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啤酒在酒类市场的占比
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商,共约13.5亿消费者,年产量达465438万千升。中国在啤酒生产领域的领先地位是因为它很早就开始了——早在公元前7000年就在中国生产了。
美国 2013年,美国生产了2243万公斤啤酒,全美3000多家啤酒厂共同承担着生产啤酒的任务,如今,啤酒约占美国酒类消费的85%。
巴西 2013年,美国生产了1346万千升啤酒,巴西最早的啤酒厂出现在19世纪,19世纪80年代,巴西的第一种啤酒波希米亚开始酿造,至今仍是巴西最受欢迎的酒类品牌之一。
德国 目前,德国有1300多家啤酒厂
2. 啤酒在市场的容量和趋势
八瓶。
4L容量等于八瓶酒,每瓶500mL。现在啤酒的标装是500ml一瓶,4L啤酒也就是4000mI等于500mlX8所以能装八瓶啤酒。如果没有特殊说明,4L应该是酒瓶的容积,即4升。4毫升等于4ml,只是单位表示不一样。一个普通暖水瓶基本2000毫升左右,4L相当于2瓶水!这个不能确定。L是液体体积单位,1L即为一升
3. 国内啤酒市场占有率
市场占有率40%。
湖北金龙泉啤酒有限公司是一家啤酒产销量连续8年名列行业十强、位居湖北榜首的大型企业,旗下拥有孝感、当阳、荆州、南漳四家全资子公司,实力非凡。近日不少网友咨询金龙泉啤酒档次,口感,价格的问题,金龙泉啤酒系采用优质麦芽、大米、酒花和清澈甘洌的国家一类水质的漳河水为原料。中端档次
4. 中国啤酒市场占比
啤酒爽口,不容易喝醉,酒精度数低,一杯一杯又一杯的豪饮或者直接对瓶吹,比较能让聚会气氛嗨起来。
今天给大家推荐最佳聚会啤酒排行,希望对大家选购聚会用啤酒有帮助。
第一名 百威|金尊
纯粹麦芽,山毛榉木陈酿工艺,口感清爽。
百威金尊瓶身仿若香槟,很显气派,麦芽香气相对较浓,泡沫丰富,自饮舒适,在派对上饮用也尽显格调。
麦芽香气相对较浓,泡沫丰富,自饮舒适,在派对上饮用也尽显格调。
第二名 青岛啤酒|鸿运当头
节庆必备
青岛是中国啤酒行业的龙头老大,不仅在香港、上海两地同时上市,在国际上也具有相当知名度,出口量占中国啤酒出口总量的50%以上。
这款啤酒专为团圆节庆时刻推出,铝瓶上的图案每年更新,相当应景且更具话题性,适合聚会场合。
第三名 雪花啤酒|脸谱
雪花概念款
雪花是目前全国啤酒市场最大份额的啤酒企业,占有约1/3的市场份额。
这款是雪花于2013年推出的超高端产品,脸谱的麦汁浓度和酒精度都为11.5°P和4.1%Vol,酒体较为醇厚,麦香味明显,加上包装精致,比较受女性消费者的喜爱。
第四名 青岛啤酒|千禧临门
团聚专享
中国啤酒行业龙头老大青岛出品,针对喜庆团聚场景推出,罐体设计喜庆大气。
第五名 凯旋1664|白啤
果香萦绕,入口顺畅
凯旋1664是嘉士伯啤酒集团下属的啤酒品牌,也是全球销量最高的法国啤酒品牌,白啤是品牌最畅销的系列,这款比利时小麦啤酒,采用法国优质小麦酿制,倒酒时有1664标志性的水果芳香,酒体呈淡金黄色,泡沫绵密细腻。
第六名 青岛啤酒|奥古特
高端款青啤
奥古特是青岛啤酒家族中最高端的系列,精选来自加拿大、澳洲的金色二棱大麦和顶级捷克萨兹酒花,原麦汁浓度达12°P,酒精度为4.7%Vol,是青岛啤酒最烈的产品。在实际品尝中,奥古特的的泡沫细腻洁白,香气不明显,苦味却比较突出,杀口感较强。
5. 啤酒在酒类市场的占比分析
1、中国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啤酒生产商,共约13.5亿消费者,年产量达465438万千升。中国在啤酒生产领域的领先地位是因为它很早就开始了——早在公元前7000年就在中国生产了。
2、美国
2013年,美国生产了2243万公斤啤酒,全美3000多家啤酒厂共同承担着生产啤酒的任务,如今,啤酒约占美国酒类消费的85%。
3、巴西
2013年,美国生产了1346万千升啤酒,巴西最早的啤酒厂出现在19世纪,19世纪80年代,巴西的第一种啤酒波希米亚开始酿造,至今仍是巴西最受欢迎的酒类品牌之一。
4、德国
