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中国啤酒的发源地(中国啤酒的起源与发展史)

来源:www.homebrew.com.cn   时间:2022-12-10 05:00   点击:264  编辑:admin 手机版

1. 中国啤酒的起源与发展史

五千年前(公元前3000年),世界上最早发明啤酒的文明古国是在尼罗河畔——古埃及王陵的墓碑壁画,证明了这个事实。人工酿造啤酒,有三个前提:第一是先要进入农耕社会掌握种植麦类(大麦)的技术;第二是要能够焙制面包;第三是要培养出啤酒酵母。

五千年前(公元前3000年),世界上最早发明啤酒的文明古国是在尼罗河畔——古埃及王陵的墓碑壁画,证明了这个事实。

人工酿造啤酒,有三个前提:第一是先要进入农耕社会掌握种植麦类(大麦)的技术;第二是要能够焙制面包;第三是要培养出啤酒酵母。

这些技术,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不久传到两河流域。古埃及史料记载,当时啤酒的制作方法是将发芽的大麦制成面包,将面包磨碎,放在敞口的缸里,让空气中的酵母菌进入缸中发酵,制成原始啤酒。由于谷物的残渣及杂菌污染,酒的味道当然不如现在。

在古埃及第2王朝时期,就出现了“啤酒”和“甜啤酒”,而且啤酒已为广大百姓普遍饮用。

比啤酒更早一些,古埃及人已经制造出了葡萄酒。当时葡萄只在王家贵族的领地上栽培,葡萄酒产量不高,因此通常被用做献祭给神的“神酒”。宴会上葡萄酒也是贵族们的贵重饮料。

啤酒的传播历史

公元6世纪,啤酒的制作方法由埃及经北非、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葡萄牙)、法国传入德国。那时啤酒的制作主要在教堂、修道院中进行。为了保证啤酒质量,防止由乳酸菌引起的酸味,修道院要求酿造啤酒的器具必须保持清洁。

公元11世纪,啤酒花由斯拉夫人用于啤酒。1480年,以德国南部为中心,发展出新的发酵法,啤酒质量有了大幅提高,啤酒制造业空前发展。1516年,由巴伐利亚领邦的威廉四世提出世界著名的“啤酒纯粹法”。

1800年时期,随着蒸汽机的发明,啤酒生产中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生产量得到了提高,质量比较稳定,价格较便宜。

1830年左右,德国的啤酒技术人员分布到了欧洲各地,将啤酒工艺传播到全世界。

2. 中国啤酒的历史与发展

龙啤是本溪龙山泉啤酒有限公司的简称。龙啤始建于1981年,三十年来始终追求着质量为本、信誉为上、积极进取。龙山泉啤酒以品质优级的麦芽、大米及酒花,配上天然泉水为原料精心酿制而成。龙山泉啤酒的特点:口味醇正爽口,泡沫持久细腻,营养丰富。

2009年初,龙山泉公司做出了一个让竞争对手翘起大拇指的决策:集中力量,新建国际化纯生生产线!

当时,啤酒市场的“战火硝烟”,最普通的消费者也会感受到。大节小节密集的促销接踵而至,啤酒合到1元钱一瓶!本溪市场几十种的啤酒品牌厮杀,面对国内外大品牌的压顶覆盖,同等规模企业的拼力争夺,龙山泉啤酒将如何发展?这个问题盘旋在龙山泉决策人思想中已经很久了。就企业目前的市场、设备、品牌等综合实力衡量,十年八年内企业吃喝是不愁的。企业坐等吃喝吗?答案是否定的。

建设世界最好的啤酒生产线,占领竞争制高点!

一个令业内刮目的大胆决策在席卷全球的金融风暴的背景下出台!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龙山泉啤酒

外文名

Yongsan BEER

口味

口感醇厚柔和

基本概述

全新生产线

龙山泉纯生

决策一出,仿若巨石击水,千浪翻起!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无法估计,各行各业收缩战线,此时大投入,风险太大!

