新建啤酒厂,继续巩固作为中国最大啤酒商的地位。年度内已收购了5家啤酒厂,并且收购了蓝剑集团另外的38%%股份,巩固了在中国西南部市场的经营利益。

在南美,集团出售了哥伦比亚非主营的果汁业务,以及哥斯达黎加的百事可乐罐装和旅馆业,同时收购了哥伦比亚、秘鲁和厄瓜多尔的少数股东股份。

SABMiller致力于建造地方品牌组合,以适应广泛客户群的需要,通过最佳的规模和利润率的结合来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本财年,集团在哥伦比亚成功开展了品牌定位和包装革新,进而广泛推广Aguila、Pilsen和Poker品牌,确保其独一无二的消费者定位。

在欧洲,波兰的一流啤酒品牌Tyskie和Zubr,销量呈两位数的增长。Tyskie在经历了几年利润下滑之后,又成功地回到了增长的轨道上。

在罗马尼亚,TimisoreanaLux品牌经过重新定位,通过投放新的2升PET包装,从一个地区品牌成长为国内增长最强的品牌。在北美,Miller啤酒公司继续发展其更具价值细分的品牌组合。上半年,Miller宣布收购Sparks品牌。在PeroniNastroAzzurro品牌呈现很好的销售势头的同时,Miller将进口集团南美公司的一些品牌,以充分利用美国国内市场进口啤酒品牌高速发展的特点。另外在美国全国正在着手推出定位于更具价值细分的淡啤酒——MillerChill。在南非,集团加大了对市场营销和包装革新的投资力度,CastleLite和Redds的包装得到了加强,加之两个新品的上市,均推进了高档品牌的强劲增长。

SABMiller遍布全球的啤酒业务,在生产能力、生产效率和适应性方面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例如Miller啤酒公司,通过提升酿造效率以及成本节约,部分弥补了原材料成本飞涨所造成的影响。在从酒厂到消费者的整个价值链中的各个环节,绩效管理的加强带动了集团销量的大幅攀升。

在拉丁美洲,尽管秘鲁、厄瓜多尔、巴拿马和萨尔瓦多的市场竞争加剧,集团在建造品牌资产和提高服务水平上加大投入,从而提升了市场份额。啤酒业的竞争日益加剧,SABMiller的全球发展战略已成为其竞争优势。南美洲业务的成功整合和优良业绩正是受益于集团的全球性资源、技艺和专业才能。期内,集团的国际高档品牌继续取得很好的发展,PeroniNastroAzzurro、Miller纯生和PilsnerUrquell的销量分别增长了47%%、13%%和8%%.同时,集团还投入力量发展一些区域品牌,如捷克的Kozel品牌和拉美的Barena品牌。2002年在俄罗斯推出了Kozel啤酒,经过后来的一系列区域扩张,在过去5年里,在捷克乃至整个东欧地区,综合年销量增长率超过27%%,已成为该公司在欧洲的第四大品牌。(

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喝进口啤酒,和国产啤酒有什么区别

进口啤酒现在在国内的增长率是非常快的,进口啤酒相对来说口感更好些,口味多元化,德国黑啤是世界有名的,作为年轻人对这块的市场需求也是比较高的

关于《啤酒的产量》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