目前,德国有1300多家啤酒厂,他们每年9月在慕尼黑举办啤酒节的同时,还生产了5000多个品牌的啤酒。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他们最大的贡献之一就是把啤酒传播到地球的各个角落。
5、俄罗斯
在2013年,俄罗斯生产了891.2万千升啤酒,就消费量而言,每个俄罗斯人每年消费大约74升。该国有100多家啤酒厂,其中最大的是丹麦公司嘉士伯集团,该公司酿造该国最喜爱的啤酒——波罗的海啤酒。
6、墨西哥
2013年,墨西哥生产了825万千升啤酒,墨西哥出口的啤酒占世界啤酒的16.5%,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
7、日本
2013年生产了55.321万千升啤酒,最早在日本开业的酿酒厂是1869年开业的麒麟啤酒厂,如今日本有四家大型啤酒厂和200多家微型啤酒厂。
8、英国
2013年,英国生产了45.56万千升啤酒,相当于110亿瓶。尽管它以其酒吧文化而闻名,但在啤酒消费方面,它在世界上仅为第23位,这意味着它的许多国产啤酒被运往海外。
9、波兰
波兰的啤酒生产始于中世纪,但就像许多国家一样,直到19世纪,啤酒需求才开始增长,产生了100多家啤酒厂。2013年啤酒产量为395.6万千升,每年人均消费量为98.5升。
10、西班牙
2013年生产了327万千升啤酒,相当于138个奥运规模的游泳池。大约在4400年前,西班牙是欧洲第一个生产啤酒的国家,不过啤酒直到19世纪才在西班牙很受欢迎。
6. 各类啤酒行业市场分析
品牌力是知名度、美誉度和诚信度的有机统一。品牌力强的产品能长期受到消费者的购买和欢迎。华润雪花啤酒连续15年实现国内啤酒销量第一,就是其品牌力持续增长的明证。在“决战高端、质量发展”战略的引领下,华润雪花啤酒在实现利润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品牌美誉度的不断提升。
在近日发布的中国北京–品牌评级权威机构Chnbrand发布2021年(第十一届)中国品牌力指数 (C-BPI)品牌排名和分析报告中,华润雪花啤酒获得“2021C-BPI黄金品牌(Golden Brand)”,同时连续8年蝉联该排名“中国啤酒行业第一名”。
C-BPI中国品牌力指数是由品牌评级与顾问机构Chnbrand推出的品牌价值评价制度,已连续数年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品牌政策专项资金的扶持。华润雪花啤酒连续8年夺魁该榜单,是品牌硬核实力和市场优秀口碑的展现。
7. 啤酒行业的市场结构
乌苏啤酒配料表如下:水,大麦芽,米,啤酒花及制品,原麦汁浓度为11° P,酒精度≥4% vol。
普通啤酒的原料:水,麦芽,米,啤酒花,酒花浸膏,酵母。两者的原麦汁浓度均低于11° P,酒度低于4% vol。另外,原料中的麦芽没有标明是大麦芽,具体是什么,那只有酒厂才知道。所以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8. 啤酒销量占比
中国进口德国啤酒有以下品牌
1、Paulaner Weissbier 柏龙
柏龙属于慕尼黑旗下的啤酒品牌,诞生于1516年,作为纯正的德国啤酒,最值得推荐的是黑小麦啤酒,采用艾尔工艺酿制,酒体略显浑浊,但口感更浓郁、麦香四溢,酒液穿过奶油一般的泡沫层流入嘴中,丰富的味道与口感融合在一起,是非常享受的,而且没什么苦味,很容易让人喜欢上。
2、Bitburger 碧特博格
碧特博格是德国著名酿酒集团,成立于1817年,其最著名的产品是皮尔森啤酒,年销量高达1.2亿升,要知道德国人都尊重传统,所以都比较喜欢本地酿造的啤酒,但碧特博格的皮尔森啤酒却依旧风靡全国,热销全球,可想而知有多么优质,口味很纯正。
3、Weissibier 教士
教士啤酒是德国最具代表性的一个品牌,也叫范佳乐,拥有600多年历史,最早是中世纪传教士开始酿造的,如今已成为教士品牌文化的一个亮点。最推荐的是纯麦黑啤酒,是小麦芽和大麦芽混合加工,喝起来麦香味十足,还混杂这淡雅的果香,要说进口德国啤酒什么牌子的好,教士啤酒是不得不尝的经典。