企业目前的设备不是最好,但绝不是最差的,省内同等规模企业很多家的设备与我们现在的设备装备水平比还差的远呢!

市场变化莫测,竞争让利润空间越来越薄,投资回报不成比例!

竞争对手的产能过剩,运距就在合理的半径之内,多年来虎视眈眈!

反对的声音是有道理的。

总经理兰宠印说,放眼全球市场,还没有习15个行业是没有竞争的,还没有哪项投资是没有风险的。做就做得最好,站在高点上,至少我们可以在下一轮竞争中从容面对市场,微笑对待客户!

没有争议就不用决策,没有高点就不是决策,没有力排众议就称不上战略决策!于是,2009年5月20日,瞄准国际化标准的龙山泉纯生生产线开工建设。

按照占领制高点的决策思路,新生产线主要设备全部引进国际上最先进的设备。

啤酒灌装机引进德国KHS公司。该灌装机是德国KHS公司09年最新换代产品,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具有三次抽真空、两次蒸汽杀菌等工艺。

糖化、发酵设备采用了德国兹曼公司,工程由该公司全权负责,属于交钥匙工程;

板式换热器、麦汁充氧、酵母添加等设备引进于瑞典阿法拉伐公司;

空瓶检验设备引进德国海富公司,全方位检测空瓶,确保产品质量……

经过一年的努力,龙山泉纯生生产线于2010年5月15日全面建成并投入试生产。

新建的纯生生产线整个生产流程全部实现自动化控制,并具有显著的节能特点,与原生产线相比,可节省蒸汽50%,节电30%,节约酒损15%。整套装备全国一流,全省行业内第一。

据统计,全国近200多家啤酒企业,全国年产量2200万吨,纯生生产线仅有不到20条,基本被一线品牌企业垄断。龙山泉公司的决策和已完成的答卷,打破了一线品牌企业拥有高端设备和资源的格局,跳出了与同等规模企业低端领域中的你杀我夺,另辟蹊径,成功晋级!

2010年起,龙山泉在至高点上从容开始新一轮的竞争!

3. 啤酒的起源来历

啤酒是埃及国家发明的。

啤酒的起源与谷物的起源密切相关,公元前6000年左右,巴比伦人用黏土板雕刻的献祭用啤酒制作法。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公元前4000年已有用大麦、小麦、蜂蜜制作的16种啤酒。应该说世界上最早的啤酒是埃及生产的啤酒。

4. 中国啤酒历史起源

准确的说国外啤酒进入中国市场是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开始的。据记载中国古代就开始酿制"啤酒"了。

"传入"中国的用词并不恰当。

1、在中国建立最早的啤酒厂是俄国人在哈尔滨八王子建立的乌卢布列夫斯基啤酒厂,此后五年时间里,俄国、德国、捷克分别在哈尔滨建立另外三家啤酒厂。

1903年英国和德国商人在青岛开办英德酿酒有限公司,生产能力为2000吨,这就是现在青岛啤酒厂的前身。1904年在哈尔滨出现了中国人自己开办的啤酒厂东北三省啤酒厂;1914年哈尔滨又建起了五洲啤酒汽水厂;同年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1935年广州出现了五羊啤酒厂(广州啤酒厂的前身)。1958年我国在天津、杭州、武汉、重庆、西安、兰州、昆明等大城市投资新建了一批规模在2000吨左右的啤酒厂,成为我国啤酒业发展的一批骨干企业。到1979年,全国啤酒厂总数达到90多家,啤酒产量达37.3万吨,比建国前增长了50多倍。然而,我们啤酒业真正的大发展发生在1979年后十年,我国的啤酒工业每年以30%以上的高速度持续增长。

80年代,我国的啤酒厂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遍及神州大地。到1988年我国大陆啤酒厂家发展到813个,总产量达656.4万吨,仅次于美国、德国,名列第三,(到1993年跃居第二)。短短十年,我国啤酒厂家增长9倍,产量增长17.6倍,从而我国成了名副其实的啤酒大国。

