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卢云堡啤酒有假的吗知乎》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一览:
- 1、说服力不够,群体来凑。
- 2、西方酒的种类?
- 3、那些年我入过的坑:我喝过的百余款啤酒简评
- 4、德国的教士,卢云堡,骑士,柏龙和阿科博伯爵啤酒各有什么口感?哪个好?
- 5、卢云堡啤酒罐底下数字代表什么
- 6、卢云堡啤酒的保质期是多少?
说服力不够,群体来凑。
【Re-think】群体力量•黔真好
建议阅读时间10分钟
这篇文章,带你重新思考,营销中很多人忘记使用的一种力量——群体。
“内容部分来自公司内训资料及唯品会(特卖网站)培训的演讲”,现在分享给各位。
我看过很多这种文案:
“我的产品,开机快如闪电!”
“探索人类黑科技。”
“一分价钱一分货(服务)”
“一线品牌,cctv上榜品牌”等等
这些本质上都是在夸奖自己的产品(服务)好,都是在“直接说服”,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路径。
那么,除了夸我的产品(服务)好,我们还能说什么?
实际上,很多人经常忽视了,除了“直接说服”,还有可以借助一种重要的力量——群体力量。
当你想要改变一个人的时候,除了把精力放到他本身之外,还应该把精力放在影响他决策的群体上。
就像有时候追一个女生,搞定闺蜜(群体力量)比直接搞定她本人还要容易。
过去,我们只想通过自己的力量去改变消费者,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路径。
去年我曾在一个TED视频上看过这样一个案例(这个案例发生在现代营销诞生前):
很久之前的德国地区,随着人口密度的增加,灾荒越来越多,于是国王想要推行一项新政策:鼓励更多农民种植马铃薯。(也就是土豆,亩产更高,能够养活更多人。)
但是最初在局部地区推广却非常困难,因为很多初次接受马铃薯的人,觉得它是一种很low的作物,甚至怀疑到底能不能吃。
而且更为让人恼火的是,这帮农民无论怎么说服都不管用——“马铃薯亩产高”、“马铃薯有营养”、“马铃薯吃惯了就好吃了”等等。(类似于你会遇到很多很难说服的消费者。)
后来国王就换了一种方式——颁布法律规定,国家引进了一种农作物,只有贵族才能享受。然后安排一些贵族在私家庄园里种植,并且派士兵把守马铃薯的种植园。
很多农民非常诧异究竟是什么农作物这么奇特,纷纷想要打听,于是国王就让士兵故意放出一些口让部分农民偷偷进去一探究竟,结果让马铃薯在全国都传开了——原来是这么高贵的作物。
接着,国王再取消了“贵族才能种植马铃薯”的法律,结果本来难以推广的马铃薯瞬间被大量农民抢着种植。(看完这个故事,我深深感叹——国内推广“转基因食品”失利,既起错了名字,也使用了错误的策略,让民众对这种技术进步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印象。)
总之,说服力不够,群体来凑:当你发现直接通过所谓的利益卖点很难说服消费者时,一定别忘了还有一项你尚未使用的力量——群体力量。
大部分时候,我们眼中的消费者以及要采取的说服思路是这样的:
你认为你的目标消费者正在看向你,然后想要说一些话直接去影响他们。
但实际上,你面临的消费者是这样的——他们不光看向你,更是受到其他人的影响:
而大部分人经常用前一种狭隘的视角去看待消费者和你能够采取的营销、广告手段,忘记了后面这种视角——需要想办法利用群体的力量。
那么,到底如何利用群体的力量,去影响用户的选择、刺激用户的情绪?
本篇就带你一起深度解析“参考群体”——如何利用4种参考群体的力量,去影响你的消费者。
参考群体就是指——能够影响某个人决策、判断和感受的群体。(比如在上面的“德国推广马铃薯”案例中,贵族就是当时农民的一种重要参考群体。)
实际上,不论是利用文案,做活动,请代言人还是任何一种利用参考群体的方式,本质上都在利用以下4种参考群体:
1.渴望群体:消费者不属于但渴望加入的群体(比如农民眼中的贵族)
2.回避群体:消费者不属于同时也想保持距离的群体(比如常人眼中的小偷)
3.喜爱群体:消费者属于同时也为之自豪的群体(比如皇马球迷眼中的皇马球星)
4.拒绝群体:消费者属于但却内心排斥的群体(比如部分没钱的人眼中的没钱群体)
说起来好像很复杂,但我用一张图就可以概括:
1.渴望群体:消费者不属于但渴望加入的群体
前面的德国推广种植马铃薯,就是对渴望群体的典型应用。对农民来说,贵族属于渴望群体——他们并不属于该群体,但却非常渴望该群体,所以会参考贵族的行为。
之所以有这样的作用,是因为渴望群体除了让消费者建立信任(贵族的就是好的)之外,还给消费者塑造了一种“通过模仿渴望群体的行为,短暂让自己变得更像这个群体”的感觉。
有个重要的心理学实验——亚裔学生饮食偏好实验,曾经证明了这个现象。
实验者召集了一些在美国的亚裔大学生,然后问他们一些提示亚裔身份的问题,比如“你英语到底怎么样”,然后让他们在一堆食物列表中写下自己最爱吃的事物。
结果发现,比起没有被问问题的亚裔学生,这些亚裔学生写下美式食物(比如汉堡、披萨)而不是亚洲食物(比如包子、寿司)的比率多了三倍。
这是因为问他们“你英语到底怎么样”,激活了他们的刻板印象(StereotypeThreat),让他们意识到自己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美国人,从而让“美国人”这个渴望群体更加鲜明,也就更加倾向于在潜意识模仿美国人的习惯(比如吃汉堡)。
甚至,在另一个实验中,被问了这类问题的亚裔学生,随后在餐厅中都更多地点烤起司、三明治这种美式食品了。
也就是说:渴望群体能够非常有效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很多人会模仿渴望群体的行为,来让自己变得更像渴望群体。
比如对中产阶级来说,富豪阶层是渴望群体,既然无法模仿他们的跑车、豪宅(都太贵),单纯模仿一下他们的包包,也是不错的。
那么,渴望群体如何应用呢?