4、Becks 贝克
贝克是德国最悠久的啤酒品牌之一,如今也是全球最知名的德国品牌之一,每年的出口量非常庞大,大约占德国总出口量的35%以上,大部分销往美国和英国等,在国内虽然投放量不大,但受欢迎度可不低。
5、Original 奥丁格
奥丁格啤酒起源于1731年,是德国食品销售业50强企业,奥丁格的黑啤酒特点就在于“不苦”,特别是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5.0系列,酒精含量就在5.0左右,入口不苦,而且还有点绵甜,喝完之后很舒服,所以深受国内酒友喜爱。
9. 啤酒在酒类市场的占比是多少
根据国家标准,以高粱、玉米等原料,采用固态酿酒法酿造的白酒,才能称为纯粮酒。纯粮酒的价值很明显,品质高(不易上头)、工艺复杂(纯传统酿造工艺)、产量低(俗称五斤粮食一斤酒)。
为了规范白酒市场,国家也制定了相应的区分标准,大致为固液酿酒法、液态酿酒法、固态酿酒法类白酒。除了固态酿酒法之外,其他其实都是掺杂了食用酒精等原料。
很少有企业主动承认他们的酒掺了食用酒精,即使在国家标准里,这项行为是被允许的(标注为固液酿酒法或者液态酿酒法的前提下)。因此很多人被营销喝的是纯粮食酒,却会出现宿醉或者第二天其他身体不适。
既然那么多企业不主动承认他们的酒里掺了食用酒精,我们就联合国家统计局、海关总署等权威机构的数据,以2019年所产的白酒为例,来分析一下,中国一年到底能产多少纯粮食酒。
根据中华网汇总的国家统计局资料:2019年全国白酒产量为785.9万千升。
这里我们做一简要换算:因为纯酒精的密度为0.8g/ml,水的密度为1g/ml,白酒的密度应介于两者之间。为了简化计算,以及为了更大程度上地还原纯粮酒数量,我们假设1升白酒=0.8千克(其实应该在0.8千克到1千克之间)。那么我们就可以大致得到以下换算数据:
785.9万千升≈628.72万吨
(实际上应高于这个数值)
也就是说,2019年,全国白酒产量大致为628.72万吨。
国家统计局没有对白酒类型进行细分,可知,这628.72万吨白酒应该包含纯粮酒、食用酒精白酒、纯粮和食用酒精勾兑白酒三种。
众所周知,除五粮液等少数多粮酒之外,纯粮食酒的核心原材料为高粱。即使是五粮液本身,其高粱的比例也占比36%(根据其官方公布的配方信息)。根据公开资料,2019年,五粮液产酒16万吨。
//
为了简化整个计算流程和试验数据,在这里我们要做一个重要假设:
「假设一」:纯粮酒≈纯高粱酒(实际上纯粮酒产量约大于纯高粱酒)
根据我国高粱种植和消费数据,我们可知,我国每年的高粱基本都处在供不应求阶段,每年酿酒所用高粱都基本是当年的新粮。在白酒企业不公布纯粮酒产量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我国每年的高粱产量和进出口量,就可以大致估算,纯粮食酒的年产量。
在这里我们还要引入两个重要假设:
「假设二」:所有高粱都用来酿酒(在我国实际上应为绝大部分)
「假设三」:2019年纯粮酒产量所用的高粱皆为2019年产高粱(实际大致一样)
根据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我们查询到:2019年,我国高粱产量为:
313.7万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提供的统计资料,我们查询到:2019年,我国高粱进口量为:
83万吨
出口量无单一数据。我们再次引入重要假设:
「假设四」:2019年我国高粱出口量为0
根据假设二、假设三和假设四,结合我国2019年高粱产量和进口量,2019年,我国用来酿酒的高粱实际共有:
313.7+83=396.7万吨
到此,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按照1:1的比例酿酒,我们把2019年所有的高粱都拿来酿酒,也不可能生产出628.72万吨的白酒。
我们再根据行业普遍的说辞,引入一项重大假设:
「假设五」:5斤高粱产=1斤酒
所以,通过简单换算我们就可知,根据2019年我国用来酿酒的高粱实际数量:396.7万吨,可以产纯高粱酒为:
