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铁锚啤酒是黄啤还是黑啤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2-09-27 19:17   点击:256  编辑:admin 手机版

铁锚啤酒是黄啤还是黑啤

黄啤酒

19世纪初,美国西部的淘金热在吸引了大批量的劳动力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啤酒需求,不过当时美国酒厂制作的都是需要低温发酵的拉格啤酒,制冷设备还没有被发明,其他地区酒厂使用的天然冰块在炎热的西部非常的昂贵。不过酿酒师们马上就想到了利用西部较大的昼夜温差,他们在屋顶上制作了又薄又浅又长的特殊发酵槽,然后选择一个比较凉爽的夜晚或是清晨把煮沸的麦汁倒入发酵槽之中令其快速的冷却,在加入酵母后再转移到木桶中继续发酵。当啤酒成熟时打开木桶这种啤酒会一股气的涌出大量的气泡,有如蒸汽一般,从而得名蒸汽拉格。

这种啤酒虽然使用了拉格酵母但是用于发酵温度几乎和爱尔酵母相同,因此在保留了拉格啤酒的最要特点之外,又带有一些爱尔啤酒的果香,之后也由此衍生出了可以常温发酵的拉格酵母。禁酒令之前这种啤酒在旧金山地区非常的流行,而禁酒令废止之后随着制冷技术的普及这种啤酒也开始渐渐的推出历史的舞台,旧金山的 Anchor 酒厂成为蒸汽啤酒的唯一生产商,1965年 Fritz Maytag 收购酒厂之后,将“Steam”注册为商标,之后这类风格的啤酒都被称为加利福尼亚大众啤酒 California Common ,而这家酒厂在这后开创了美国精酿历史的故事如今大家已经耳熟能详了。

Anchor Steam Beer应该是在目前在国内可以到的唯一一款蒸汽拉格,酒精度为4.9%这款啤酒的泡沫丰富而细腻,琥珀色的酒体纯净通透,开瓶之后麦芽的香味比较明显,之后还有李子的味道,第一口下去沙口适中,喝到嘴里苦味比较明显,而这种苦味是来自于麦芽而不是酒花,在苦味没有完全散去之前,麦香、焦香和水果香一一体现出来,结尾之处两颚是我个人喜欢的干净的感觉,而且口腔中的苦味也会停留一段时间。这是一款非常有特色的美式拉格。麦香浓郁,口感明快,味道丰富。感觉配味道香浓的菜式或者净饮细品都会非常惬意。

美国禁酒令原因

随着1920年1月16日颁布的宪法第18次修正案,美国开始了长达14年之久的禁酒时期(The Prohibition)。禁酒令规定,所有酒精类饮品的生产、运输、进出口和销售都是受限的或非法的。直到1933年12月6日,第21次宪法修正案宣布废止禁酒令,这次徒劳的改革终于宣告结束。这是美国酒业历史上的一个奇葩的时期,它不仅对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更是对美国的葡萄酒业造成了极其深重的影响,时至今日,都遗留着不可忽视的印迹。

禁酒令初期 查封和销毁葡萄酒丨图片来自:enobytes

缘起清教规

如果要全面地解析禁酒令的社会背景,恐怕要花上三天三夜也说不完,因为它关系到美国的宗教、政治、社会文化等等众多因素,甚至与当时的一战背景都密不可分。简单地说,这一是次由宗教背景、进步主义和女权主义运动共同推动下的,为了解决高犯罪率、家庭暴力、移民矛盾等等社会问题所进行的一次文化战争。

清教传统-不可动摇的绝对道德

如此主张民主与自由的一个国家却把禁酒写进了宪法,这从现代人的观点来看简直是天方夜谭,然而当我们反观美国的历史,就变得不那么难以理解。清教是美国文化最主要的源头,在那时,土生土长的美国白人,也就是第一批欧洲移民的后代,无不从小受着清教文化的熏陶,他们恰恰成为了最保守的大多数。在反对奢华纵欲、主张勤俭节忍的清教传统之下,让人们反对饮酒的理由可以有一万个:饮酒伤身、醉酒闹事、酒后危险工作……归根结底,酒是万恶之源。

禁酒令的出现导致美国酒业出现毁灭性打击丨图片来自:newsinteractive

进步主义运动-后工业化的应对

19世纪末的美国,刚刚结束了工业化,社会变迁剧烈,随之产生的,是一系列社会问题: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显著、劳资冲突加剧,移民大量涌入,财富支配权力、贪腐现象滋生,物质主导下的社会传统道德受到挑战……社会秩序在方方面面受到巨大的扰动。面对这样的现实,以中产阶级为主导发起了这场影响深远的进步主义运动。简单地概括进步主义,就是主张加强联邦政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监管,以促进社会的全面改善。在进步主义的推动下,出现了大量道德立法、社会立法和管制立法,禁酒令的颁布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成果。