其实非常简单,你只需要问自己这两个问题就行:
我的消费者渴望什么群体?
如何让他们感觉到,我想让他们做的事情,是这个群体的特有行为?
比如对出去旅行的消费者来说,渴望什么群体?
他们可能有拍出游客照、只吃游客餐的经历,所以可能渴望体验当地人的生活。
他们可能有被忽悠、行程规划不合理的经历,所以可能渴望目的地的本地人。
然后,如何让他们感觉到我想让他们做的事情(比如使用我们的产品),是渴望群体的特有行为?
比如民房住宿平台Airbnb说的就是:像当地人一样去生活。(对部分旅行者来说,当地人是一种渴望群体)
再比如当年在美国市场的啤酒大战中,卢云堡曾经在进口啤酒中销量领先,而这时德国的本国销量好的贝克啤酒要进入美国市场,于是也借用了渴望群体:
“现在你已经喝过美国最流行的德国啤酒,现在来喝德国最流行的德国啤酒吧!”
(对当时的美国人来说,在啤酒的品味方面,德国人是一种渴望群体,他们很容易参考德国人的做法以做出行动)
所以,你一定有想让消费者做的一件事(不论是种植马铃薯、转发微信还是购买产品),除了直接说服,你还可以借助渴望群体的力量,问自己这些问题:
(1)我的消费者渴望什么群体?
(2)如何让他们感觉到,我想让他们做的事情,是这个群体的特有行为?
2.回避群体:消费者不属于但渴望加入的群体
除了渴望群体,消费者还经常面对一些自己不属于并想要保持距离的群体——回避群体。(比如常人眼中的小偷)
如果你的产品、文案等能够帮助消费者跟回避群体保持距离,他们就更有可能去做你想让他们做的事。
所以每次面临一群消费者,还需要问自己:消费者是否在回避什么群体?
为什么呢?
如果抛开产品本身,看群体的力量,你就明白了:专业从业者,在回避什么群体?
(这也是为什么理发店用的洗发水,一定要用非知名品牌的,为了跟普通消费者群体起到回避作用,提高自己的服务感知价值。)
总之,消费者总会面临一些自己不属于也想保持距离的群体,如果你的产品能帮助消费者保持这种距离,回避这个群体,就更有可能受到青睐。
那么“回避群体”这种方法如何应用呢?
很简单,也是问自己两个问题:
(1)我的消费者在回避什么群体?
(2)如何让我不想让消费者做的事(比如不买我的商品),成为这个回避群体的特点?
比如专门定位与高端商务人士的《经济学人》杂志,就利用过回避群体的力量。
(1)《经济学人》的主要读者存在什么想要回避的群体?
我想至少可能有——在职场混迹了很多年但却了无成就的人。
(2)那如何让“不读《经济学人》”的行为,成为这个回避群体的特点?
有张海报是这样写的:
“我从来不读《经济学人》——42岁的管理培训生”
再比如我之前在设计“·14天改变计划”(一个营销训练营)文案的时候,也想过这个问题:对于那些想要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人来说,有什么他们想要回避的群体?
我想到之前有很多热文讽刺了那些没有知识、不想学习,但想通过单纯的环球旅行来改变自己的人。
于是就有了这个文案:
(对这些想要通过知识改变自己的人来说,那些被别人讽刺只想通过旅行改变自己的人,大概是一种回避群体)。
还有,我之前还看过一个大连房地产(优势是在海边)广告,也激活了大家对回避群体的厌恶心理,说的是“这是大连,不是内陆”,就利用了沿海城市人对内陆城市的回避心理——为了进一步回避这种群体,那自然就是要买大连沿海的楼了。
总之,你一定有不想让消费者做的事情(比如不读经济学人、不参加训练营),除了直接说服,你还可以借助回避群体的力量,问自己这些问题:
(1)我的消费者在回避什么群体?
(2)如何让我不想让消费者做的事(比如不买我的商品),成为这个回避群体的特点?