2、河南贾湖村遗址发现的9000年前酒精饮料却与现代啤酒成分有些差异,据记载,19世纪末啤酒开始传入中国,那时人们还将它称为“皮酒”,过了几年才有人制造出“啤”这个形声词。美国波士顿大学考古学系教授朱莉·汉森表示,中国考古遗址证实中国酿酒史可追溯至9000年前,这是令人激动不已的事情。但依据当时石器时代的生产条件,这种酒精饮料的酿造技术不完善,或许这种早期酿酒方法可能得益于一个偶然发现,有可能石器时代的人类将采摘的葡萄、山楂等水果放入陶器内进行储存,存放长时间后水果即发酵产生酒精,加上水果的香味,让人们意识到这种方法可制造出美味饮料。但是,酿酒史跨越数千年历史,究竟中国最古老的酿酒文化是否始于9000多年前,以及最早的酿酒文化的起源,仍有待于科学家进一步商榷研究。

3、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

《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

古代外国的啤酒酿制过程中,有两道工序,其一是浸麦(促使其发芽),其二是麦芽的浸渍(使其糖化)。

4、在我国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酿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这种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饭中的方法更为古老。在北魏时极为盛行,即先将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饭,再开始发酵。

现在就出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用曲酿酒,浸曲法可能是继承了啤酒麦芽的浸泡的传统作法,即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用蘖酿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渍蘖。让其自然发酵。后来发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样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发酵力不强,可能酒曲本身就是发酵原料;后来,由于提高了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鲜的米饭,酿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这样曲法酿酒就淘汰了蘖法酿醴。可以相信,蘖法酿醴这种方式在我国的酿酒业中曾经占据过重要的地位,甚至其历史跨度还超过了目前的酒曲法。

5、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规定,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 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

5. 啤酒的十大起源与发展

回答: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啤酒”)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股份公司,2008年北京奥运会官方赞助商,跻身世界品牌500强。

1993年7月15日,青岛啤酒股票(0168)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青岛啤酒(600600)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了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上世纪90年代后期,运用兼并重组、破产收购、合资建厂等多种资本运作方式,青岛啤酒在中国19个省、市、自治区拥有50多家啤酒生产基地,基本完成了全国性的战略布局。

6. 中国啤酒的起源与发展史简介

  啤酒生产是采用发芽的谷物作原料,经磨碎,糖化,发酵等工序制得。按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规定,啤酒的定义是:“啤酒是以麦芽为主要原料,加酒花,经酵母发酵酿制而成的,含有二氧化碳气、起泡的低酒精度饮料”。在古代中国,也有类似于啤酒的酒精饮料,古人称之为醴。大约在汉代后,醴被酒曲酿造的黄酒所淘汰。清代末期开始,国外的啤酒生产技术引入我国,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啤酒工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到现在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啤酒生产大国。

醴——中国古代的啤酒

  象远古时期的美索不达尼亚(Mesopotamia)和古埃及人一样,我国远古时期的醴也是用谷芽酿造的,即所谓的蘖法酿醴。《黄帝内经》中记载有醪醴,商代的甲骨文中也记载有不同种类的谷芽酿造的醴。《周礼·天官·酒正》中有“醴齐”,醴和啤酒在远古时代应属同一类型的含酒精量非常低的饮料。由于时代的变迁,用谷芽酿造的醴消失了,但口味类似于醴,用酒曲酿造的甜酒却保留下来了。在古代,人们也称之为醴。故人们普遍认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没有啤酒,但是,根据古代的资料,我国很早就掌握了蘖的制造方法,也掌握了自蘖制造饴糖的方法。酒和醴在我国都存在,醴后来被酒所取代。在此我们进行一些考证来说明这个问题

1、中国原始的谷物酒究竟是哪种类型?