禁酒令的推行一度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胜利,图为波士顿女性踩碎餐厅用于冷冻啤酒的冰块丨图片来自:new-documentary

女权主义运动-迂回的维权

其实,禁酒令是女权主义运动围魏救赵的结果。在十九世界上半叶,美国通过的第14次宪法修正案,赋与了黑人同白人一样的投票权,这意味着废奴运动的全面胜利,而在这一场声势浩大的改革运动中,女性群体起到了主力作用;同样地,女权主义者也极力地投入到禁酒运动当中,她们强调,酗酒是造成家庭暴力的主要原因,她们主张禁酒改变男性的行为,是为了保护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也是为了使得女性可以在家庭里拥有与丈夫平等的地位。基督教妇女禁酒联合会是当时最大的妇女组织,将禁酒推向高潮。当然,女权主义运动最终的目的是争取女性的政治权力平等,这直到禁酒令之后的第19次宪法修正案(承认妇女投票权)才得以实现。

排外浪潮-挥之不去的民族优越感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19世纪初的美国已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移民的涌入和文化冲击带来的社会矛盾。回到前面提到的清教文化,在这里面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直以来,传统美国白人作为清教徒在道德上有不可取代的优越感,是作为Anglo-Saxon人与生俱来的。前面说到,清教徒是反对酗酒的,那么当时酒精的最大消费者是谁呢?没错,黑人、犹太人,以及包括亚洲人在内的外来移民,在美国街头开起了大小酒馆、娱乐场所,这些人普遍收入甚微、素质低下,白人清教徒感到传统文化受到围攻,认为他们是社会问题的主要来源。对传统美国白人来说,禁酒运动是对外来文化的价值观同化。

禁酒令时期的美国警察部队“搜酒队”丨图片来自:travsd

一战与民族仇恨-再没有比这更好的借口

最终,要全面地推行一项改革,少不了一个完美的理由。1917年,美国对德国宣战,正式加入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为颁布禁酒令提供了绝佳的时机:一方面,酿酒需要粮食(葡萄酒你死得好冤!),那么战争时期,如此珍贵的粮食用来供给军队还不够,怎能拿来满足酗酒者的消遣;另一方面,当时美国主要的酿酒师、酿酒厂都是来自德国的,因此,禁酒也就等同于爱国。

挡不住的欲望

不难想像,人们总是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绕过禁令,实际上,有数据统计,禁酒令时期的酒精消费甚至远远超过了之前,这是十分讽刺的。

禁酒时期那些奇葩的产品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切政令都有漏洞可钻,在禁酒时期也不例外。宪法规定销售酒精类饮品是非法的,却不能禁止销售酿酒的原料。

Near Beer:是一种酒精度刚好在0.5%的啤酒,这是因为当时被禁止的酒精饮料在宪法中定义为酒精度超过0.5%的饮品,所以这一产品并不算违法。它提供细尽的说明书,提醒买者哪些事情不能做 ,否则就可能自己酿出高酒精度的啤酒。

麦芽和啤酒花:顾名思义,啤酒厂不能卖啤酒了,只能转而出售酿酒原料,并声称这是作烹饪或烘焙用途。

Vine Glo:盛行于美国禁酒时期,一种经调配的浓缩葡萄汁,承诺三十天后可自行发酵成葡萄酒。

葡萄砖:像Vine Glo一样,也是一种葡萄酒原料,以葡萄干加酵母的包装形式出售,生产商往往会在包装上附加这样的贴心提示:如果您不小心把这些东西加入到一加仑水中并置于密封罐中,那么要当心,它在二十天后可能会变成葡萄酒!

Vine-Glo 是禁酒令时期公开销售最打擦边球之一的产品丨图片来自:newsoldday

走私和地下交易成为黑帮势力的温床

正规市场被禁止,带来的结果是黑市的兴起。走私、地下交易一时间成了一本万利的买卖,当时许多有组织的犯罪集团都是依靠这些非法生意得来的利润建立起来的。而这些黑帮组织依靠日渐强大的势力,把私酒生意变得越来越庞大。最有名的芝加哥黑帮老大艾尔•卡彭,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崛起的,据说他每日贩酒所得利润就高达5000美元。

那些所谓合法的酒

为了保证宗教活动的用酒,一些小规模的葡萄酒生产依然是合法的,但它们的供应必须由政府集中管理。结果可想而知,少有官员可以抗拒近在眼前的诱惑,因此,政府内部也渐渐出现了私酒交易,官员的贪污腐败问题也日渐突出。