3.喜爱群体:消费者属于同时也为之自豪的群体
前面两种渴望群体、回避群体,都是消费者本身不属于的群体,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消费者本身属于并为之自豪的群体,那就是“喜爱群体”。
比如你是中国人,也为中国人自豪,对你来说,“中国人”这个群体就是你的喜爱群体之一。
再比如一到了XX名校校庆时,朋友圈就多了很多和校庆相关的文章——大部分文章写得很烂,但却让转发者的朋友们知道了转发者是来自这个名校的人。
也就是说,自己母校的毕业生,也是这些人的“喜爱群体”。
对他们来说,“母校校庆”相关的文章,就成为了他们的“排外标志”,是一种只有自己群体有别人群体没有的标识,可以让他们完成对喜爱群体的自豪感获取。
那么“喜爱群体”如何使用呢?
按照陈老师的习惯,当然也是两步走,问自己两个问题:
(1)你的用户为所在的什么群体自豪?
(2)如何让你的产品,成为该群体的“排外标志”?
比如上海地区有个地方广播台,在文案中也利用过喜爱群体的力量。
那么,上海一个广播台的主要听众,为所在的什么群体而感到自豪呢?
自然是为作为中国经济金融中心上海的本地人而自豪。
那么,如何让你的产品,成为该群体的“排外标志”?
它在文案里,是这么写的:
“阿拉上海人,两只话筒嘎三胡”
其实,这两句文案是用上海方言写的,只有在生长在当地的人才具有看得懂、念得出该文案表达的能力,这也就成为了他们的排外标志。
再比如之前提到的《经济学人》杂志,同样利用过“喜爱群体”的力量——他目标读者是高端高知识的商务人士,也为自己是高端商务人士而自豪。
那么经济学人的什么特点,能够成为他们的“排外标志”呢?
它过去的一个文案是这么写的:一张海报的长度不应该超过八个单词,这是普通水平的读者一眼看去时,能接受的最大信息量。但这张海报不同,它是写给《经济学人》的读者看的。
也就是说——阅读能力,变成了排外标志。
总之,当你面对一群消费者的时候,一定记得,要发现他们为之自豪的喜爱群体。
再比如我之前见过一个白T恤的文案“一般人穿不好白T恤”(只有本身颜值高的帅哥才能驾驭),这就把白T恤变成了“帅哥”的排外标志。
那么,这种“喜爱群体”的威力,什么时候最大呢?有研究发现:当一个用户处于他所在的群体底层的时候,更加容易受到喜爱群体的影响,也变得更加排外。
一项关于游戏的心理学实验,证明了这一点:
研究者召集一些男性玩射击游戏“光环”,玩到一半也拉进了很多女性玩家加入,结果发现有些男性玩家表现了对男性的自大和对女性的歧视:
“唉,这么有技术含量的游戏,女人肯定玩不了”
“我就说吧,女人拖后腿!”
那你猜这些抱怨都是什么人提出来的?
游戏结束后的数据统计发现,在游戏有表现越差的男性,越辱骂并歧视女性,并且为自己的性别自豪。也就是说——一个群体中的低位者,反而更加容易产生“喜爱群体”的心理。
比如,有些公司中存在一些名校毕业的人鄙视那些本科学校一般,但表现却很好的人,不断为名校身份自豪。如果看绩效,一般这些人也是名校中表现相对差的一些人。
为某个城市自豪并歧视外地人的人,也更容易是该城市的底层人士。
所以,当面对一些消费者的时候,你还可以问自己:这些消费者到底为什么自豪?如何让我的产品成为排外标志?
4.拒绝群体:消费者属于但却内心排斥的群体
还有最后一种很让人矛盾的群体:消费者本身属于,但内心却排斥的群体。
比如看到了国内的一些不好现象然后吐槽中国,称中国为“你国”的人心中,中国人就变成了“拒绝群体”。
应用方法也很简单:我的消费者想摆脱什么群体?如何让我想让他们做的事(比如用我产品),帮他们证明,自己跟群体内其他人不一样?
“拒绝群体”在装修建材行业的运用
比如在之前的一个《设计师如何刺激客户付费》的案例中,就说了一种刺激用户付费的方式——把中国人普遍不愿意为“设计方案“”付费的现象说出来,利用拒绝群体的力量。
“美国人都有知识(设计方案)付费习惯,而大部分中国人虽然更有钱,却缺乏这种基本意识。”(ps.这个也结合了渴望群体)
这时候就会有一部分人,为了证明自己跟其他缺乏这种习惯的中国人不一样(拒绝群体),从而增加付费。
再比如李靖(李叫兽)在“14天改变计划”的海报中,还写了一个“人人都爱碎片化知识,但那浪费了不少时间”,从而让人产生“我要跟那些依赖碎片化知识的人不一样”的心理。
总之,面对消费者的时候,你需要问自己:我的用户想摆脱什么群体?如何让我的产品,帮他们证明自己跟该群体内其他人不一样?