396.7÷5=79.34万吨
根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我国2019年白酒产量为628.72万吨,纯高粱酒的比例约为:
12.6%
根据我们引入的假设二、假设四等重要影响结果的数据可知,2019年,我国纯粮食酒的产量肯定远远小于12.6%这个数值。
2016年,中国酒业协会秘书长宋书玉说:“纯粮食酒约占整个白酒产量的10%以下。”这与我们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
所以,抛开品牌来看,我们能喝到真纯粮酒的概率,在10%以下。
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白酒是耗粮率最高、工艺最复杂、产香最有特色的一类酒精饮料。自古以来,每逢兵荒马乱,华夏大地都会实施一轮轮的禁酒令。在中国,禁酒令的实质,是减少粮食的工业化,特别是白酒的酿造。因此在这个基础上,不少酿酒艺人推陈出新,研制出了多粮的酿酒组合,丰富了我国白酒的品类,也减少了对单一粮食的依赖。
时间走到现代,我们始终处于一个不缺酒,缺好酒的时代,但从我们的统计数据来看,这条路并不好走。
10. 啤酒的市场规模
第一:5大巨头开始提价。提价表现在大家对原有产品整体性的提价,主要发生在2018年的年初这个阶段。
第二:调整产品结构。包括青岛、雪花、百威、燕京,也包括嘉士伯等各个企业都在不断的推出新的高端产品。
百威从全世界拿到中国来了20多个高端品牌。这些高端品牌包括墨西哥的科罗纳、美国的一些经典啤酒品牌鹅岛等,还代理了韩国的兰卖、日本的三宝乐等。
雪花啤酒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新品,包过勇闯天涯的升级版,还有黑石系列、马斯利等一系列高端产品。
同时雪花啤酒利用股份置换方式,把喜力中国的业务拿到了自己的报表之内,形成了雪花啤酒+喜力品牌结构。
青岛啤酒也推出了一系列的高端品牌,包括奥古特、1903、白啤、黑啤等一系列的高端产品。
第三:巨头品牌在国内开始进行产能优化。产能优化的集中表现是关闭一些小乱差的工厂。雪花啤酒关闭了20~30家工厂,青岛啤酒也关闭10家左右,之前包括嘉士伯在整合重啤的过程中,已经关掉了十几家的落后产能。这种关闭对行业来说不是利空,而是一种优化产能的利好。
巨头企业在一边关闭工厂的同时,也在新建一些大型的集中式的工厂。一般关停的工厂都在5万吨之下或者10万吨之下,新建的工厂大概都在百万吨级。这种大规模的现代化工厂,更能够体现成本和效率上的优势。
(三)
啤酒行业还有一个重要板块就是进口啤酒。
进口啤酒从2011年的6.7万吨一路增长到2018年达到了80万吨,用了8年的时间增长了15倍以上。
在2011年到2015年左右的时候,进口啤酒里边的主力军是德国啤酒,大概占据了50%。从2015年开始,进口啤酒发生了格局上的变化,德国啤酒统治地位开始下滑,取而代之的是巨头品牌的进口啤酒,巨头品牌的进口啤酒主要体现在像百威旗下的科罗娜,还有百威旗下的福佳、教士等品牌,还有嘉士伯旗下的1664,喜力旗下的喜力啤酒等。
从2018年到2019年看,进口啤酒开始发生10% 左右的下滑。下滑的两个主要原因是:第一巨头品牌开始尝试国产化,包括百威旗下的一些品牌,像嘉士伯旗下的1664都开始了国产化。第二个因素是进口啤酒不像进口红酒,因为进口啤酒有着天然的短板,啤酒的工艺原料,包括设备,它的通用性比较强,进口红酒它受制于原料和产地的因素,所以是进口红酒在中国可以占到统治地位。但是进口啤酒他的原料、工艺、设备的通用性、替代性很强,所以有着天然的瓶颈和天花板。
目前来看进口啤酒的占据行业大概3%的份额,这一点位已经开始成为天花板。
但是进口啤酒有几个特点:
第一全部是高端产品,因为它受制于运输等成本环节的制约,所以他只能做中高端产品。
第二,它只能做一些特色产品。特色产品就是与国内的主流品牌有差异的产品。