  首先要弄清楚,在历史上古代外国的啤酒也好,中国的“啤酒”也好,啤酒的最基本特征是什么?不言而喻,啤酒的最基本特征应是用谷物发芽后的谷芽作为基本原料。啤酒中加酒花,人工加酵母菌是后来才有的。

  毫无疑问,含淀粉的原料都可能用来酿酒,问题是采用何种方式酿造。不同方式酿造的酒其类型不同。从世界范围来看,谷物酿造酒可分成啤酒和米酒两大类型。啤酒是采用发芽的谷物酿造的,发芽的谷物既是糖化剂,本身又是酿酒原料。而米酒则不同,需从外部加入糖化发酵剂(即酒曲)。远古时期著名的古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时期的酿酒,已有证据表明当时的酒是属于啤酒类型。而对于中国远古时期的谷物酒,究竟属于哪一种类型,还并未彻底了解清楚。主要的观点有:

  中国最早的谷物酒是醴和酒,这两种饮料酒按不同的方法酿造,醴相当于啤酒,用麦芽酿成,酒是用酒曲酿成。第二种观点是原始的饮料酒是不分的,都是用发霉或发芽的从物酿成的,还有一种观点是酒和醴都是用酒曲酿成的。

(1)曲造酒,蘖造醴

  第一种也是较为普遍的看法是:酒和醴历来就是两种不同方法酿造的酒精饮料。

  在中国的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出现了酒和醴这两个字。醴和酒是分别叙述,互不相混的。有专家认为这是不同的两种方式酿造的酒精饮料。(温少峰等:《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但持不同意见者也大有人在。

  周朝的著作《书经·说命篇》中有“若作酒醴,尔惟曲蘖”。从文字对应关系来看,可以理解为曲酿酒,蘖作醴。明代的李时珍也持有同样的看法。

  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说:“古来曲造酒,蘖造醴,后世厌醴味薄,遂至失传,则并蘖法亦亡。”西方的啤酒,酒精度一般为4%左右,而我国的黄酒其酒精度可达15-20%。这是黄酒取代原始啤酒的基本原因。

  西汉,蘖的生产还未停止,醴仍是酒精类饮料的一部分。《史记·货殖列传》中有“蘖曲盐豉千合”之记载。汉代因与匈奴发生战事,汉败,还要向匈奴贡奉蘖(见《史记·匈奴列传》)。《汉书》记载:有一个人叫穆生的人,不会饮酒,每逢被邀请参加酒宴时,主人都为他准备醴这种酒度低的饮料,后来穆生受到了冷落,就不再为其设醴了。从这一则记载还可看出,醴是一种酒度很低的酒精饮料,适合于不会饮酒的人。

  现代酿酒专家朱宝镛先生提出:我国用谷芽酿造醴酒,和巴比伦人用麦芽做啤酒,差不多同时出现于新石器时代,彼此之间是否有联系却无从考察"(朱宝镛:"酿酒工业的变迁")。对这个即有趣,又有科学研究价值的问题,看来还需要时间才能得到充分的证据。酒类品种的变化及酿酒技术的变迁,很可能会从一个侧面反映不同民族人们之间的相互交往。谷物酿酒的起源这一问题的考察应当放在更为宽广的历史和地理的环境中。

  此外还有一些观点,如日本的山崎百治先生则认为:曲和蘖向来就是两种不同的东西。但曲是块状的饼曲,后来发展成为大曲,酒药(小曲)等;蘖则为散曲,后发展为黄衣曲(用于酱油,豉的生产)和女曲(用于清酒生产)。

(2)曲蘖是发芽发霉的谷物

  第二种观点是现代方心芳先生提出的,他认为曲蘖是发霉发芽的谷粒,即酒曲。即在远古时代,曲蘖是不分的。后来才分化为谷芽,酒曲和黄衣曲。”这样可理解为,即然曲蘖不分,酒醴在远古应是同一种东西。