除了上面的用法,还有一个典型的营销问题可以被解决:当你的消费者在使用你产品的时候,内心有负面形象(相当于拒绝群体),就可以把该群体转化成喜爱群体来解决。
比如肯德基推出了高性价比的咖啡(相对于星巴克),但消费这种咖啡的人却容易陷入一个“图便宜”的人这种拒绝群体:他们明明属于这个群体,但却不想在这个群体。
一种营销手段就是把这种拒绝群体变成“喜爱群体”,想办法讲这个群体的好处,反而让人自豪。
肯德基说的就是:咖啡为了觉醒,不为凹造型。
暗示星巴克咖啡的购买者是追求面子、摆造型的肤浅的人,而肯德基咖啡的使用者却是“聪明的消费者”,不追求虚无的面子。
所以,你有时候还需要问自己:我的消费者,是否在消费我产品时自动进入了某个拒绝群体,从而减少了购买?如何把这个拒绝群体变成喜爱群体?
再比如我之前遇到一个专门给胖女孩提供衣服的服装APP“大码美衣”,就有类似问题——很多胖女孩认为“肥胖者”是一个拒绝群体,虽然自己属于,但非常排斥。这就阻碍了大码美衣。
而大码美衣的策略就是——在各种文案中不断塑造胖女孩的积极形象。比如发文章说《有一个胖女孩做女朋友是一番怎么样的体验》、《那些超模界的胖女孩》等等,让胖女孩增加对自己群体的喜爱程度。
结 语
人往往很难依靠自己力量成功,要善于借助外力,就连古人都说了: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
同样,营销也要借助外力,而群体就是一种重要的外力。当你面对一群消费者的时候,除了之前讲过很多次的各种产品优点文案,一定不要忘了还有“参考群体的力量”。
毕竟,说服力不够,群体来凑 。
重新思考每一个营销问题,深滤的才更有价值。
李靖 版权①黔真好咨询策划 已登记 抄袭必究
西方酒的种类?
西方酒的种类:有法国白兰地、英国威士忌、苏联的伏特加酒、法国的香槟酒、荷兰的杜松子酒、意大利的苦艾酒 、牙买加的劳姆酒、日本清酒。
法国白兰地,酒度一般40度左右,色泽金黄,具有香甜醇和风味。
英国威士忌,酒度一般为40度左右,呈琥珀色,符合大众口味。
苏联的伏特加酒,酒度一般30度-40度左右,无色、无味,是配制鸡尾酒的最好酒种之一。
法国的香槟酒,香槟原是法国一个古老的地名,该地所产的葡萄酒因起泡泡而闻名,故叫它“香槟酒”。
中西酒文化源于各自的传统思想,其相关语词在汉语英语中的表达形态有同有异。从中可以理解中国酒文化传统思想与西方酒文化传统思想特质的异同性。
扩展资料:
与中国的一些商务宴请不同,西方商务人士并不把饮酒的多少与生意成交的可能性大小联系起来,干杯只是用来表达敬意,并不要求把酒喝光。敬意和欣赏是通过细酌慢饮来表达的,饮酒是方式、是礼仪,沟通才是目的。正因为饮酒是一种礼仪,所以,西方人在酒的功能和种类上极其讲究。
酒文化是西方商务礼仪和社交实践的重要一环,而饮酒礼仪乃西餐礼仪的重中之重。按照一个完整的西餐流程,用于佐餐的葡萄酒可以分为以下类别:开胃酒、主菜佐酒、甜点酒和餐后酒。用于商务社交场合的葡萄酒无外乎上述四类。尽管中西文化有着本质的差异,但在筵宴场合,为表达对客人的敬意而举杯相祝是一种普遍的做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方八大名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西方酒文化
那些年我入过的坑:我喝过的百余款啤酒简评
从国产水啤到德啤再到精酿也算是喝过不少啤酒。如果说想看对某种啤酒比较专业的评价那么某花app当然可以满足。不过对于一般的酒友来说,喝酒的时候大部分不会专门去看看泡沫是否细腻,然后再把酒含在嘴里晃动舌头感受下酒体,用味蕾充分感知啤酒的味道。更多的时候,我们都是和朋友干杯一饮而尽,喝精酿的时候除非是太贵了,否则也就是口小点,多尝一下,至于喝到位以后,管你什么精酿不精酿,一律往胃里灌。
下面针对我喝过的啤酒,说说我对各款酒的简单感受。
我按照拼音或者英文首字母来排列,方便大家交流和查看。
部分酒的详细评测可以看下我之前发过的一篇众测。
艾斯宝IPA
见过IPA里加酒花浸膏的嘛?它就这么干的,口味上嘛,基本只有苦味,香味几乎感受不到,考虑到价格便宜,5块多的酒倒是算很不错的了,前提你爱喝苦一点的酒。
艾斯宝西柚小麦
西柚味太浓了,以至于味道太像果汁兑了啤酒而不是有果香的啤酒。
爱士堡小麦白啤
这是瓦伦丁啤酒的正主,在德啤中虽然算不上多么优秀,但是绝对中等水准以上了。
爱士堡修士黑啤
比起小麦白更好喝,口感厚重、浓郁,不过并没有明显的巧克力味,口感更偏重小麦。
艾斯宝小麦
比名字类似的爱士堡小麦差了那么一点点。
奥丁格小麦啤酒
在德国貌似销量很好,没什么特别之处,普通德式小麦啤酒,清爽易饮,不过价格始终都不太值。
ABK啤酒
中粮上卖得比较多,麦芽味比较充分的德式小麦,也归功于玻璃瓶装。
艾丁格啤酒
也许是期望太高,也许是只喝了一瓶没喝出精髓,也就那样吧,不错的德式小麦,但是也远远没有初喝柏龙时的那种味蕾冲击。
艾堡淡色小麦啤酒
没加酒花浸膏,中等水准以上的德式小麦。
B
布鲁克林
开瓶香气浓郁,喝的时候就很一般了,好在价格便宜,口粮精酿好选择。
布雷帝国IPA
作为IPA,果香一般,这家全系比较苦,苦得比较纯粹,嗯,就是单纯只是苦。
贝尔黑文 弯曲蓟花双倍
在家里放了很久才想起来喝,花香不浓,酒味也不算苦,这算什么双倍?