正是这两点帮助进口啤酒打开了中国消费市场,也让消费者接触到了不同类型、不同口味,甚至不同颜色、花色的啤酒。进口啤酒教育了消费者,让消费者不再单一的去消费一个口味的产品。再是让消费者认知到啤酒消费的多元化。这种多元化也就培育了两块市场,第1块就是国内啤酒的跟随,包括青岛、雪花、燕京等国内企业开始在产品研发上去靠近进口啤酒。
举个例子讲,在2014年之前,国内品牌很少去做白啤这个品类,但是到今天我们发现所有的巨头品牌都开始推白啤这个产品。
跟进和模仿,也帮助国内的品牌实现了产品的高端化和多元化,也让消费者去感知到啤酒市场的多元化和个性化。
(四)
与此同时,也推升了精酿啤酒这个模块。目前来看,精酿啤酒的总规模并不大,总产量的占比大概不超过1%。
但是品牌众多,在精酿啤酒领域里边玩家非常多。国内统计看,目前大概有3000家左右的精酿啤酒企业。
目前,精酿啤酒领域非常活跃。自2010年左右,一帮受国外留学经历,在美国生活过一段时间的人群回到国内,从“因为喜欢所以热爱”的角度开始,从发烧友的身份开始探索精酿啤酒,到2019年,国内的5大巨头也全部进入了精酿这个行业领域。
精啤在产品研发上推出的IPA,包括皮尔森、果啤、白啤等一系列产品。在精酿品类里边,包括燕京啤酒也已经在广西和福建建立了专门的精酿啤酒生产线,百威啤酒在武汉专门建设了一条国内比较先进的精酿啤酒车间。
关于精酿啤酒定义和标准这两年一直有着争议,现在来看主流的声音还是按照美国BA的标准去定义的,也就是包括从规模、原料,甚至主流啤酒的控股比例等角度做了严格的定义。美国精酿它强调的是独立自主,同时他也强调了小而美的角度。认证机构就是美国的精酿协会--BA。只有加入了这个机构或者是受到机构认证的企业生产的啤酒在美国才叫精酿啤酒。但是在中国还没有这么一个权威机构,或者是由这么大的一个团体去认证,或者去鉴定哪个品牌是精酿啤酒。出现了国内无论大小啤酒企业都在做精酿,也没有人说哪一个产品是精酿哪一个产品不是精酿。
如果区别一下中国和美国的精酿市场的话,美国是协会的认证制,中国现在和未来的几年,在没有大的力量介入或者大的团体或者协会介入的背景之下,美国是认证制,中国是认可制。
当然,在这种中国式的认可制背景之下,也会有一些鱼龙混杂。就是说所有的企业,所有的品牌都能够用精酿啤酒通用品牌,因为没有人来说不可以用,这会产生意外的影响。会出现各个企业都在努力去做产品的研发,从消费者的需求角度去应对市场的多元化。
(五)
从现在的信息和数据来看,我感觉未来一两年之内的中国啤酒行业会发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第一从价格战向价值战去转移:过去中国啤酒市场的争夺充满着资本的味道。也就说大家为了争夺份额,一方面进行快速收购,同时也进行着激烈的价格战。行业内,甚至民间也经常说,啤酒贱如水,我觉得这句话是对应过去特定时期的标签,但是未来会发生变化。
目前资本收购的窗口期已经关闭了,没有可以收购的标的了,五大巨头已经占据了83%的份额。大鱼吃小鱼时代已经过去了,既然份额的稳定性已经到了,大家再血琳琳抢份额的可能性已经很小了,不约而同的开始调整产品结构,优化产能,提高盈利能力。
第二中国啤酒短期之内行业格局的变化不会太大:因为5大巨头里边雪花、青啤和燕京是国资,百威和嘉士伯是外资。目前为止这两支队伍之间的格局变化都不会太大,行业格局趋于稳定。
第三未来在向中高端转移的同时,市场一定是高度的碎片化:头部市场的高度碎片化表现在用单一品牌或者单一的品种、品类去统治高端或超高端的时候,已经不太可能了,因为头部市场需求的多元化和多变化已经开始,企业很难用一个单一品牌或单一品类去应付。
第四强者更强,尾部更大:所谓的强者更强,巨头品牌的体量、巨头品牌的行业集中度会越来越大,但是会很温和的前进。也会形成大量的小众品牌群,包括像精酿啤酒或者是以进口啤酒形成的大量高端小众品牌群。未来不排除中国市场会有上万家小而美的酒吧似的精酿啤酒企业。
从国家政策的层面,啤酒行业已经解除了行业限制,也已经把行业准入的门槛拉低了。未来不排除从尾部角度诞生更多的小众品牌,这些小众品牌会依托某一个城市甚至某一个或几个社区。
11. 啤酒市场的占有率
国内所谓三巨头是指
华润雪花/青岛/燕京
但是格局由于去年英博收购百威而变化了,哈啤先被百威收购,然后百威被英博收购后成为世界第一啤酒集团,在中国的份额也大幅度增加.