(3)醴也是酒曲酿造的

  第三种观点认为醴也是用酒曲酿造的。其酿造时间很短,或汁渣相将的酒醪。醴的基本特点是糖度较高而酒度低,酿造时间短。如《释名》将醴解释为是酿造时间仅一天的,口味很淡的酒东汉成书的《说文解字》也是如此说,郑玄在注释《周礼》中的醴时说醴是一种酒液和酒糟混合在一起的甜酒。根据众多的历史资料加以分析,都并未说明醴就一定是用蘖所酿成的。用酒曲酿造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例如《周礼》中所提到的“五齐”中有“醴齐”,实际上就是用来描述发酵过程第二个阶段的酒醪。又如西汉邹阳在《酒赋》中写到:清澈透明的是酒,混浊的是醴,它们都是谷米为原料用麦曲酿成的,虽然都来自相同的原料,但口味却大不相同。这里更能说明汉代时的醴是用曲酿造而成的。

2、中国远古时期已能生产啤酒的论据

(1)商代的谷芽──蘖和原始的啤酒──醴

  首先,在殷商的卜辞中出现了蘖(谷芽)和醴这两个字,而且出现的频率不低。综合卜辞中的有关条文,可以看出蘖和醴的生产过程。这一过程与啤酒生产过程似乎是相同的。首先是蘖的生产,卜辞中有蘖粟,蘖黍,蘖来(麦),等的记载。说明用于发芽的谷物种类是较丰富的。其次是"作醴"。大概是把谷芽浸泡在水中,使其进行糖化,酒化。再接着是过滤,卜辞中还有"新醴"和"旧醴"之分,新醴是刚刚酿成的,旧醴是经过贮藏的(以上资料由《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中的有关资料综合而成)。

(2)古代的谷芽和饴糖生产──原始啤酒生产的旁证

  另外我国古代蘖及饴糖的生产都有明确的,详细的记载。而且生产方法极为成熟。虽然蘖法酿醴的方法在古代文献中尚未发现,但这并不等于在远古的时代没有这种实践活动。从大麦到啤酒,要经历发芽,粉碎,糖化,发酵这四个主要阶段,前三个阶段我们的祖先都掌握了,糖化醪发酵成酒应当不是问题。

  《齐民要术》中关于制蘖(麦芽)的方法相当成熟,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渍麦阶段,每天换水一次;第二阶段,待麦芽根长出后,即进行发芽,对厚度作了明确的要求,为维持水分,每天还浇以一定量的水;第三阶段,是干燥阶段。抑止过分生长,尤其是不让麦芽缠结成块。这例小麦蘖的制造工艺,与啤酒酿造所用麦芽的制造是完全相同的。

  最迟在春秋战国时代,已开始使用饴糖。《礼记·内则》有“枣粟饴蜜以甘之”的记载。到了北魏时,蘖的用途主要是用来作饴糖。作饴糖涉及到麦芽的糖化,这与麦芽蘖酿造醴是相似的。《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小麦麦芽及饴糖的作法,麦芽的制造过程与现代啤酒工业的麦芽制造过程基本相同。还详细叙述了糖化过程。我国古代既然精通麦芽的糖化,至少可说明:在五、六世纪之前,用蘖来酿造醴(啤酒)是完全有可能的。

(3)浸曲法酿酒──用蘖酿醴的遗法

  从古代酿酒最先使用渍曲法也可看出我国古代用蘖酿醴的可能性。

  从上面的论述可知,古代外国的啤酒酿制过程中,有两道工序,其一是浸麦(促使其发芽),其二是麦芽的浸渍(使其糖化)。在我国古代,即使采用酒曲法酿酒,也有一道工序是浸曲,这种浸曲法比唐宋之后的干曲末直接投入米饭中的方法更为古老。在北魏时极为盛行,即先将酒曲浸泡在水中若干天,然后再加入米饭,再开始发酵。现在就出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用曲酿酒,浸曲法可能是继承了啤酒麦芽的浸泡的传统作法,即两者是一脉相承的。我国用蘖酿醴可能先是用水浸渍蘖。让其自然发酵。后来发明了酒曲,酒曲也用同样的方法浸泡,原始的酒曲糖化发酵力不强,可能酒曲本身就是发酵原料;后来,由于提高了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就可加入新鲜的米饭,酿成的酒酒度也就能提高。这样曲法酿酒就淘汰了蘖法酿醴。可以相信,蘖法酿醴这种方式在我国的酿酒业中曾经占据过重要的地位,甚至其历史跨度还超过了目前的酒曲法。