白熊
普普通通的精酿小麦,宣称的柠檬香气真的是要很仔细才能品出来,比较易饮,好在价格便宜,10元一瓶的话我一定不买。
柏龙小麦
德国小麦最好的几款之一,有独特的麦芽香甜的味道,泡沫丰富,口感厚重浓郁,这个不用我多说。
勃朗啤酒
唯一的缺点是没有购入渠道,买过2箱临期了,后来即使过期之后喝依然果香浓郁,简直就是加强版的福佳白,现在我无比怀念,因为确实买不到。
宝乐氏小麦黑啤
给了我小惊喜的啤酒,醇厚,麦香也有,也比较有劲,喝起来很爽啊。
宝乐氏黑啤
和小麦黑形成鲜明对比,太!难!喝!了,一款5.0的黑啤能喝出酒精味,缺少黑啤应有的咖啡口味,口感很单薄,不说了,痛苦。
百威红瓶
貌似有哈尔滨产和武汉产之分,我还喝过英国产的,英国产的当然最好喝,国产的麦香上差点,而且加了大米,不过加了大米会甜一点,不完全是坏事。作为水啤,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布鲁捷克
除了苦,并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多余的印象。
百帝王啤酒
没喝过黑啤,普通小麦白挺不错的,好喝,经常120-130的价格,和我的心头好力兹堡都很不错。
C
常陆野猫头鹰 咖啡世涛
一般般的咖啡世涛,咖啡味很浓郁,大概就是这样了,做活动的时候性价比很高。
常陆野猫头鹰淡色艾尔
非临期的时候买过橘子味的香气比较明显,但是那次买的临期的很一般,香气寡淡,口感也一般。这种酒临期的确实要斟酌再买。
橙色炸弹16度
单纯为了追求度数做出的烈性啤酒,猎奇尝尝味道还凑合,喝一次就行了。
D
督威黄金啤酒
每个人有自己的偏好,有些高分酒并不适合所有人,有些分数中等的酒反而没准是心头最爱。始终没喝过高分的督威三花,但是督威黄金真的是心头最爱。恰到好处的果香、苦度,酒劲,厚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款酒也是挑不出什么大毛病的,尤其适合我们这些无法接受重口味精酿的人。
达霖布鲁
南非的精酿,味道没什么特别的,喝完不会回购除非特别便宜。
德拉克黑啤、小麦
之所以一起说,只因为它俩一起被我拉进了黑名单,小麦略号,黑啤堪比宝乐氏黑啤,当然,貌似也有觉得德拉克小麦还可以的,不过我在论坛上也遇到过好几个和我一样对德拉克全系嗤之以鼻的。
丹麦皇家棕啤
这个啤酒告诉我们,德国以外的非精酿啤酒能不买就别买了。它也许不会特别难喝,但是平庸已经是它能够达到的上限。
德博小麦
不知道是里面哪一种风味,让我觉得喝起来很费劲,属于便宜我也一定不会回购的,不过它比德拉克什么强一些。
E
鹅岛312
国产化的鹅岛,就算是普通的小麦吧,当精酿喝你会失望,当水啤喝会觉得还不错。
F
福佳白
现在的福佳白买来给女士喝喝就好,以前浓郁的柠檬味已经完全被香菜味盖住了,口感也水了,初次喝的惊艳只能再另一款酒那里体验了。当然,福佳白要看产地的,不同产地差别很大。
费尔德堡
打开很多人德啤大门的就是他,好处就是便宜好买,坏处?这个价位这个酒有什么坏处?好喝易饮,后来喝了那么多德啤,比它难喝的多了去了,平平淡淡才是真,毕竟纯正德啤,入门不代表口味不行。
费尔德堡黑啤
同样是价格便宜本身比较易饮的一款啤酒,和凯尔特人黑啤谁便宜买谁。
G
歌德小麦白啤
歌德统一说一下吧,其实还好,主要是经常价格很给力,在别的酒没有特别好价而又急需的时候可以买一些。无功无过吧。
高大师婴儿肥茉莉花茶拉格
一般般,茉莉花味需要细品,不过算是有自己 的特点吧,毕竟便宜还容易买到,可以尝尝。
高大师婴儿肥IPA
即使它很便宜,不过香气也实在很一般。
H
哈啤清爽
传说中的哈啤大绿棒子,我爷爷,姑父,爸爸他们每天聚会必喝啤酒,现在的大绿棒子感觉和以前比柔和多了。杂醇应该也少了,酒劲似乎也差了,除了便宜,真心没什么优点。
哈啤1900
评价很高的一款啤酒,我个人不是很感冒,我也体会不不到所谓的麦香,只觉得有点酸。从口味的复杂性,口感的厚重程度等看,1900确实是国产水啤里的佼佼者,只是不适合我。
哈啤小麦王
在没接触德啤之前,小麦王就是我的心头好,因为不喜欢酸味,没有明显杂醇味道,比起冰纯之流明显酒味酒劲都更胜一筹的小麦王确实是比较有性价比的水啤。
哈啤冰纯白啤
画虎不成反类犬,国内学福佳白的太多了,冰纯白啤这种显然是模仿失败的典型代表。
哈啤冰纯
这也能叫酒?