而在医院,威士忌可以被医生作为处方开给病人,虽然处方上有明确标注,所有除医疗之外的用途都是违法的,但实际上并没有专门的部门对此进行监管。很多医生随意发放处方,患者数在这段时间大量增加,医院变成了禁酒时期的买酒好去处。

不得不废止的禁酒令

禁酒令发展到后期,变得越来越荒唐,原本想要通过禁酒提升国民的健康水平,却有越来越多的人因为喝品质低劣的私酿酒进了医院;本意是为了降低犯罪率,却成了有组织犯罪的诱因;想要控制贪腐,却令更多的官员在这段时间主动或是被动地与黑帮勾结……各种各样的现象使得禁酒令的废止变得迫在眉睫。

禁酒令时期的抗议游行队伍丨图片来自:Today

自相矛盾的宪法

禁酒令最大的矛盾在于违背了美国宪法最重要的精神:对公民个人权利和自由的尊重。在禁酒的执法过程中,搜查的尺度越来越难以把握,发展到后期,已有越来越多的人,甚至最初主张禁酒的主力人群,都开始感到人权在这段时期受到了极大的威胁。

失去规范的地下市场隐患不断

禁止了正规的生产,反而使人们不得不选择没有安全保障、质量不过关的私人酿酒和地下酒厂。在这段时期,由于酒精中毒入院的患者数要大大高于以往。不仅如此,盗用工业酒精的现象屡禁不止,因此出现了很多甲醇中毒的患者。而在生产烈酒的作坊里,由于自制的蒸馏设备往往存在很严重的质量问题,常常发生爆炸等严重事故,导致工人受伤。

守法还是违法,这是个问题

一方面,随着黑帮势力的扩张,有组织的犯罪越来越猖獗,但另一方面,真正被关进监狱的犯人往往却都是案底清白的初犯。当时,各州监狱人满为患,这些人大多只是平时有饮酒习惯、但身家清白,没有犯罪前科的人。禁酒实际上打乱了很多美国人的社交习惯和个人生活节奏,迫使人们需要在法律面前作出选择。

国库吃不消

对整个美国酒业下了禁令,就意味着政府失去了一个产业的税收收入,与此从同,却需要在执行禁酒过程中花费大量财政支出,这使得禁酒令变成了一庄不折不扣的赔本买卖。

经济危机,给你一个反悔的理由

终于,美国来到了历史上著名的大萧条时期(1929-1933)。在这段举国悲催的时间里,如何活跃经济、让国民吃得起饭,变成了唯一重要的事情。再也没人有心情去关注喝酒究竟道德不道德,相反地,取消禁酒或许能为活跃经济提供些许助力:酒精的生产可以扩大粮食的消费,拉动内需,这恰恰能为生产过剩的美国农业带来那么一点希望;在工商业,多一种商品的流通就有可能为市场带来更多的流动性,总而言之,各行各业都在盼望酒类的解禁,甚至有人开玩笑地说,哪怕是能给那些破产的商人一点点麻痹和慰籍呢。终于在1933年,罗斯福总统顺应民意,宣布废止禁酒令,于是第18次宪法修正案成了美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被废除的宪法修正案。

图为禁酒令席卷加州丨图片来自:lib.unc

禁酒令与美国葡萄酒产业

毋庸置疑,禁酒令对美国葡萄酒业的打击非常惨重,在禁酒时期,酒庄普遍面临三种命运:关门结业、改种食用葡萄或其他水果、违法生产廉价酒。无论怎样,那些精心种植和酿造精品葡萄酒的酒庄不复存在。在数量上,从1919到1925年的短短的几年内,加州的酒庄数从700骤降到100,全美的葡萄酒产量从5500万加仑减少到3.5万加仑;在质量上,浩浩荡荡的禁酒运动把美国的葡萄酒从一种精工细作的产品变成了只求酒精作用的快速消费品,这对美国葡萄酒业无疑是灭顶之灾。

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可能很难想像在禁酒时期之前,俄亥俄州的葡萄酒产业规模比加州还要大,但受禁酒令影响,很多葡萄园改为种植经济作物,有些甚至已不再用作农业用地,即使想要恢复也是难上加难,从前的规模在今天已不复存在。

而相对于啤酒、烈酒等其他酒精类饮料,葡萄酒的恢复更加困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都知道,要培养出优质的葡萄,需要花时间优化土壤环境,针对风土特点寻找出最适合的品种,甚至需要等待葡萄藤生长到一定的树龄,这个过程至少需要花上三到五年,有时甚至数十年都不为过。

图为禁酒令废止后美国人将在地窖里私藏的葡萄酒和啤酒取出并公开拍卖丨图片来自:donsmarylandhistory

而在酒类解禁的初期,美国还处于大萧条之后的恢复阶段,像葡萄酒这样昂贵精致的产品,往往不如啤酒、粮食酒这些成本相对效低的饮品来得更受欢迎,这也使得葡萄酒产业的恢复相比起其他酒类更滞后一些。

今天,我们反观这几十年美国葡萄酒业的迅速成长,已十分惊叹于它能量之强大,但有时我们还是会忍不住去假设,如果没有禁酒令,美国葡萄酒业的今天又会是怎样?