活动:

8 Wired Hoppy Berliner 八怪精酿啤酒 免费送!

7. 中国啤酒工业发展史

乌苏啤酒,源自美丽的乌苏。总厂原坐落于新疆天山北坡黄金三角的乌苏市。现迁至乌鲁木齐市。是新疆民众的生活必需饮料。

乌苏啤酒采用的是天山雪水溶化后形成的地下水,使用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反渗透膜过滤水质处理技术。选用脱壳的新鲜整米,通过无菌化的纯种发酵、使口感纯正、无异杂味;对溶解氧的控制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啤酒的新鲜感,产品口感新鲜同时具有色泽黄中带绿,酒液清亮透明、泡沫洁白细腻、挂杯恃久、苦味清淡适中、酒花香气冶人、口感纯正、柔和等特点。

8. 我国啤酒最早起源哪个年代

啤酒是当今风靡世界的饮料之一,而说起啤酒的来历还颇有些传奇色彩。

新石器时代有—一个健忘的面包师,一天无意中把作面包用的生面团长时间的放在太阳下晒,生面团逐渐变成液体状态并开始发酵,由此发现了最早的啤酒酿制方法。

关于啤酒的起源,说法颇多,有文献记载,啤酒的起源可追溯到9000年前,中亚的亚述(今叙利亚)人向女神尼哈罗献贡酒,就是用大麦酿制的酒。

也有人说,大约4000多年前居住在两河流域地区的苏美尔人已懂得酿制啤酒,而且当时啤酒的消耗量很大,苏美尔人收藏粮食的一半都用来发麦芽然后酿制啤酒。

大约同一时代,据说伊朗附近的闪米人不但会酿制啤酒,且将制法刻在粘土板上,献给农耕女神,至今在巴黎还保存着这种记载制酒法的文物。

巴黎卢浮宫竖立着一块两米多高的墨绿色石柱,上面刻着3700年以前著名的《汉谟拉比法典》。

在这部世界上最早的成文法典里,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Hammurabi,巴比伦第一王朝的第6代国王,自公元前1792~1750年统治巴比伦)制定了关于啤酒酿造和饮啤酒的法规。

另外,叙利亚人和埃及人用小管吸饮啤酒的情景在柏林 地质博物馆埃及部分展出的石灰岩壁画上清晰可见。

1994年《华盛顿邮报》载,美国华盛顿大学和南科罗来纳大学的考古工作者们,在尼罗河畔发掘到一个酿酒作坊,内有4个酒缸。

专家们对酒缸内的黑色物质分析后得知酒缸乃是酿啤酒之用,已有5400年的历史,这一发现为啤酒起源埃及的说法提供了蜒。

所有这些都说明啤酒及其技术的传播是很快的。

但啤酒的原型到现代啤酒,也并非——蹴而就。

原始的啤酒,有的是将发芽的大麦,加水贮于敞口容器中天然发酵而成:有的是先将大麦、小米等物制成面包,粉碎后至于水中发酵而成;还有的人将发酵后的酒液加入香料,煮热后再饮用。

公元786年,德国的一个 修道士尝试把啤酒花用于啤酒生产,使啤酒的质量得到了改善。

但直到15世纪,才正式将酒花确定为啤酒的香料。

1850-1880年间,法国的巴斯德确立了微生物的生理学观点,并创造了著名的巴氏灭菌法:1878年,罗伦茨·恩茨格尔研制出一种过滤装置,这种装置可除掉啤酒中的混浊物质;1881年,丹麦人艾米尔.克 里斯蒂安·汉森发现了大量的发酵菌种,不久后他又成功地培养了这些菌种:随后,冷冻机也开始应用于啤酒工业。

这些新的技术使啤酒酿造转入了工业化规模的新阶段,现代啤酒基本定型。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