豪恩特城堡
不太出名,不过也是一款非常不错的德式小麦啤酒。也得益于我喝的是玻璃瓶装的。
皇冠拉格啤酒
比较清爽的拉格啤酒,相对于拉格,4.9的酒精度不低了,纯大麦麦芽和啤酒花酿制,口味很纯正。
虎牌
清爽易饮,没什么好说的,买贵了不值得。
J
京A 阿白
小麦精酿不像IPA那么讨好,因为一不注意就分不清它和普通小麦德啤。其实口味口感细腻很多,但是价格不友好,和白熊像,比白熊好,没白熊名气大,over
精酿狗朋克
酿酒狗京东翻译成精酿狗,那就算J字头吧。打开我精酿新世界的一款酒,浓郁的果香味,合适的苦度,关键还有平民的价格,近乎完美。
精酿狗小马鬼俱乐部
比朋克更甜,多了一点荔枝香,度数有点低,酒体也薄了一点点。
精酿狗发条橘子
浓浓的橘子味,直冲味蕾,比朋克来的更加直接和利落,用橘子味把你淹没。挺好喝。
教士
大家都熟悉了,虽然水平下降不少,不过不失为好酒,只是促使我买入的心理价位降低了。其实教师的口味衰退远不如福佳白的堕落那么严重。
金城堡黑啤
有时候价格真的很便宜,我对它的定位大概是中等偏下一点点吧。
嘉士伯
嘉士伯其实价格挺便宜,
K
科罗娜
上大学的时候觉得很有B格,买过一些,其实作为水啤喝起来清爽,挺不错,尤其是和柠檬配对的之后,只是就算好价也要6块,实在是不值,同样属于不想喝酒的时候应付一下用酒。
卡美里特
酸,而且作为不喜酸啤酒的我来说卡美里特依然好喝,口感丰富,麦香果香混在一起,嗯嗯,这才叫麦香啊。
卡力特黑啤
传说中黑啤最值得购买的品牌,有比较浓郁的咖啡味,确实比较好喝,最近不怎么好黑啤这一口了,不过卡力特还是挺好喝的。
凯尔特人红啤
一度我的多次回购,带一点口味,但是酒味比较纯粹也比较好咽,当然如果你不喜欢苦味肯定也不会喜欢它的。
凯文特人小麦啤酒
蓝色凯尔特人,我喝过最酸最酸的德啤,为何如此之酸。
凯尔特人黑啤
还好,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和费尔德堡黑啤差不多。
凯撒西蒙小麦黑啤
很早以前喝过的一款黑啤酒,算是比较不错的小麦黑了,如果说遇到有好价,可以考虑入手。
凯撒小麦白啤
凯撒也算是国人最早接触的德啤了,不过在诸多品种里,也就是小麦白啤好一些,其他几种都没什么特点。即使在各路德啤里,凯撒的小麦也是口味很有特点的,唯一的缺点是一直都比较贵。
L
蓝带将军
曾经带来美好记忆的蓝带将军二战纪念版,作为水啤,偏红的酒体,明显的果香让人流连,前两天亲戚搬来一箱易拉罐的……这是什么鬼,果香全无,普通水啤,稍微有点度数,大概就这样了。所以,瓶装和易拉罐装也许真的就不是同一款酒。
罗斯福6号
偶尔细品会有臭味,6号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很一般的,很多时候是借了老大哥的光。
罗斯福8号
8号是3款里我最喜欢的也是最容易被大部分人接受的啤酒,酒精适中,杀口感很好,口感也够丰富,除了真正的老酒鬼,不必去喝罗10了。
罗斯福10号
比利时修道院啤酒的杰出代表爱喝的人喜欢的不得了,不爱喝的喝了一口想倒掉,道行不够深厚的话还真hold不住。
两只小鸟
京东正经事进了好大一批,清完了貌似就不再进了。普通的黄金艾尔,最大的问题是度数过低,所以喝起来有点水。拉格度数低是清爽,艾尔度数低算什么?
