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小的,白色壳吃的海鲜
答:是海鲜。白贝的别名:贝子、贝齿、白海肥、海肥等等。
白贝又称环纹货贝,贝壳卵圆形,质坚固,一般壳长25-28mm,宽19mm左右,高13mm左右。壳背部中央隆起, 周围比较低平。壳背部周围有一明显的橘黄色的环纹,环纹内通常为淡灰蓝色或淡褐色;环纹外常为灰白色或略灰褐色。基部白色。壳口狭长,几与壳等长,壳内面紫色。前端稍宽,前、后沟短,两唇缘的齿粗壮,稀疏,延伸到基部,齿数各12枚左右。
2. 白色壳类海鲜
答:与白贝相似的海鲜有花甲、扇贝、海瓜子、蛤蜊等等
白贝壳略呈扁圆形,表面光滑,灰黄色或黄白色,背部蓝灰色,有白色细纹,多数具橙红色细纹,有的背部灰绿色或蓝灰色,少数有3条不明显的深色带,并有棕色斑点。[1]气微,味咸。壳背部中央隆起,两侧坚厚而低平,在壳后方相当于壳长1/3处,两侧突然扩张,形成瘤状突起。
3. 长长的带壳的海鲜
一个壳里面有长长肉的海鲜:象拔蚌。
太平洋潜泥蛤(俗名象拔蚌)是已知最大的钻穴双壳类,壳长约18-23厘米,水管可伸展1.3米,不能缩入壳内;体重连壳可达3.6千克。因其又大又多肉虹管被人们形象地称为“象拔蚌”。是蛤属的大型贝类。是一种海产贝类,其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这水管很像一条肥大粗壮的肉管子,寻觅食物时便伸展出来,形状宛如象拔一般,故得象拔蚌之美名。
4. 小小的带壳的海鲜
锥螺,青岛海鲜市场有卖的,在青岛锥螺,嘎拉,海蛎子,海虹,毛嘎拉,猫眼螺等统称为小海鲜。在海鲜市场上商家通常将锥尖敲掉。买回家后用清水洗净,锅里加点油烧热,适量葱姜辣椒爆锅,炒出香味后加入洗好的锥螺翻炒,再加少许水,倒入酱油,煮3、5分钟即可出锅,味道鲜美!
5. 白色的贝壳海鲜
就是蚶子。蚶子是蚶类动物的总称,是双壳纲中比较原始的类型。蚶子的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沿海各地普遍食用的海产品。中国蚶子的种类很多,其中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有毛蚶、泥蚶和魁蚶等。你说的估计是壳白色的
6. 黄色壳的海鲜
三文鱼的肉是黄色的。
野生三文鱼以海藻、鱼虾为食,它们体内的虾青素赋予了三文鱼漂亮的黄色。养殖三文鱼除了吃小鱼小虾外,还会饲喂蛋白质、鱼油等,使得虾青素不足,肉色容易发白。
7. 黑色的壳白色的肉的海鲜
叫海胆。
海胆(Sea urchin)是棘皮动物门下的一个纲,是一类生活在海洋浅水区的无脊椎动物。主要特征为体呈球形、盘形或心脏形,无腕。内骨骼互相愈合,形成一个坚固的壳,可分为规则海胆亚纲和不规则海胆亚纲两个亚纲,22目。海胆一般都是较深色的,如有绿色、橄榄色、棕色、紫色以及黑色。生种900多种,分隶于225个属。中国已知约100种,化石种约7000种。
8. 白色的一颗颗海鲜是什么
血蛤(蚶) 又名魁蚶、赤贝、毛蚶、泥蚶、花蚶等,是一种贝类海洋生物,生长在滩涂里。在东南沿海地带,经开水烫几秒之后就可以吃,拨开壳可以看见血一样的分泌液,所以称之为血蛤,温州人称之为“huhā”东南亚和江浙广东福建沿海一带认为这个东西很滋补,补血。