禁酒令废止的消息迅速占据了当天报纸的头版头条丨图片来自:timesbord

后禁酒时代

虽然禁酒令在美国已成为了历史,但美国却从来没有放松对酒类的管制。在第21次宪法修正案宣布废除禁酒令的同时,也赋予了各州政府独立对酒类流通进行立法的权力。直到今天,美国各都对酒的销售与运输有着十分严格和详尽的规定。酒类的三级分销体系和直邮售卖限制法就是禁酒时期之后的直接产物。除此之外,美国对酒类零售执照的发放管理也十分严格,而消费者在买酒时还需要出示有效的身份证件

1、美国本质上是个清教徒国家,宗教氛围浓厚,《圣经》上说:“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 

 很多具有高尚情操的“左白”式的法学家、社会学家都把酒看成是犯・罪和贫穷的根源。其中以妇女组织最为热衷。后来妇女开始有投票选举权,她们对于男人们酗酒之后乱七八糟的生活状态的不满,于是纷纷把票投给了支持禁酒令的人。

2、1917年,美国对德国宣战,而当时美国主要的酿酒师、酿酒厂都是来自德国的,因此,禁酒也就等同于爱国。活跃在美国南方的一个极   ・端的3K党也支持禁酒

3、有人推测,推动禁酒令的幕后黑手是一些化工工业巨头,因为禁酒令之前,内燃机的燃料有两大类:石油产品和酒精。

4、还有人推测 一些饮料公司也在推波助澜,如可口可乐公司,因为全国禁酒,那么诸如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销量肯定能大增。

1、美国本质上是个清教徒国家,宗教氛围浓厚,《圣经》上说:“不要醉酒,酒能使人放荡,乃要被圣灵充满。” 

很多具有高尚情操的“左白”式的法学家、社会学家都把酒看成是犯・罪和贫穷的根源。其中以妇女组织最为热衷。后来妇女开始有投票选举权,她们对于男人们酗酒之后乱七八糟的生活状态的不满,于是纷纷把票投给了支持禁酒令的人。

2、1917年,美国对德国宣战,而当时美国主要的酿酒师、酿酒厂都是来自德国的,因此,禁酒也就等同于爱国。活跃在美国南方的一个极 ・端的3K党也支持禁酒

3、有人推测,推动禁酒令的幕后黑手是一些化工工业巨头,因为禁酒令之前,内燃机的燃料有两大类:石油产品和酒精。

4、还有人推测 一些饮料公司也在推波助澜,如可口可乐公司,因为全国禁酒,那么诸如可口可乐这样的公司销量肯定能大增。

1920年1月2日,禁止酿造和发售酒类的《沃尔斯特法令》在美国生效。长期以来,舆论界强烈主张禁酒,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美国已有2/3的州是“干”的。 但是,需要有一个全国性的法令来最终完成禁酒的使命。美国20年代国会立法颁布了禁酒令,理由就是酒是犯罪的根源。简单的说是妇女运动造成的。由于酗酒造成了很多家庭暴力问题,为了保护妇女权益就实施了禁酒令。而且酒在宗教上也和罪相联系,也是宗教组织所反对的。但是禁酒令反而造成私酒泛滥,很多人通过贩卖私酒中饱私囊。《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角盖茨比就是靠贩私酒发家的(虽然小说里没有明说,但是所谓药房,就是指私酒坊。因为唯一可以合法贩卖的酒精是医用酒精)。

美国禁止酒精饮料的酿制、转运和销售的宪法修正案。工业资本家认为工人饮酒影响劳动纪律和生产效率,于是在他们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国会于1919年颁布了宪法第十八条修正案:“自本条批准一年以后,凡在合众国及其管辖土地境内,酒类饮料的制造、售卖或转运,均应禁止。其输出或输入于合众国及其管辖的领地,亦应禁止。”这一修正案也得到美国基督教新教徒的支持,因为他们有一种禁欲苦行,节俭自制的思想倾向,禁酒令符合他们的要求。但这修正案的实施,引起了非法酿造、出卖和走私酒类饮料的新的犯罪行为,禁而不止,而联邦及各州政府又需要以酒税补充其财政收入,1933年国会颁布宪法第二十一条修正案废止了禁酒令。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