力兹堡小麦
又是一款心头好,京东有货的时候只要有特价无限回购,口味非常纯正的小麦啤酒。强烈推荐,只是现在京东不卖了。
卢云堡小麦啤酒
貌似评价还不错,不过我喝起来倒没觉得有什么特别的,就是很一般的德式小麦,没什么突出之处,相比之下个人更喜欢爱士堡。
林德曼的各种果味啤酒
普遍是果味盖住啤酒味,不如果汁好喝是肯定得了,具体哪个口味好喝就见仁见智了。
M
迷失海岸快艇/亡魂
我有点分不清这俩,都买过,都喝过不少瓶,然而没有同时买过对比。果香,口感都相当在线。果然还是美式IPA更合大部分人口味。
迷失海岸象神
以橘子和橘皮的香气为主,说起来这种口味还挺讨喜的,有点苦,不过我挺喜欢。
迷失海岸机械鲨鱼
入门IPA,主要是橘子和橘皮香气,比象神淡一点。
猛士黑啤酒
胜在价格便宜的黑啤,不好喝也不难喝,普通德式黑啤,香味一般。
猛士窖藏啤酒
记得非常的苦,酒体算不上很厚重,没有更多印象了。
梅纳森小麦
比较一般的小麦啤酒,口味平淡。
米勒
常常被称为老米勒,一款俄罗斯啤酒,其实俄罗斯啤酒普遍度数并不高,毕竟人家是要拿啤酒当水喝的。这款酒并不是那么易饮,酒味比较明显。
Q
拳击猫右勾拳
拳击猫我喝过好多款,记住的不多,这款是前两个月的好价买的,比起之前玻璃瓶装的,易拉罐的香气差了好多,其实玻璃瓶的右勾拳淡色拉格真的是清爽又芬芳,易拉罐的只剩清爽了。好价可买,贵了不值。
麒麟一番榨
有一点苦,口感厚重浓郁醇厚,和朝日一样是日本啤酒的杰出代表,同时比较有后劲。不过确实很少有特别给力的价格。
麒麟纯真味
珠海出的吧,一般般的水啤,口味非常的清淡,但是说实话,比哈啤冰纯和雪花勇闯天涯好太多。
麒麟精制
无论资深老酒鬼们如何不待见麒麟珠海酒厂,珠海厂出品的算这个在内我喝过4款,都是国内水啤的佼佼者,喝起来感觉工艺很不错,没有杂味,口感清爽,没有杂味也意味着即使麦芽味很淡也能被显现出来。
拳击猫大力橙
不知道是谁脑洞大开弄了这么一款啤酒,然后卖不出去只能搭着当赠品卖,买家也只能忍着当赠品喝。
拳击猫蜜糖老爹波特
真的是没少加焦糖,再加上40的苦度,还有10度的酒精度,这仨把别的什么味都盖住了,也许里面压根就没有什么别的味。
青岛奥古特
确实比国内大部分水啤都要好,有点苦,但是价格长期居高不下,120多买24罐330mL的我为什么要买它?
青岛小棕金
最近貌似挺流行的,瓶子可爱,喝起来也不错,清爽而且该有的杀口感,微微的麦芽香都有了。
青岛纯生
青岛的经典啤酒,甩雪花纯生不知道几条街,虽然酒精度确实有点低,所以喝起来可能不太过瘾,不过新鲜的口感还是很赞的。但是就这个价格,只适合在饭店的时候喝。在家有太多更好的选择。
青岛啤酒1903
要是依据哈啤1900的品质来评价青岛1903,这酒不及格。又贵又不好喝,7,8块的酒喝出大绿棒子的味你能忍?
青岛全麦白啤
喝起来和普通的小麦德啤无异,那么拿到德啤里去比算是中等的水平吧,按照这个标准似乎有点贵了。
S
施瓦本小麦白啤酒
我冲着斯图加特买的,喝起来还凑合吧,普普通通的一款德啤,稍微淡了点,比较易饮。
狩猎神啤酒
一开始喝觉得还不错,中等以上的小麦啤酒,后来越喝越不喜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有点酸。
T
坦克伯爵
口味淡,略苦,酒体太淡薄,很一般。
天鹅城堡
德博旗下的吧,除了水一点其实还好,比较好下咽,没啥特点,能喝,不难喝。
泰山原浆7天
酒精度有点低,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做出来的酒已经相当不错了,说起来和歌德小麦的口味有点像。作为开启国内啤酒品质升级的一家企业,本身的产品也是过硬的。比起一铺开就变水的雪熊好多了。
台湾啤酒金牌
这款啤酒充分体现了大米在啤酒中并不只是为了降低成本而存在,这款酒清爽而带有蜜香味,净饮佐餐两相宜,曾经买了好几箱一块多一瓶的临期台湾金牌,喝了个痛快。
W
沃夫狼IPA
沃夫狼旗下的啤酒感觉都比较重口味,这款的橘子皮味浓得不要不要的,记住是橘子皮味,不是橘子味。
沃夫狼樱桃
比林德曼的味道差了一点点,不过量大便宜,当果汁喝吧,酒精度4%作为果啤其实不低了。
沃夫狼风味小麦
有点蜂蜜味,喝起来真的是很怪很怪,以至于有点喝不下去。
瓦伦丁拉格
虽然是假洋鬼子,但是开启了不少人德啤的大门,其实从口味上来讲还凑合,至少没有太让人不愉快的味道,比较易饮。特别便宜可以买。
乌苏红
夺命大乌苏成了网红啤酒,然而喝过一次我就再也没有喝第二口的欲望,这就是大绿棒子,爱喝的你们是自虐吗?