炎炎夏日,冰镇的啤酒是人们餐桌上常见的饮品。时至今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消费量占到全球的四分之一。巨大的体量也带给我们一些思考:国内的啤酒市场容量有多大?
有行业报告指出,国内前五大酿酒商分别为华润雪花、青岛、百威、燕京及嘉士伯,这几家市场份额总和超过七成以上,整体啤酒行业市场规模在1500亿左右。
今天要介绍的燕京啤酒,有着比较固定的体量的消费者群体。品牌创办于上世纪80年代,啤酒经过多道工序精选优质大麦,采用燕山山脉地下300米深层无污染矿泉水,纯正优质啤酒花,典型高发酵度酵母。
燕京经过四十年的发展,现已成长为国内最大的啤酒企业集团之一。巅峰时品牌在北京市场上占有率高达85%,去年由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上,燕京啤酒品牌价值达到1216.97亿元。
时间回到八十年代,市场正开放,各行各业迎来了黄金发展机遇。在这个背景下,北京郊区的顺义啤酒厂(燕京啤酒前身)正式破土动工。彼时,当地已经有五星啤酒及北京啤酒两大品牌,新生的燕京啤酒想要发展起来并不容易。
为了扭转颓势,燕京啤酒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了部分自主经销权。这就意味着在销售上,公司有了进一步大展拳脚的空间。于是工厂业务员到处开辟个体批发网点,让小商小贩蹬着三轮车走街串巷吆喝着卖,将啤酒送到了胡同里。
当别的啤酒厂家都盯着高档宾馆、饭店时,燕京啤酒颇有远见地服务基层消费者。距离市区太远,厂里还主动送货上门,燕京啤酒靠着“胡同策略”闯出了一条生路。
在这一系列措施下,燕京啤酒成功进入寻常百姓家,在逆境时销量不减反增,并实现了从小型啤酒厂步入中型啤酒厂的跨越式发展。在此后数年间,当地的市场格局,逐步变成燕京啤酒一家独大的局面。
随着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吸引了包括嘉士伯在内的数十个啤酒品牌进入大中华市场。这些品牌凭借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在市场上占据了绝大部分的份额,但有一个地区例外。那就是北京,外国的啤酒在此遭遇挫折,其中原因就是燕京啤酒在该市场有绝对的领先地位。
在北京市场站稳脚跟之后,为了进一步提升产能,燕京啤酒兼并了当时因经营不善的华斯啤酒集团。将业务触角逐步延伸至全国各地,渐渐跻身为国内第三大啤酒品牌。
随着年轻消费者群体的崛起,带来市场消费口味以及消费需求上的不断变化,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通过挖掘品牌传统文化与历史,融入新技术与新潮流。2020年燕京啤酒选择流量小生王一博来代言,让人看到了品牌年轻化及个性化突破上的信心和魄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国内高端啤酒仍被外资品牌牢牢握着,百威、嘉士伯和喜力占着绝大的市场份额。眼看消费升级时代的到来,国内几大啤酒品牌纷纷推出高端产品,也要想要分一杯羹,可以预见高端啤酒是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