X
雪花勇闯天涯
你知道我喝完后要勇闯天涯,所以酒精度就别给我弄太高好了,可是你加这么多利尿剂,让我路上总是要找小树丛真的是让人难为情啊。
雪花醇厚
醇厚我最多只喝过4瓶,是的,因为每次3瓶或者4瓶后的记忆我都没有,断片神酒。口味还真心不错。
雪花全麦
我好怀念刚出来时的全麦,那时候还加的啤酒花,现在改啤酒花制品了,那时候更苦,还有淡淡酒花香,现在只能算是酒店里性价比比较高的啤酒了,毕竟没加大米。
雪花原汁麦
原汁麦真是各地差别很大,哈尔滨的特别好喝,不输很多饭店10块的酒,去齐齐哈尔的时候原汁麦酒精味很浓,而且上头,加了淀粉。
雪花纯生
在饭店如果不特价我会喝,如果特价除非是我今天不怎么想喝酒我才会喝,青岛纯生还有点鲜味的话,雪花纯生就只剩下淡了。
雪花脸谱
有一种独特的蒸煮味,虽然价格很夸张,不过偶尔饭店特价10元我也还是会尝尝,不难喝,而且口味挺独特。
雪花纯9
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啊,我觉得比勇闯天涯好喝点,虽然加了淀粉,但是并不上头,有一点点说不上是麦香还是米香,随便喝喝可以啦。
雪花清爽
就是水啤,没什么好说的,解渴,不难喝。
雪花麦香
说是麦香,其实加了糖浆,于是喝起来最明显的还是甜味,同时有杂醇味。
雪芙豪夫(星琥)
除了略微淡了一点点(酒精5.0的德式小麦往往避免不了这个问题),但是整体口味均衡,比较适合畅饮。
雪熊精酿
其实雪熊现在有好几款啤酒,我不想多说了,这牌子没火之前还是相当有品质了,现在光代工厂就快10家了吧,口感水得一塌糊涂。
喜力
工业化啤酒的翘楚,酒精度达到5度的拉格皮尔森,作为一款水啤卖得还挺贵,我还觉得值,你说怎么回事。
Z
智美
也是经典的修道院啤酒系列,喝过白,红,蓝,时间有点久好多口味上记不太清了,蓝色有点太刺激了,红色好一些。白色居然一点印象都没有了。
朝日纯生
和麒麟一番榨一样是日产代表性啤酒,好喝有劲不上头,据说和一番榨一起喝有奇效。
朝日清爽生
貌似是北京产的,比起朝日纯生差了一些,在水啤里劲算比较大的了。有好价的时候可以买点喝喝。
5.0系列皮尔森
也是奥丁格旗下的,比较淡爽的德式水啤,畅饮好选择,建议冰镇再喝。
各位酒友们,你们还喝过什么啤酒或者有什么想说的欢迎一起分享。没买过的可以参考这篇文章合理避坑,选择更适合自己口味的啤酒。
德国的教士,卢云堡,骑士,柏龙和阿科博伯爵啤酒各有什么口感?哪个好?
这几个牌子 只喝过卢云堡 ,就说下卢云堡吧,
1、味道有别,卢云堡口感醇厚!有麦芽味!和国内的啤酒味道有明显味觉区别。
2,颜色有别,卢云堡色质看起来浓厚,比国内的啤酒还要暗黄!国内的都是清澈,纯黄。
4,度数有别,卢云堡冒的泡很细小!5度左右,
5,价格零售价应该是10元左右,罐装500毫升那种!一打是20罐,约180-200元左右! 另外教士的价格也是10元左右1罐。不过一打的价格比卢云堡低点点!
6,一般的专门卖酒的批发地方有卖,士多店和一般超市没有,在一些餐厅酒吧我也看到有卢云堡。X宝上有卖。
卢云堡啤酒罐底下数字代表什么
卢云堡啤酒罐底下数字代表该灌啤酒的生产厂,生产线号,生产日期。
啤酒底部的数字都是啤酒的身份标志,能看出该灌啤酒的生产厂,生产线号,生产日期。
卢云堡啤酒就是正统的德式小麦风格,而它也是德国南部最大的比较企业之一,全今都是器尼焦晖档P口的上体,而且也很符合国人口感需求。
卢云堡啤酒的保质期是多少?
一般都是3月 要是鲜扎的话那地看什么季节 不过一般过了15天就怎么能喝了
关于《卢云堡啤酒有假的吗知乎》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